【記者張秀芳採訪報導】巴色會亞庇中文堂青少事工教牧張俊賢,回首自己在使用創新手法牧養青少年的心路歷程,分享了以上“經驗談”。
神帶領走進青少年服事
今年33歲的他,從小生長於基督化家庭,在14歲那一年才真正認識神。單純的他心想:“這麼好的福音,要讓更多人知道。”沒想到神就在他年幼的心田栽種了全時間服事的種子,過後也賜下很多印證,一步步帶領他回應全職事奉的呼召。
他曾在華文小學擔任臨時教員,原想要在學校執教,卻沒想到在神奇妙帶領下輾轉進入了神學院,為朝向全職傳道人的職涯鋪平道路。由於他擅長與年長者溝通,所以一直認為自己的服事群體會是銀髮族,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念神學時期,上帝讓他有機會到不同教會實習,每一次都委派他服事大眾眼中的“麻煩青少年”,每一次的經歷與禱告,讓他相信神要呼召他服事青少年。
他在回應神呼召的過程中,也逐漸找到自己的服事方向,看見該群體內心的需要,當他花心思去與青少年建立關係,栽培他們的生命,慢慢地就學會欣賞並投入青少年事工。2016年從神學院畢業,2017年就在沙巴州巴色會亞庇中文堂全時間服事,如今已有7年了。
巴色會的制度分成傳道、教師、牧師,目前張俊賢是教師職分,今年10月將按立為牧師。這些年來,他都積極負責少年崇拜事工、青少事工與多媒體事工。
借不同管道接觸青少年
少年事工年齡層介於13-18歲,教會崇拜和團契約有80人,而青年事工是指18-40歲的青年,目前共有140人,以小組為牧養單位。同時,他也負責學生事工,進入小學辦營會,主要以六年紀學生為牧養群體,盼更多學生被興起,成為教會少年團的“儲備軍”。
目前除了在巴色會亞庇中文堂服侍外,他也透過參與Life Game生命遊戲事工幫助青少年反思生命,同時也是巴色會“學習事奉班”(類似神學院的先修班)主任,為神國栽培新生代傳道人。上帝使用他在青少年的領域中,透過不同管道贏取更多下一代年輕人。
然而就在2019年底時,他早已安排好2020年的服事,準備開展宏圖大計,沒想到迎來的卻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陸續經歷全國行動管制令,全盤打亂了他的周詳策劃,牧養工作面對極大挑戰。
疫情不敵教會 反帶來事工更新
“疫情爆發使所有人的行動受限制,被迫停止實體聚會,是教會最大的危機,然而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於是開始想辦法變通繼續牧養工作。”他如是說。
感謝主,早在2010年他有機會開始接觸拍攝,當時他只把拍攝當成愛好,並不知道原來神是在裝備他,在疫情期間開展了網路牧養事工。在無法實體聚會期間,他透過“陪你讀書——小小讀書室 Little Study Room” 讓少年人遇到課業難題時,可隨時請教,也可以一起線上上讀書室溫習和做功課。
另一個網路牧養事工是“CMCO 14天陪你靈修”,在其中一段行動管制令期間,張俊賢連續14天進行拍攝,每天上傳一支五至七分鐘的靈修視頻,鼓勵少年讀經認識神,莫荒廢時光。拍攝和後制全程由張教師包辦,工程浩大。
勇於經營網路牧養 成為眾教會祝福
第三個網路牧養事工是“兒童床前故事播客(Podcast)”,他上網自學播客,每天錄製一集。後來,教會一名投入自媒體事工的弟兄找上他,協助後期製作。本來平淡的故事在加入後制之後,各種音效和畫面把影片品質提高。
第四個網路牧養事工是“漁夫阿賢YouTube頻道”。他說:“我想做‘得人漁夫’,而網路如今就是一片大海,所有人都游進去。”於是,他給自己的YouTube平臺取名“漁夫阿賢”。打頭陣的正是介紹屬靈書籍。
在行管令期間, 為了照顧自己所牧養的小羊靈性上的需要,他堅持製作線上少年事工的崇拜與講道,並上傳到網路,沒想到也吸引了其他堂會的青少年上線觀看,因為有關資訊比較貼近他們的心聲。
過後,他也無意間接觸到臺灣教會運用的線上虛擬會議軟體gather town,這種軟體在疫情期間大為流行,運用在青年團契聚集、禱告會及小組聚會中,透過虛擬的角色及環境,讓無法實體聚集的教會,變得生動活潑了起來。
他學習了這套工具也陸續為各教會開辦講座,與其他教會的青少年事奉者共用資源,吸引差不多一百人出席。在過程中,因結識到文橋傳播中心的同工,以致有機會與機構負責青少年事工的“青春路”合作,做線上福音游戲生活營,接觸跨宗派的青少年。
他感恩地說:“上帝要開拓我的視野,超越宗派向不同人學習。不只是付出,也有收穫,讓我的服事激發新的火花更加有創意。”
虛擬整合延續創新的事
在疫情逐漸平息,教會恢復實體聚會之際,他覺得在疫情期間的創意牧養仍在後疫情時代發揮作用,首先,少年人崇拜聚會還是持續直播,即使觀看人數不多,卻可以借此平臺訓練少年人如何操作直播,讓他們掌握這方面的技能,以後也可以在成人區的大堂聚會服事。
他鼓勵教會,疫情後的牧養可以儘量使用實體進行,但也要保留線上會議zoom平臺,幫助事工更多元化,有些探訪與開會也可以線上上成為輔助。第三,教會的多媒體的帳號,如IG和 FB仍持續輸出靈糧。
“若只是要求年輕人去創新,而自己對新科技卻一竅不通,這樣是行不通的。”他感謝上帝讓他擁有媒體恩賜,可以陪伴團隊一起學習,用不同形式接觸更多還未信主的群體。他說,現代人的專注力越來越短,網路上的短視頻通常只有10秒,若要抓住青少年的注意力,需要花很多心思。在教會也是如此,傳道人在講臺上的信息要用重點,更有層次性地讓他們吸收。
“牧養青少年,以前是十年一代,後來是五年一代,現在三年就一代,高中生與初中生都有代溝,然而有個原則不變,就是要與他們做朋友。”他說,上帝給了他5年時間去陪伴13至18歲的青少年,他非常珍惜這5年光陰能與他們建立關係,與他們當朋友,當關係有歸屬感後,青少年會是福音復興的重要角色。
創新敢於嘗試回應呼召
“他們願意接納你進入他們的世界,就是很大的進步了。”現今教會流失下一代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張俊賢都刻意用一些方法讓他們可以融合,不會因無法適應而不再來教會。
這些方法包括每個月派3個初中生去兒童教會做助手,跟小學生做朋友,等到這些兒童升到少年區塊,減少斷層的挑戰,讓孩子之間結交,成為朋友,以致願意留在教會繼續被牧養與服事。
張俊賢有一句座右銘:“每一次服事都是恩典。”從未想過踏上服事道路的他,每當看見神讓他有機會參與其中,他都願意降伏更多主動付出與觀察他人需要。對於服事,他鼓勵年輕基督徒,若有感動就要回應呼召勇敢踏出去,若你願意給神使用,祂絕不會虧待你。現代教會需要換上新皮袋,少年人需要被建立,以便能裝上新酒承接傳福音的大使命。
“任何嘗試都是好的,不是延續多年的事工才叫成功,這個時代一直在改變,我們目前所做的無法永久不變,即使無法繼續下去也不應該否認所努力過的結果,不要害怕付出,不前進才是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