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0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回應呼召的人減少了?教會人才的培育與運用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本報主筆】漫長的暑假早已結束,各級學校陸續開學,包括各大神學院都恢復上課,除了原本的學生之外,新學期將迎接新的一批回應呼召的神學生進入神學殿堂。對於神學院和教會來說,這都可以算是年度大事,因為這些新進的學生將會是未來教會的工人,甚至很有可能影響教會的發展。

以目前台灣各神學院公布的招生結果來看,我們似乎隱約感受到一些招生的困境。從數字來看,整體招生人數似乎有下降趨勢,雖然沒有正式的統計,但是報考神學院的人數比往年減少,應該是近年來台灣各神學院都有的感受。為什麼回應呼召、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的人減少了?原因當然很多,雖然有一種推測是教會自辦訓練,導致報考神學院人數減少,但光是這種推論卻顯得簡化了問題。

教會亟需能夠回應社會人才
從本質上來說,神學院作為教育單位,而教會作為實踐工場,兩者的思維和目標當然有所不同,要求這兩者完全契合、如同一體,似乎是緣木求魚,也不切實際。

我們應該務實地思考,教會必須要有回應社會的人才,包括牧養、傳道、宣教等,而這些人才的養成絕對是一項大工程,既要對神學論述和聖經真理有扎實的研究與認識,也要對社會變遷有所體認,進而正確思索教會要如何「心意更新而變化,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似乎必須誠實面對一個現況,就是教會的應變常常比不上社會的變化;神學院的應變又往往跟不上教會的需要。因而,我們感受到的情況是,教會亟需可以回應社會的人才,但是神學院跨出學術殿堂的速度較慢或者步伐太小,於是一些有能力的教會就基於自身實務的需要而自訓人才。然而,這樣的訓練未必被神學院的學術審核標準接受,如此往來的結果就是,進入神學院接受「正規」訓練裝備的人減少了。

帶職與全職宣教只能二分?
那麼,教會人才的訓練工作中斷或減少了嗎?恐怕不是如此,更可能的狀況是,仍有許多人回應呼召並接受裝備,但是接受裝備的管道與形式改變了。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可以讓我們思考這個現象,近年來,「職場宣教」、「職場傳道人」似乎成了顯學,這個思維的背後隱然透露一個弔詭的「人才二分」,彷彿在這之前,接受神學裝備的人,最終的去處就是擔任「全職」神職人員,不是牧會就是成為專職宣教士。

然而真是必須如此嗎?從初代教會給我們的示範來看,所謂帶職與全職從來不是使徒們關注的重點,唯一要考量的是,如何有效地「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主的見證。」

如果這是我們思考培育教會人才的核心,那麼對於現今的神學教育機構和教會的培訓機構,可以有一些反向思考。

神學院與宣教工場互相學習
對於一些神學教育機構來說,我們必須提問,扎實的神學論述和聖經研究,能否應用於多變的服事工場?而對於教會的培訓機構來說,我們也必須提問,豐富多元的實務訓練,是否能有扎實的神學論述與聖經研究為基礎,足以回應層出不窮的「假道」?

上述兩個問題都牽涉到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教導者的篩選與養成。一邊是學術殿堂,一邊是實踐工場,要同時滿足兩邊的需求,就必須同時有兩邊的訓練與養成,然而從實務面來看,這似乎是一件又大又難的事。

為了有效因應需要,或許我們可以有一個折衷的思考,就是讓學術殿堂與實踐工場都「向對方靠攏一些」,學術殿堂的教導者在工場中累積一些經驗後,再進入學校「傳道、授業、解惑」;教會培訓機構的教導者先完成扎實的學術訓練,再回到工場成為「師傅」。

只強調學術而忽略實踐,會讓真理淪為空談;只講實踐而缺少真理,將使實踐偏離軌道。神學院與教會都想為神國培育人才,各自向對方靠攏、學習是一個思維的轉變,也是一個長期的大工程,或許我們現今做的仍很有限,但是「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相關新聞:現代教會是牧養禾場,還是舞台劇場? 我是好牧人 Good Shepherd or Speaker ?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原諒仇敵還是秋後算帳?
2024-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爸爸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