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聽懂客家詩歌的人已經不多,創作客家詩歌要對教會內,還是要對外廣傳福音?又如何能讓年輕人朗朗上口,讓更多人傳唱?
愛 i Color樂團主唱邱廉欽,曾入圍2014、2016、2019、2022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最佳客語歌手」,並於2021年以〈欽點客music〉節目入圍廣播金鐘獎「類型音樂節目主持人獎」,還曾受縣政府和客委會之邀寫歌。近年來他擔任《客家興起》和《客家真光》,以及將要推出的《客家歸主》專輯製作人。
他說,他不只一個人寫歌,也召聚一群人一起投入,邀請幾位牧師、年輕客家歌手、新崛起的詞曲創作者一起參與,融合傳統與現代多元曲風,成立「後生人」(客語年輕人)的「客家興起敬拜團」,一年來受邀在各教會團體服事,以新式的客家詩歌,向更多年輕族群傳揚基督福音,引起不少迴響。
客家詩歌 興起年輕人也連結家人情感
一般認為客家詩歌不容易被接受,為什麼還要做?邱廉欽說,客家詩歌是興起教會客家年輕人,也是連結客家人,以及教會與教會之間的平台,尤其是讓隱藏在社會和教會的年輕人走出來;甚至與未信主的家人更親近。
他舉例說,他有一個23歲的學生,在家聽過客家話,住的地方也有許多客家人,但自己不太會說,對客家話也沒有什麼感受,但是自從加入客家興起敬拜團後,開始學唱、寫客家詩歌。有一天神感動他,彈起吉他對著外婆唱客家詩歌,讓外婆很感動。
「客家詩歌創作也凝聚家人的心」,他記得〈仰般最好?〉這首海陸腔客語詩歌,譜曲的是流行歌手鄧韶宣,作詞的是父親鄧欽志牧師,鄧韶宣不太會講客語,但母親講四縣腔,父親講海陸腔,詩歌變成四縣海陸腔,後來調整變成海陸腔的歌。鄧韶宣也曾經說,因為平常比較少講客家話,在這首詩歌唱歌的發音方面就下了滿多工夫。
非科班出身 上帝帶領客家詩歌創作
40歲的邱廉欽回顧自己就讀成大職能治療系時,就喜歡拿著吉他彈唱,後來跨界到音樂,又跨界到華語。老師蘇通達帶他信主,也帶領他學習音樂創作,到跨界客語歌曲創作,重新撿回自己的母語——客家話。
他不是科班出身,所以進修學習編曲、後製和混音,熟悉整個專輯的製作;受洗後,加入台北靈糧堂客語牧區,受牧區劉志忠執事也是客家興起總召之邀,投入客家興起福音詩歌的創作和專輯的製作。
不過,他和劉志忠都認為,不能光出專輯,必須要有自己的敬拜團,因此開始將年輕的歌手、和聲或樂手組織起來,至今一年已經受邀在教會多場演唱。面對多元的社會,很多人希望曲風多元,要有流行性,也要有藝術性,更要考量如何能讓更多人容易被傳唱,其實並不容易。
為了有更多創作產出,因此有了更多教會的連結,也到處「點燃客家詩歌的火」。他發現其實每一個客家地區,可以來試試唱自己的客家詩歌,也許在主日敬拜三、四首歌,其中一首可以用客家詩歌。
身兼多職忙碌中需要更倚靠神
邱廉欽表示,過去學音樂、創作,只是學習歌曲的創作的技巧、工法,由於他時間零碎,又扮演很多角色,還是四個孩子的父親,需要更加倚靠神。他更多的是禱告,禱告求問神:「今天要我寫什麼詩歌?」
在疫情中,邱廉欽曾經為新竹縣政府創作首支客家歌〈一條心〉,在金傳獎投遞截止前,正逢台灣疫情嚴峻,發佈三級警戒時,由周鴻文和他作詞、他也作曲的〈靠祢毋驚麼个〉,沒想到就獲獎。
如同這首詩歌的副歌歌詞提到:「就算挑戰仰般大,靠祢毋驚麼个;就算環境仰般壞,靠祢毋驚麼个!」現今台灣客家99.5%的未得之民、全球8000萬客家的靈魂,要得著客家,是又大又難的事,但他們願意忠於上帝所賜的異象及託付,「靠祢毋驚麼个」,直到一代一代地被興起,直到神旨意成就。
邱廉欽談到,過去為了認識客家和客家音樂,他在交大客家學院的客家社會與文化在職專班進修。還曾移地研究,待在馬來西亞21天進行田野調查,改變他看待客家的格局。他一面製作詩歌,同時也作客家流行音樂,擴展他創作詩歌的視野。
興起年輕人 唱客家新歌讚美神
邱廉欽說自已的客家話是「撿回來的」。原本不會講客語的他,為了創作客家歌,先從客語音標開始學起,用字典一個個去找,也請教客語薪傳師,教導他在客語詞彙上如何能用得更深入,也因為他從語言學角度學起,在切換腔調時,也比較容易。
他說,上帝要我們「唱新歌」,用各樣方式讚美神,他相信未來客家詩歌創作會愈來愈多,重點是「是否有神同在?走在神的心意?」他鼓勵更多歌手出來,更重要的是參與的人能被興起。他坦言,創作很燒腦,過去常讓他廢寢忘食,卻不是很多人都喜歡,他看過半途而廢的人很多,也感謝主上帝給他創作和製作的託付。能和一群年輕人用音樂讚美神,傳揚神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