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嘉蔚/採訪報導】2023年,人工智慧(AI)對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生成式AI引發人工智慧商機與生活應用。專家建議,用開放性的思維接觸AI,但要帶著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辨別真偽。
現在進行中的AI革命是巨大且積極的變革,而且已是不可逆的趨勢與洪流。國際三大權威字典(柯林斯字典、韋氏字典、劍橋字典)公布的年度代表字都與AI相關,可預測的是,2024年AI勢必更加速發展。
AI趨勢 勢不可擋
於1979年推出的《柯林斯英語詞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指出,2023年「AI」一詞的使用量,相較去年增加了4倍;它迅速成為人們生活中無所不在且深植人心的媒介,如電子郵件、串流媒體,或其他過去以為是未來科技,如今卻成為身邊日常工具的載體或媒介。
不過,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蔡仁松受訪時指出,人類從工業革命開始,每次只要有新科技出現,就會開始擔憂「我會被機器取代嗎?」但與其擔憂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AI給取代,他建議不如靜下心來思考,「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參羅馬書十二章2節)。
台灣內容產權發展協會理事長、AI應用教練呂信偉(Tony)也鼓勵大家學習把AI變成生活日常,不要抗拒它,先進場、再練習,讓技巧變得專業化,這是現在我們面對AI應該具備的態度。
蔡仁松教授也指出,我們首先要消除對新科技的恐懼,不斷摸索與學習,才能讓AI更好地進入我們的生活。
建立正確思考架構 讓AI成為好工具
呂信偉也說,在疫情爆發前教會界有些人認為網路與社群是「魔鬼的工具」,AI也被冠上類似的標籤。「但如果都不接觸AI,那AI才真的會變成魔鬼的工具」。他表示,教會有許多繁瑣的事工其實可以透過AI達成,AI可以幫助我們把零碎的時間有效利用,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做牧養、陪伴,甚至拓展其他也有實質意義的服事。
「我們要擔心的並非AI,而是『在背後操控AI的人』。」呂信偉說,現在透過ChatGPT搜尋,或用AI進行資訊篩選,常可見到網路上腥羶色的內容。如果AI搜尋出來的結果中,有太多不合神心意的東西,教會不把握機會改變它們,沒有讓光進去,黑暗之處就會繼續是黑暗的。
蔡仁松教授也提醒,AI一定還會再進化,人們養成判斷資訊的能力,也會變得非常重要。現在人們因著資料取得方式的改變,思考結構相對變成降低多層次思考,使得事理分析能力弱化,因此培養正面思考、逆向思考和系統化的思考模式,才能使我們明智地辨別真偽。
「不只AI功能提升,人類的能力也要提升。」蔡教授說,AI能成為2023年的大趨勢,也是因為我們意識到人類的資訊與媒體識讀能力也必須跟著科技一起「升級」。AI作為現代文明發展的新里程碑,唯有人機同時進步,才會造福眾人跟社會。
運用AI需留意的事
學習去了解AI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困難或真假難辨,呂信偉舉出5點運用AI時的注意事項和建議:
一、要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看到假新聞、內容農場等不真實或無資訊含量的消息,應該運用系統性方法理性思考,甚至是質疑所看見的狀況。
二、每看到一件事情,可以慢3至5秒再做反應和吸收:這做法是為了讓我們更冷靜下來思考。我們常在網路上見到時局的動盪消息及人們的擔憂,但是若我們信仰的核心價值與靈命更扎實,看事情的角度或是遇到困難的反應,就會更適切,甚至獲得從神而來的平安。
三、和家人、肢體建立親密的「暗號」:現在訊息詐騙層出不窮,呂信偉說,不肖人士可能會用AI換臉,或做聲音模擬的方式,行科技詐騙;但凡我們手機裡的一張圖片、一段訊息,可能就暗藏著一段程式,能讓不肖人士取得我們的聲音、語氣、照片等,再以假人頭帳號,對我們身邊的人進行詐騙。
因此他建議可以和身邊親近的人設定遇到困難時彼此之間才知道的密語,未來如果收到類似「我現在深陷困難了」的訊息時,就能即時透過密語了解對方是否做假,這樣就能多少避免陷入科技詐騙的陷阱。
四、不要自大,覺得自己很懂得判別資訊真偽:現在的網路社群文章和圖片,有很多內容無法辨別真偽。AI製圖技術已趨近成熟,可以做到連AI偵測工具軟體都無法辨別。
「連AI都不見得有絕對機率判別真偽,更別以為我們可以有十足的把握做好。」他說:「因此我們要用開放性的思維接觸AI,但是過程要帶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五、用不同的搜尋引擎查找資訊,或多加參考搜尋結果:現在搜尋引擎優化(SEO)做得很好,我們在搜尋引擎前面幾頁看見的結果,不一定就會是最符合現狀的資訊。因此呂信偉建議可以多瀏覽幾個不同的搜尋引擎結果,像是用Google、Microsoft Bing兩個平台反覆搜尋確認,再將得到的結果進行人工判斷,作為查證資料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