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0 好牧人

【從士師記看禱告】教導孩子走當行的道 ──米迦與他的安全感

檢舉
白恩拾 白恩拾 追蹤

◎白恩拾(恩約全人轉化協會牧師)

經文:士師記十七章1-13節;十八章14-31節 (和合本修訂版)

在士師記那個「各人照自己眼中看為對的去做」的時代,聖經記錄了兩個母親的故事。她們的名字未被記錄,都疼愛自己的孩子,按自己「眼中看為對」的去做。

但兩位母親靈性不同,一個培育出信心英雄參孫,一個養了偷自己錢的兒子;米迦偷母親1100塊銀子,參孫則受誘惑,被大利拉以1100塊銀子出賣,講出拿細耳人頭髮的祕密。

兒子偷走鉅款  母發誓又反悔
米迦的母親向偷錢者發毒誓( ͗ᾱlᾱh),那是一個不屬聖約中使用的詛咒。在舊約,多半是惡人,或掃羅王這種莽撞行事的人,才會用這樣的咒語(參撒母耳記上十四章24節;何西阿書四章2節;十章4節)。

這個母親照自己看為對的去咒詛小偷,然而發現遭受毒誓懲罰的人,是她所偏袒的兒子,她很快就後悔了!米迦坦承作賊的人就是他,他願意還錢。他所偷的金額可不小:如果付一個男人的工資一年是10舍客勒(參十七章10節),他偷的錢可僱兩個男人為他工作50年。

米迦很快就把錢交了出來,但不是出於悔改或認錯,而是因為害怕咒詛真會應驗在身上。米迦的母親很快就來救他了,她說:「願我兒蒙耶和華賜福!」母親認為,只要引用上帝的聖名去祝福兒子,就足以解除咒語的魔力。

母子聯手分贓  建立眾神的殿
這位母親在評判是非對錯的標準,不是以上帝至高的律法「不可偷盜」公正地獎善罰惡。她所在意的,是自己的利益好惡。如同雅各書三章9-11節的諷刺,她的泉源能從一個出口,發出甜苦兩樣的水來──是別人做壞事,她嚴苛地求上帝重懲;對自己的兒子做壞事,立刻改口,奉上帝之名祝福。使徒雅各就警告說,人豈可用同一個口,去發出頌讚和詛咒?

米迦的母親把這筆贓款獻給上帝,卻又打造更多偶像放家中,祈求給兒子帶來平安和繁榮。她為1100舍客勒銀子做很多規劃:做一個銀神像,一套以弗得,幾個雕像(teraphim,類似華人財神爺,期望帶給全家好運和昌盛)。米迦這個以法蓮人,還任命一個「兒子」扮演利未人祭司的角色。母子聯手分贓,建成眾神的殿宇(a house of gods)。

當他們在以色列族中看不見敬虔的榜樣,就只能模仿外族鄰居家的神龕。他們既想拜雅威上帝,也想拜當地的神明。混合式宗教,是士師記的常態,他們想抓住任何一種力量,使他們得到安全感。

貪財又拜偶像 信仰混亂致災
當父母的給孩子取名「米迦」,他們的原意是要讚頌上帝:看,「有誰像雅威呢?」當人們呼喚「米迦」的名,就連結到歌頌雅威上帝:有誰像我們的上帝,超越、聖潔、獨一、尊榮,值得敬拜和跟從?米迦的名字,可以每日提醒他「有哪個神像雅威呢?」要單單敬拜祂,不可拜別的神明!

但貪錢的慾望,破壞了米迦的靈性,他並不如其名;加上母親的偏袒,引誘他從貪財進入拜偶像的捷徑。貪財和拜偶像快速連結,使這個家的信仰進入混亂和災難。

宗教混合主義,一直是以色列人和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威脅。保羅也曾寫信給在宗教混合主義中掙扎的歌羅西教會,他簡單直率地說:「貪婪就是拜偶像」(歌羅西書三章5節)。愛錢是拜偶像的一種形式,其本質就是拜偶像。

分辨邪惡思想  避免靈性網羅
古代沙漠靈修教父依瓦格思,把貪財列入8個主要邪惡思想之中。一個跟隨基督的人必須熟悉,貪婪絕對是魔鬼送來的思想。人按著公義的法則賺錢取財,當然是上帝所賜福的。但魔鬼會把貪婪的念頭放入我們的思想,引誘我們進入靈性毀滅的網羅。

因此,人需要檢驗思想,區分哪些思想是從上帝來的?哪些又是屬鬼魔的?邪惡的思想是不會自動消失的,它會持續引誘我們。我們需要有方法,使邪惡思想停下來,否則它會繼續誘拐我們犯罪。

依瓦格思整合了深厚的禱告操練,建議人們用58處上帝的話語,去切斷(cut off)愛錢的思想試探,這就是有名的以聖言「反擊」(Talking Back)。引用上帝的聖言,回擊魔鬼的建議,切斷魔鬼所置入貪財思想。我們才得以清明自由,能看見上帝的亮光。

依瓦格思是非常認識禱告的神學家和教父,許多人向他請益學習禱告,他也被稱為「靈性神學之父」。他的靈修操練,幫助人藉著經過訓練的屬靈禱告,應用上帝的話,與鬼魔的思想打仗,處理人的慾望和偏情。我們可以從他的禱告教導,學習處理對物質的焦慮和強烈欲求,將渴望轉向永恆的上帝,與聖三一進入極大的喜樂相交。

