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AI巨浪挑戰】Q1:為何AI很厲害但取代不了人類? 資工教授蔡仁松:無法取代願意付出愛的人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記者梁敬彥/採訪報導】被譽為「ChatGPT之父」的OpenAI創辦人暨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日前應邀來台提到,科技應是推動平等的力量及大家都能使用的通用工具,資源較弱勢者也能因AI帶來福祉,如今的網路原生代的現今年輕人,使用ChatGPT雖然比上一代更上手,但是相信10年之後,交給機器運算,會比交給人類做得更多、更好。

但是奧特曼也提醒,人類不須過度憂心自己的工作被AI取代,因為「無論AI變得多麼出色,人類始終會對他人深感興趣,且對他人的需求始終抱持關懷」;這番話又給教會及職場信徒帶來何種提醒?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蔡仁松受訪時表示,誠如奧特曼在AI大師論壇所提及的,一、兩年前,尚未有人可預期全球社會將發展出ChatGPT這樣功能強大的科技工具;以昔日iPhone及智慧型手機的發展進程為例,起初黑金剛手機剛出來的時候,體積大、功能少且價格高昂,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量產與普及,功能不斷更新、進化,價格也非常親民。

蔡仁松教授。(受訪者提供)

人與AI最大差異就是有靈

上帝所造的人跟其他生物和AI最大的差異是上帝所創造的人是「有靈的活人」(參創世記二章7節),因為上帝是賜創意的源頭,人類的創造力就油然而生。

人類從工業革命開始,每次只要有新科技出現,就會開始擔憂「我現在的工作會不會受影響?我會被機器取代嗎?」蔡仁松教授說,他曾在美國IBM工作及在矽谷創業,當年的前衛發明及高科技,如今都成明日黃花;現在進行中的AI革命是巨大且積極的變革,而且已是不可逆的趨勢與洪流。

與其擔憂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AI給取代,不如靜下心來思考,「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參羅馬書十二章2節)。從20世紀末期進入21世紀之後,科技的發展非但一日千里,且已經廣泛地應用在人類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

舉例來說,隨著各樣結合AI科技工具的問世,打掃和煮飯都變得更輕省;雖然清潔公司及廚師這兩個行業並沒有被取代,但就業市場的供需就產生變化,單純做勞力活的人力需求就會緊縮,工作內容就會被AI所顛覆,從業人員除了更多自我學習及充實外,也必須學習AI分工的技能,來提高效率,這是時勢之所趨,也是心意更新而變化的實踐。

科技來自於人性 輔助完成福音大使命

蔡仁松提醒,過去手機領導品牌膾炙人口的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很值得現今的台灣教會省思。如果「科技是一種工具,自始自終都應該為人所用」,包括智慧型手機及AI的發達,都是為了幫助人類縮短城鄉及資源差距及改善生活;那麼AI工具(包括ChatGPT)對教會「傳福音給萬民聽」,到底會帶來那些助力?

蔡仁松指出,就像奧特曼所提到的,如今的GPT-4已能推理出更多微小細節並完成人類許多工作,他預期還會對教育、醫療、個人生產力AI工具等領域帶來貢獻。同時也擔任基督教芥菜種會董事長的他,非常同意AI及ChatGPT的功能持續進化與普及,能夠對因為所居住的地區及社經地位的弱勢,導致教育及醫療資源缺乏乃至被剝奪的距離被大幅縮小。

舉例來說,現在連很多偏鄉及部落學校都找不到專任老師願意前往任教,更不用說很多社福團體及教會附設的課輔班一師難求;但透過AI及ChatGPT的雲端教學功能,全台灣的專業人士都能夠成為偏鄉小校及課輔班老師。學生只要可以連上網路且學習ChatGPT操作指令,也能夠查詢到最新且完整的資訊和知識,這樣對於陪伴人力的需求就輕省許多。醫療也是一樣,透過AI的輔助,能夠縮短城鄉醫療資源的差距。

教學及討論融入ChatGPT互動

蔡仁松說,他和學生現在都經常使用ChatGPT來找資料,然後再集思廣益、激盪;就好像回到希臘時代柏拉圖和學生互動模式的教學法,這是AI所無法取代的。而在互動的過程中,他和學生也會隨時使用ChatGPT來輔助。

善用AI蒐集資料,可以把更多時間拿來探索及進行未知的研究與開發。以後的學習及研發,都會更講求靈活運用科技工具及個人具有獨到的創見與觀點,而非單純資料的堆砌,而這也將成為AI對職場工作者及教會傳道人最大的挑戰。

蔡仁松提到,工業革命以降,科技的發展讓原先勞力密集的產業產生重大的變革,AI的蓬勃發展及應用也應是如此。像是餐廳與旅館業,現在很多都開始利用AI機器人去導覽、客服、諮詢、送餐端盤子及收銀;相對就不需要聘用那麼多服務人員。但AI不會完全取代所有需用的人力,當人愈親近上帝,創意和智慧就愈會從靈裡湧現出來。他推估,AI以後會演化成具有推理能力,但「人味」及「手把手的溫度」,就是AI學不來,更學不會的。

連奧特曼都坦言,無論AI變得多麼出色,人類始終會對他人深感興趣,且對他人的需求抱持關懷。蔡仁松指出,人內心最深的渴望就是情感的需求,還有屬靈的追尋,這是AI機器人所無法取代的,也是上帝放在人的心裡充滿奧秘的奇妙創造。「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參阿摩司書八章11節)。物質世界的需要被滿足,人的內在生命得飽足,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AI能解決人的問題卻無法給出愛

蔡仁松說,ChatGPT縱然能夠寫出滿有聖經神的話語及生活應用的信息講章,但取代不了的,就是心中有神且有愛的傳道人。就如哥林多前書十三章2節所說:「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AI即便可以講道、牧養、陪伴及解惑,但科技再發達都無法把愛放進AI,所以AI沒有辦法取代心中有愛的傳道人,但這也是對教會的傳道人極大的挑戰,就是愛人如己。

蔡仁松也提醒教會傳道人和職場信徒,沒有一個時代科技的革新,能夠完全取代人,但每一次科技的變革,也著實考驗傳道人和基督徒愛神愛人的純度及行動力。ChatGPT可以回答信仰及關懷的問題,但沒有辦法讓受輔者感受到愛,人之所以能夠贏過AI的,就是神造人有靈,這個靈就是能道成肉身去愛人的關鍵能力,是AI沒有辦法取代的。

相關新聞;ChatGPT之父引爆AI巨浪 他說:別擔心被AI取代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