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 天路客

《新舊約的預表》消弭獅吼——參孫搏獅的預表

檢舉
于禮本 于禮本 追蹤
「參孫搏獅」不僅預示了基督的勝利,也預示了祂的跟隨者被應許的有力生活。一如聖安博羅修鼓勵信徒,透過聖靈的同在與大能,能成就己力無法攻克的挑戰……

◎于禮本(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在不同的文化傳統中,常流傳頌揚著殺獅英雄的事蹟,例如蘇美傳奇與古巴比倫史詩裡的吉爾伽美什(Gilgamesh)戰勝沙漠之獅,或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大力士海克勒斯(Hercules; Heracles)殺死尼米亞之獅(The Nemean Lion)等。

在這些典故中,作為萬獸之王的獅子代表令人驚恐的至高威脅與邪惡力量,而戰勝獅子的英雄則是心志勇氣、優異體能與高尚道德的代表。也因此,許多古文明君王如埃及、巴比倫與亞述等,皆以獵獅作為象徵統治者權柄與能力的重要儀式,而波斯皇室則以殺獅戰士圖像為徽記,甚至羅馬皇帝也喜裝扮成披著獅皮的海克勒斯為自己塑像。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聖經裡的參孫與大衛殺獅(士師記十四章5-6節;撒母耳記上十七章34-36節),多少也讓人聯想到眾所周知的殺獅英雄角色。

圖1. Samson Wrestling with the Lions, 350-400 AD; Catacomb della Via Latina, Rome

預表基督戰勝死亡權勢
然而,早期教父對「參孫搏獅」的諸多詮釋,讓其意涵遠遠超越了傳奇神話中的英雄特質。例如聖奧古斯汀(354-430)將它視為基督戰勝罪惡獸性的預表,聖安博羅修(St. Ambrose, 339-397)也將它類比為基督的犧牲救贖戰勝了死亡,進而將參孫從死獅取蜜之事詮釋為聖餐的預表,象徵基督的犧牲與復活翻轉了世人的命運,悲苦化為甜蜜、生命之糧取代荒蕪死亡、從流血爭戰中溢出恩典。

上述象徵意涵讓「參孫搏獅」極早便出現在墓葬藝術裡,且有時將參孫取蜜事件(透過蜜蜂環繞死獅來暗示)含括在內(圖1),以昭告基督對撒但與死亡的凱旋,以及信徒在面對死亡時,能擁有復活及永生的榮美盼望。

圖2. Heracles Slaying the Nemean lion ( Detail of The Twelve Labours Roman mosaic), from Llíria (Valencia, Spain), 201 and 250 AD;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Madrid

即便「參孫搏獅」的意涵不同於其他文化裡的殺獅英雄,在藝術表現上,卻深受羅馬藝術裡「海克勒斯徒手殺獅」題材的影響(圖2)。例如四世紀地下墓室壁畫裡的「參孫搏獅」(圖1)便承襲了海克勒斯與獅子同時撲向對方的戲劇性表現。海克勒斯搏獅的其他常見姿勢,如曲膝抵住獅身或跨騎獅背,手抓鬃毛反扯獅首、徒手扳開獅顎或勒絞獅頸等,也見於許多「參孫搏獅」作品。

圖3. Samson Slaying the Lion, church portal tympanum      of the St. Stephen's Cathedral, 1230-1250; Gurk, Austria

在墓葬藝術範疇之外,「參孫搏獅」的主題後續零星地見於五到七世紀的猶太會堂鑲嵌地板、織品等。時至中古世紀,此主題開始頻繁地出現在教堂的壁面與柱頭浮雕(圖3)、壁畫、彩繪玻璃,與手繪經書插圖等。這些作品在強調敘事性的故事情節之外,也在豐富的新舊約預表性意涵上大放異彩。

例如十二世紀的凡爾登聖壇便透過「埃及滅頭生之災」與「參孫搏獅」來對應新約的「耶穌入靈薄獄」(「靈薄獄」譯自拉丁文Limbus,意指地獄邊緣)(圖4)

