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童
女兒剛從教會少高團契回到家,興致勃勃在客廳和爸爸討論著信仰問題。剛洗完澡的我,只隱約聽見他們壓低的聲量。思忖著要不要加入,卻怕我的出現讓他們戛然而止。決定撤退到臥房休息。
母女聊天的震撼宣告
不久女兒躺到床上,劈頭就說:「我覺得小教會比較好」,難道她發現我們這個「大教會」有什麼問題?
「大教會人才濟濟,服事的人好多。」這聽起來不是優點嗎?
「但都輪不到我」,原來是想服事的熱情沒有得到回應,感到失落。學校比成績、比排名,教會比恩賜、比才幹,但這兩邊都平平的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有更多時間裝備自己也很好,等時間到了,上帝自然就會帶領你。小教會雖然服事空缺多,機會多,但也可能責任重壓力大……」
「知道!」不等我說完,就直接被句號。
在沉默中我忍耐著,也反省著:是我太容易給意見而忽略真正的傾聽?我應該好奇探問,而不是急切給答案。她想被看見、被聽見,我卻只想塞給她「正確的思想」。
「週六、週日好累,還要一直社交!」到教會不是為了交朋友,信仰的核心是與上帝建立關係……不行,我若這麼拋出我的看法,便無法了解她心中的需求。
「現在有你們督促,將來長大,我可能離開教會。」
她如此真誠直率,我怎能三言兩語打發(再次被句號)?
我也曾離開教會
回想大一被室友拉去查經班,她不好意思拒絕學長的邀約,要我陪去壯膽。當時整天狂讀聖經,只是為了用各種哲思辯論勝過那些「需要拐杖的基督徒」。一年後我已經不在乎輸贏,而是甘心承認我需要救主耶穌,願意與愛我的天父建立關係。
大三我正式受洗,沒有鴿子降臨,沒有觸電撲倒的情境。儘管媽媽不諒解因而施壓威脅,心中仍有平安。但漸漸我發現,基督信仰的規矩、框架真多,就算我用心奮力遵守,還是「離道甚遠」。不如……不如歸去?
像個小孩離家出走,對,我要出走,奔向自由。
拋開那些「誡命」,似乎應該更開心。但隨著日子流逝,我無法忘記自己是「天父的女兒」。海角天涯,縱橫四海,不管人是不是在教會,我依舊是「天父的女兒」,感受到愛與真理的召喚。
突然間醒悟:我有自由離開信仰,也有自由回歸團契生活。雖然地上父親選擇離棄我,但耶和華接納我,我渴望擁有與天父的「關係」。
「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詩篇二十七篇10節)
這是我的選擇。於是,我乖乖回到教會。
當然,也不是從此就百分之百的「乖」。就如成長中的兒女,受到文化衝擊或者現實打擊的孩子,我們的信仰時刻面對挑戰。任何人都可能離開教會。
耶穌用撒種的比喻跟門徒講明天國的奧祕(馬太福音十三章)。我們是哪一種土?有沒有可能扎根不深,只是暫時悟道,或者遭逢試煉便轉身而去?也可能因為思慮煩惱,錢財誘惑而退後。也有沒有可能,上帝用苦難轉化我的土質,使我為罪懊悔,真正明白了「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不想用道理框住孩子,也不想讓孩子停留在表面順服。認識自己的軟弱,正是恩典與力量傾倒的入口。願我們一起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