當人把安全感建立在錢財上,會帶給人無盡的憂愁和焦慮。但建立在上帝身上,人能得到滿足的喜樂和真實的自由。人當然需要安全感,但應該建立在滿有愛,又永恆存在的上帝身上。唯獨上帝,才是人類存在和身分認同的堅實基礎。

穿著以弗得的大祭司在會幕事奉。(插畫來源:1890年出版的霍爾曼聖經)

以金錢買宗教  自身利益最佳化
米迦渴望安全感,渴望興盛、平安。他選擇的方法,不是單單敬拜那無人像祂的雅威。而是用偷來的錢,欲向上帝買斷宗教,和附屬於宗教的各樣設備、制度和人事。他期望「雅威恩待我」(十七章13節),卻以為「恩待」是可以用錢買的;只要有錢就能「照自己眼中看為對的去做」(6節)。

有天,一個從猶大伯利恆來的利未人,意外地與米迦相遇。他們抓住這難得的機會,以金錢買賣宗教,將自身利益最大化。這位流浪失業的利未人,在以法蓮山區米迦的家,找到一份福利不錯的工作。米迦出了一份讓人接受的薪資,去買「上帝的恩待」:一個為米迦客製化、專屬於他的宗教專業人士,全天候地照顧他的屬靈福祉。

兩個人都用錢得到安全感,從而建立自己的身分認同── 一個當祭司,一個當堂主。然而,他們的身分認同是混淆的:在家居層面,米迦待這個利未人如同兒子(11節);在提供宗教服務時,米迦又稱利未人為父(10節)。10舍客勒銀子,是雙方交易安全感的代幣。

但是這種交易來的安全感,是經不起考驗的。當六百個武裝的但人來敲米迦的門,他們把米迦精心打造的神像、以弗得,以及祭司全數搶走。凡偷盜搶奪來的,也必被偷盜搶奪而去;米迦所失去的,本就不屬他所有。

位於撒瑪利亞吉瓦特哈雷爾村的米迦祭壇。(來源:維基)

巨大安全堡壘  但人搶奪淨空
最後,連利未人也心甘情願跟但人離去。祭司既是被10舍客勒銀子「僱」來的(十八章4節),任何人若能出更好的價,他隨時可更換雇主。現在但人來提出更好的交易:「我們必以你為父為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還是作以色列一支派一族的祭司好呢?」(19節)

祭司當下就歡喜跟著新雇主離去,連神像與以弗得都帶走。他和米迦之間,不存在任何有尊嚴的委身,大家都是聘僱關係罷了。

米迦打造的巨大安全堡壘,被但人搶奪淨空時,他痛苦地大喊:「我還有什麼呢?」(24節)這可能是米迦清醒的時刻。他違犯了兩則十誡:「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及「不可偷盜」。除了向那無與倫比的上帝悔改之外,他還能為自己留下什麼呢?米迦回到那個空蕩蕩的屋子,是否想到:那裡原本就是一無所有的!

米迦的影響力很深遠,他個人的偶像被但支派奪去膜拜。但支派沿用米迦個人的宗教體系,一直到祭司以利的敬拜中心示羅陷落,但支派從米迦搶來的偶像也被搶奪。但支派也經驗到米迦的故事:凡偷盜搶奪來的,也必被偷盜搶奪而去。

人人緊抓偶像  欲求興盛平安
在禱告的事上,米迦遠不如前人。士師記前面的人物,多半仍有些禱告。至少在艱困時刻,人會「哀求」上帝,甚或離棄偶像,經歷到拯救。

到了米迦的時代,人們的信仰荒誕不羈。米迦的母親將贓款「分別為聖」給上帝,模鑄偶像。米迦把偷來的錢神聖化,建造神堂神像,僱用摩西的後代照管神堂。利未人心裡歡喜地把自己服事偶像的事業,擴大到整個但支派。但支派放大米迦個人的罪惡到整個支派,延續了許多世代。

他們都奉上帝之名求「恩待」,卻沒有人禱告,沒有人悔改,人人緊抓偶像,想要得到興盛和平安。

當時的以色列人很在意宗教,卻不重視靈性操練。宗教可給人虛假的安全感,靈性操練要求人去悔改禱告,放棄虛假的安全感。宗教允許人以制式化儀式進行,但可以保有貪婪、詭詐、欺騙,搶奪。可以將宗教包裝,按市場需求交易。

現代西方社會則相反,很多人推銷靈性,反對宗教。他們說,人人都需要靈性(spirituality),但不需要宗教。追求靈性是自由的,是個人化的;宗教則是制式的,是高壓強迫的,是沒有自由的;人們可以有心靈雞湯式的瑜珈、冥想和吃素、個人可以照自己看為對的去做、不需要教會,不需要聖經,不需有名字的上帝,不需要向救主悔改……

Photo by Patrick Fore on Unsplash

敬拜尊崇上帝  紀律中經驗自由
真正的基督信仰不是這樣,它要求人領受一個有靈性的宗教:單單敬拜尊崇那位有名字的上帝雅威;領受聖經聖言,切斷魔鬼的邪惡思想;委身在教會群體去愛和被愛。基督信仰有很多制式儀典,要求人在紀律和規範中去經驗自由;建立安全穩固的身分認同──基督徒。

士師記這卷書向我們指出:我們需要一位君王,我們要聽祂的話。因為我們看見:人完全無能為力「照自己眼中看為對的去做」。感謝主,賜下基督為君王、為救主,我們樂意照祂眼中看為對的去做,我們就得拯救。
(全系列完)

相關文章:

【從士師記看禱告】以色列民靈性迷途的縮時地圖

【從士師記看禱告】認識自己的旅程─一個英雄的求死禱告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