圖4. Verdun Altar, 1181; Klosterneuburg, Austria

「耶穌入靈薄獄」是中世紀流行的主題,反映人們對耶穌死後到復活前的「三日三夜在地裡頭」(馬太福音十二章40節)期間的想像,認為祂此時帶領那些在基督降世前死於舊約時代的義人出地入天。在此,耶穌手拿十字杖,拉著亞當與夏娃跨出地府之門,同時將已被捆綁的撒但踏在腳下,影射經文對彌賽亞的預言:「你要踹在獅子和虺蛇的身上」(詩篇九十一篇13節)。

在舊約義人同得基督救贖的主軸下,對應的「埃及滅頭生之災」描繪以色列人透過門框上的羔羊之血,得以逃過擊殺的天使,暗示耶穌作為世人的代罪羔羊,為信徒帶來釋放與新生,免受死亡審判。同系列中的「參孫搏獅」則預表耶穌戰勝獅子所象徵的死亡權勢。

圖5. David Slaying Goliath, Christ's descent into Limbo, Samson Slaying the Lion; Biblia Pauperum, Fol. 21, 1405; British Library manuscript

類似的組合也見於其他手抄本,其中,最常見與「參孫搏獅」配搭去對照「耶穌入靈薄獄」的場景,則是「大衛擊殺歌利亞」(圖5)。非利士巨人歌利亞在此,與參孫事件中的獅子皆象徵撒但與其邪惡力量,被預表彌賽亞的參孫與大衛所攻克。

象徵良善基督勝過惡者撒但
除了「基督」與「撒但」的對照意涵,「參孫搏獅」也廣義地被視為「善勝過惡」的象徵。例如十五世紀著名的畫家范艾克(Jan van Eyck, 1390-1441)便在其聖母子圖中(圖6),巧妙地在中央寶座上置入亞當與夏娃的浮雕裝飾,以此對比墮落的人類始祖與寶座上的「新亞當」耶穌嬰孩,及在天主教傳統中被視為「新夏娃」的馬利亞。

圖6. Jan van Eyck,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Canon van der Paele (Detail),1436; Oil on wood; Groeningemuseum, Bruges.

此外,寶座兩側扶手上還分別雕刻有「該隱謀殺亞伯」與「參孫搏獅」,進一步對比「罪惡」的嫉恨謀殺(罪的工價乃是死),與「良善」的勝利(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路加福音十八章19節)。

另外,在一件十七世紀的壁毯裡也可見類似的善惡對比設計(圖7):在圍繞主景「參孫搏獅」的邊框裡,分別描繪了「該隱謀殺亞伯」、「大洪水」、「建造巴別塔」、「羅得被女兒灌醉」等表徵人類罪性的事件,烘托出中央的「參孫搏獅」所象徵耶穌與良善的勝利。

圖7. Jan Raes, Samson Slaying the Lion, 1610; Flemish Biblical Tapestry; 420 x 417 cm; private collection

應許基督門徒生活得力
誠如非利士人對參孫所說,「有什麼比獅子還強呢」(士師記十四章18節)?誠如詩篇作者所述,仇敵有如咆哮、撕碎吞噬獵物的獅子,其齒如槍箭,其舌快如刀(詩篇五十七篇4節),也誠如彼得所提醒,仇敵魔鬼如同咆哮的獅子,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五章8節)。然而,我們有一位能將羊隻從獅口救出、踹踏戰勝兇猛惡獅的拯救者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代償了罪的工價,祂的復活與勝利,讓仇敵噤聲與潰敗。

「參孫搏獅」不僅預示了基督的勝利,也預示了祂的跟隨者被應許的有力生活。一如聖安博羅修鼓勵信徒,透過聖靈的同在與大能,能成就己力無法攻克的挑戰;就好比參孫,因著「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能手無寸鐵的征服猛獅。

耶穌既是我們的榜樣,身處世界的我們就當效仿祂,虛己順服、被聖靈充滿、與父同心同工,確知神是我們的盾牌,在戰場上與我們並肩而行。我們可以擁有一顆不因獅吼而退縮的心,能「因著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希伯來書十一章33節)。

當獅吼響起時,深知它在顯明阻力、困難與仇敵蹤影的同時,也意味著信心操練的契機,及經歷神施行奇妙美事的臨到,使我們逐漸成長為堅固器皿,為神所用,守護、祝福他人。

相關文章:《新舊約的預表》拆毀仇敵營壘──參孫扛走迦薩城門的預表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原諒仇敵還是秋後算帳?
2024-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爸爸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