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立涵/報導】北愛爾蘭敬拜樂團Rend Collective創辦人克里斯·盧埃林仰(Chris Llewellyn) 最近撰文說,今年要唱〈平安夜〉並不容易,因為可悲的事實是,在世界各地,一切都不平靜,一切都不光明。
在許多地方,「靜享天賜安眠」現在似乎是個非常遙遠、天真的想法,與新聞轟炸式播送給我們的暴力現實脫節。畢竟,伯利恆離戰場只有幾英里之遙。
我們懷舊的、刪減版的聖誕故事沒有足夠的力量對這個時代發出有意義的回應。再多的熱巧克力、溫馨的頌歌或放映電影《精靈總動員》(Elf)也無法讓人忘記我們所處的暴力世界。
因此他表示,今年我們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講述聖誕節的故事。
難民之子 和平之君
「聖誕節是一個停火的故事。」他寫道:「一名難民的孩子降生在我們身邊,他的名字是「和平的君」(參以賽亞書九章6節)。他的到來打破了復仇的無盡循環,宣布結束「以牙還牙」的報復行為(參馬太福音五章38-39節);正如印度聖雄甘地所說,這種報復行為會讓整個世界變得盲目。
耶穌向我們顯明「愛仇敵」的根本倫理。祂無償、無限地給予饒恕——七十個七次(參馬太福音十八章22節)。隨後,祂在十字架上完成了解決衝突的終極舉動。祂拒絕人們對一個領人爭戰的軍事彌賽亞的期望,祂承受了帝國的暴力,以及人類罪惡的集體攻擊,卻沒有還手。祂讓自己被不公平地處死了。
如果要實現和平,總要有人成為最後的受害者,而上帝在基督裡決定這個受害者該是他自己。我們曾經與上帝「為敵」(參歌羅西書一章21節),但現在我們與上帝和好了,和平協議已經達成。
回應聖誕節故事 成為和平的締造者
今年聖誕節,我們不是只聽這個故事,還是要對它做出回應。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和平的締造者?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和解的使者?
也許是選擇支持在世界各地衝突地區工作的援助組織,也許是處理我們自己心中的憤怒,也許是對那些在社群媒體上與我們意見相左的人保持溫柔。我們能確定的是,如果不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和平,那麼我們聽到那「大喜的信息」(參路加福音二章10節),也沒有什麼意義。
然而,我們仍然需要這些好消息。今年唱〈平安夜〉可能不容易⋯⋯但我們還是要唱。歌曲和藝術本身並不能改變世界,但它們可以打開我們的想像力,提醒我們新的、充滿希望的可能性。它們讓我們不再瘋狂地相信,我們可以用炸彈炸出一條和平之路;「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參馬太福音二十六章52節)。
當我們灰心失望時,可以提醒自己1914年的聖誕頌歌響徹無人區的非凡故事,英軍和德軍徹夜的歌聲交織在一起,宣告了「聖誕節休戰」的開始。講述或歌詠和平之君的故事,至少暫時停止了一場戰爭。誰又能說這種事不會再次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