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純怡/採訪報導】2023年是「缺」的一年?2024如何看到盼望?逢甲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佘日新說,今年產業的劇烈變動更使許多人覺得「缺」,但是缺乏之時,就是盼望所在之處;職場基督徒從以撒挖井的故事學習,「專業」與「創新」是在缺乏之地不斷開出豐盛水井的祕訣。
佘日新受訪時說,從科技觀點看產業,2023年最重大的議題就是AI及碳排,為產業帶來極大影響,可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凡是跟AI、半導體有關、廣義的電子業、跟新經濟有關的產業發展較好,其他的產業都相對辛苦。
科技觀點看產業 幾家歡樂幾家愁
而台灣的經濟狀況,由於受到地緣政治與兩岸關係影響,加上許多政策涉及政治立場考量,農業、製造業也會因此受到影響,例如部分工具機業者就因《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關稅優惠取消,擬轉往中國大陸投資,產業的變動將使在這些產業任職的基督徒都受到衝擊。
佘日新說,在台灣大家都感到萬物皆漲,通膨已非常有感,但比起其他國家卻還不算嚴重,英國通膨可說更為「恐怖」;而台灣很多人都說找不到工作,但就業市場更差的南非,失業率更超過30%。
他強調,全球這些景象都反映出聖經所說的末世現象正在發生中,基督徒對這些狀況不能不有所認識。教會及弟兄姊妹要多了解台灣未來的發展,不是只有透過台灣內部的新聞管道,也須從國際角度來了解。
月初「台灣2023代表字大選」選出「缺」字為本年代表字,佘日新說,「缺」的現象不是今年才存在,早在多年前,全國工業總會就提出了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以人才為例,像綠能、溫室氣體盤查,台灣目前就嚴重缺乏相關人才。而在個人層面,通膨對升斗小民生活壓力愈來愈大,確實令許多人都感受到「缺」。
以撒挖井從缺乏之地挖出盼望
佘日新說,若是看環境,就是什麼都缺,似乎毫無盼望,但基督徒必須逆向思考:在缺乏之處愈是能看到盼望。愈到末世,愈在面對各種挑戰的時候,就愈要寄望在我們的主身上,把自己的希望交託在我們所信仰的這一位真神活神的身上,否則真的不會有什麼盼望。
佘日新用創世記第二十六章以撒挖井的故事為例,以撒挖了第一口井時,基拉耳的牧人來前來爭競,以撒給井起名叫「埃色」,就是「相爭」的意思;以撒又挖了另一口井,牧人又來爭競,他就給井起名「西提拿」,就是「為敵」的意思;以撒離開那地,又再挖一口井,牧人就不為這口井爭競,以撒就給井起名「利河伯」,說耶和華給他寬闊之地,他必在這地昌盛。
佘日新說,以撒在缺乏之地激發出的能力,一是「專業」,具有挖井的技能,第二是「創新」,在此地挖井被趕,就勇於創新,找到另一個地方再開始挖井。
佘日新分析,在產業變動的時代,有些人可能因此丟失工作,在面對未來很茫然時,先求不要餓死,也許暫時棲身於沒有技術性的工作,但勿把這些過渡當作句點,而是視為人生的過程之一,繼續往前走。
轉型時先滿足生計 學習技能與思考
他建議,在職場面臨轉型的基督徒,必須投資自己與時俱進,掌握新的技能,例如永續管理師、溫室氣體盤查、雲端、大數據等方面,未來的工作型態幾乎都會有知識技術門檻;也有些工作是不會被淘汰的,像是護理師,一直是全球缺工,而在許多人面對未來惶惶不可終日時,牧師、心理諮商師、協談專家,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他說,工作轉型一定會涉及本職技能的學習。他提醒,不要害怕數學而使自己學習受限,因為未來的數位新生活中,多數高附加價值的工作和數學能力有關。尋找學習資源時也不要將時間投資於錯誤方向,很多人會尋求政府職訓,雖然但要注意其中課程是否能掌握產業趨勢,這就涉及世界觀和對知識的理解。
佘日新也建議,學習逆向思考與系統思考。逆向思考就是,什麼事能改變缺,那件事就能賺錢;而系統思考,就是了解世界趨勢,不能只以自己的小天地及個人喜好來思考。例如創業,不是一窩蜂開咖啡館、當網紅、或做手工去文創市集擺攤。輕量級創業也要做好市調、了解趨勢,例如有個服裝品牌就運用眾人在社群上的貼文照片去做影像辨識分析,利用演算法來協助成衣設計,這就是新觀念的應用。
裝備職場信徒 要給才會經歷富足
除此之外,佘日新說,轉型的契機和向上的力量都來自於給。在這個「缺」的時代,我們要「給」,才會經歷富足,也才會有盼望。專業基督徒是帶著使命進到職場,在周遭人心中都「缺」時,正是需要職場基督徒發揮影響力,將生命的盼望帶給人群。
而教會過去偏重品格教育、家庭事工,他也建議,加強對職場信徒的裝備,像是企業領袖班、領袖訓練學校等,讓職場信徒帶來靈魂豐收;而對於正在經歷轉型的職場信徒,教會可做的則是強化其心理素質及加強教會的支持體系,幫助他們度過轉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