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吃,也能減碳!然而,要落實低碳排飲食和不浪費食物,是否非常困難?
33年前因為一場重病,環保媽媽胡雅美提前從學校教職退休,為了健康,開始改變飲食習慣,沒想到也開啟她環保教育推廣的第二人生。
胡雅美是道地的環保實踐家,不僅言教,而且用身教去影響家人、社區,不遺餘力推動低碳排飲食、減少食物浪費,影響很多人。這些觀念或許剛開始不容易被接受,眾人覺得很麻煩,但是她認為,只要慢慢習慣,就會發現其實也很方便,也能解決很多問題。
家人從抗拒到接受
她回想33年前,幾乎天天自己煮食,甚至選擇不需烹煮的生機飲食,選擇乾淨、安全、未被破壞的食材,以植物性為主,最好是自己種植食用。有的蔬菜打蔬果汁生食,有的用溫熱水燙過,儘量減少烹調。後來考量有些食材,像是番茄和胡蘿蔔等,需要煮食才能釋放營養,或須加鹽或加油等佐料,就適度烹調。
她說,家人對她飲食習慣改變,一開始頗為抗拒。先生是客家人,習慣吃熟食,對她預備的菜覺得很難下嚥。她後來也思考如何把生菜做得好吃,讓家人接受,因此除了自己吃的生菜,有的菜會加些肉給家人吃,或加配些調味料,適合家人的口感;加上現代健康意識抬頭,家人也能慢慢接受,不再排斥。
5年前,她的孩子鼓勵她吃魚類等海鮮補充蛋白質,因此她也開始吃一點「海鮮素」;今年78歲的她,感到年紀漸長,飲食也更加清淡。
她說,之所以不吃肉,主要是肉品碳排放量高,全球有超過75%的農地都用於飼養動物,作為人們食物來源。對氣候變遷有害的動物中,其中一公斤牛肉會產生超過26公斤的二氧化碳。因為不管是用來種植牛飼料的化肥,或是牛消化飼料過程產生的糞便,無不產生大量碳排放。
協尋食材源頭 建立合作社
胡雅美近20多年來擔任環保媽媽志工到董事、主婦聯盟合作社第二屆社員代表,2008年出任基金會董事長,與合作社當時的理事主席陳岫之締結姐妹會,共用「主婦聯盟」名稱。過程中,她從個人的飲食健康,推動到社會,也希望能讓整個飲食環境健全,特別從食材方面著手。
她與一群媽媽們,到處尋找生機飲食店,以及有機食材的來源,之後成立生活消費合作社,先與生產安全、環保蔬果、五穀雜糧的農友簽約,到後來也接受乾淨、安全的肉品,主要幫助想吃安全食物的消費者容易選購,以朝向「挑當季、多蔬果;少加工、選在地;吃適量、選多樣」原則,鼓勵吃低碳排食物。
然而,一開始推動並不容易。起初,從基金會消費品質委員會發起「共同購買」,由於早期菜況不穩,班員常嫌不好吃或不會煮,多半賣給胡雅美!當時先生對共同購買的菜也搖頭,但她認為,菜雖不好看,但知道這是好東西,更多人參與,可造福人,也造福土地。
她說,他們與農友建立良好關係,如果農友遇到風災路斷,貨運不出來,他們也會協助農友,將農產加工或另外處理,使食物不至於被糟蹋。農友若需要救濟,他們也會提供需要的支援。
外食為低碳飲食帶來挑戰
外食族多,加上台灣美食選擇多,年輕人看到好吃的很容易被吸引,要落實低碳排飲食並不容易。現在他們與政府部門合作,推動綠色餐廳認證,提供的食物符合低碳排,而現在綠色餐廳愈來愈多。她相信只要不斷宣導,將更能影響社會觀念。
在2009年921地震屆滿10週年之日,「週一無肉日」聯絡平台成立,呼籲全民改變昔日飲食觀,樹立蔬食綠消費觀,實踐低碳新生活運動。她也加入發起人行列,使多年來「少肉作環保」理念得以彰顯與推廣。人們常在週休二日與朋友在外大吃大喝,星期一若餐桌上沒有肉,不僅讓身體大掃除,也可讓大地得以休息。
她提出多蔬食少吃肉的四大理由:1.蔬食是抗暖化救地球的關鍵;2.可保護環境與生態,給地球喘息的空間;3.可預防疾病,例如豬流感、禽流感與狂牛症等重大流行病,皆源自於工業化畜牧與肉食;4.尊重生命、拯救動物,不因人類大量肉食致使大批動物遭虐與不當飼養,及在不人道屠宰下喪生。
許多科學家也一再提出,抗暖化治本之道是蔬食,要提升能源效率,要發展替代能源等各項具體作為;而蔬食還可以讓人們身心得暢通。倡導環保,若光高喊口號,仍然無法讓環境脫離高碳排影響,推動蔬食文化,是創造低碳新生活的方式之一。
聖經吃的提醒 救地球也救自己
在貴格會合一堂聚會的胡雅美說,救地球也是救自己,飲食減碳需要從自身做起。我們靈命要提升,或是身體需要修復,讓累積的毒素清乾淨,都需要禁食,身心靈都要健康,才能合神心意。
「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她引用哥林多前書十章31節,談到聖經對於如何吃得健康,提出很多教導,在使徒行傳十章15節提到:「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對於剩食問題,約翰福音六章12節「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集起來,免得有糟蹋的」,提醒我們不要浪費;面對糧食危機,她也引用提摩太後書三章,針對末世亂象叢生,神已給我們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