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美國肯塔基州阿斯伯里大學(Asbury University)在今(2023)年2月8日,從一場校園內例行性的禱告會,學生經歷聖靈的感動,自發性連續聚集16天,24小時敬拜禱告不停歇;透過社交媒體的廣效傳播,不但在美國境內逾20所大學點燃校園復興運動的火種,也引發挪威、荷蘭、烏克蘭、西班牙等全球的關注,台灣教會界也發出「阿斯伯里復興,台灣的校園、教會也要」的呼聲。
阿斯伯里校園復興的啟示,提醒台灣教會該如何呼召這世代的年輕人?如何採取行動?
阿斯伯里大學的校園復興運動,到全美多所大學學生開始自發性聚集,至「全美大學禱告日」達到高峰,後來還發展出名為「每所校園事工(Every Campus)」的福音運動,旨在與各地教會合作,成為1,700多個沒有組織事工或福音存在的美國校園的遮蓋,從一場禱告會,成為延燒全球的校際復興運動。
而在台灣的教會,因為阿斯伯里大學校園復興運動的激勵,台灣跨縣市的青年牧者,也從3月至4月,每晚接力在臉書粉絲專頁舉辦「2023台灣下一代教會祝福列國禱告串聯」;台南活水教會領受感動,3月巡迴8所台南大專院校,一天為一間大學禱告,連動各校的禱告烽火;台南磐石基督教會陳尚元牧師在3月底北上至台北生命河基督教會第二教會舉行十天特會;為阿斯伯里大學復興禱告多年的廖鴻圖牧師夫婦,7月應高雄牧者之邀,分享了復興發生前的領受和復興發生後的親身經歷及觀察,延續校園復興運動的火。
校園復興運動奠基於學生自發性串連
浸信會聯會新任青年部部長潘俊達牧師受訪時表示,阿斯伯里校園復興運動給教會該如何呼召這世代的年輕人最大的啟示與提醒就是,「要回歸以年輕基督徒學子為主,並且打破宗派的藩離,讓同一所學校及他校的學生彼此開始連結,因著渴慕看見校園復興,熱情與自發性串聯,用禱告和行動,帶出改變!」
潘俊達牧師說,因著受到阿斯伯里校園復興運動的激勵,他連結桃園數間跨宗派教會的青年牧者及傳道人,發起了「i mission」愛使命校園復興運動;不但是牧者的彼此連結,更是跨校基督徒學生的彼此連結。
像是今年感恩節,元智大學與健行科技大學的基督徒學生就合辦感恩派對,來的人除了台灣籍,還有日本、越南、土耳其與吉爾吉斯的外籍生,長庚大學則是別出心裁製作零食花束,很多新朋友也加入,成為一起為校園禱告與守望的團隊。
潘俊達牧師說,包括阿斯伯里校園復興運動在內,任何一個校園復興運動能夠點燃熱情的關鍵,都在於「那所學校的基督徒學生有相同的看見、熱情及行動力,成為點火的人,而教會牧師及輔導要扮演的,就是屬靈遮蓋與教會內外可用資源的連結、彙整與提供!」
其實校園的學生福音工作,都需要呼召跨宗派牧師及學生投入,以「學校」為單位分組,合一成為大群一起來做。這當中,牧師自己要先跨越的就是「羊被搶走」的不安全感。
校園復興運動主體是學生
由於時代的變遷,愈來愈多的教會青年牧者,覺得現在校園內的學生福音工作比以前自己當學生的時候,更加困難、攔阻更多。潘牧師說,危機就是轉機,回歸以學生及學校老師為校園傳福音行動點火發動者,教會扮演跨宗派連結,同心合意興旺福音,校園福音復興運動的三股繩子就是學生、老師及教會,三股合成的繩子就不易折斷。
潘俊達牧師建議,呼召這世代的年輕人的關鍵,在於讓年輕學子自發性的覺醒並願意為福音效力採取行動。要得著校園的下一代,牧師不是主體,學生才是,當他們彼此串聯,就成為校園復興運動的團隊,牧師不會比學生更了解同學們關心與在意的事,以及年輕學子所面臨的困境與需要。牧師要做的,就是培力及成全,放手讓學生成為各自校園內的宣教士及福音復興運動的發動者。
為鼓勵年輕世代興起,亞洲論壇影響力聯盟(IAA)與馬來西亞IAA合作,也於12月1日至3日接續在馬來西亞新山、芙蓉,和吉隆坡轄下行政區蕉賴舉行亞洲論壇影響力青年特會「青年召集令」,由馬來西亞召集人王祖祥牧師召集,邀請亞洲論壇影響力中心執行長鄭忠信,與平鎮浸信會執行牧師黃祈翰進行分享,與馬來西亞的青年牧者們建立連結的平台,迎接亞洲未來教會的創新、轉化及改變,
因著此次「青年召集令」特會的連結與點火,亞洲論壇影響力中心將於2024年5月23日至24日舉行青年領袖論壇,這場論壇將會帶動印尼、新加坡、台灣等周邊亞洲國家的年輕牧者聚集,興起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