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全球每年發生規模6以上的強烈地震約有170次,分布在全年的各個月份,但是剛巧發生在1月1日的卻是為數不多;上世紀曾發生過3次,本世紀也只有2006年希臘克里特島發生了規模6.7的地震,造成約2人死亡,是希臘近年來最嚴重的地震之一。
政府面對2024年的重大課題
然而2024年元旦,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竟然遭受規模7.6強震的重創,道路破裂、橋梁建築物被毀、大規模山崩,並引發海嘯。截至9日下午三點半,已有202人在強震中罹難,至少565人輕重傷、仍有上百人失聯。如果從因地震直接罹難人數來看,這次強震已超過2016年的熊本地震,是2011年日本東北外海超級地震以來,傷亡損失最慘重的震災,引起全球的關注。
由於氣候暖化嚴重,2015年以來是有氣象紀錄最熱的9年,2023年並確定是最高溫的一年。由於正在東太平洋發威的聖嬰現象會在今年冬天進入高峰,釋放更多海洋的熱能進入大氣層,2024年的均溫預計還會超越2023年,成為新的高溫年榜首。
隨著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持續上揚,地表的均溫又即將邁過1.5°C門檻,各種性質的極端事件,也就是颶風、強烈風暴、暴雨洪澇、野火、酷熱和乾旱、海平面上升,甚至地震與火山的災害,都會變得越來越頻繁、嚴重和危險,不但剛剛過去的2023年已經飽受各種災害的衝擊,更是往後必定要面對的嚴峻挑戰,當然也是臺灣在2024年,政府必須盡最大的力量做好因應的重大課題。
政府和民間要做好防震準備
對台灣而言,在眾多自然災害裡,絕大部分都能在事前透過各式的氣象與地球物理觀測資料提出預警,並及時針對可能的受災區域做好防災的工作;唯有地震最難以防範,雖能在地震發生時發布速報,但是目前的科技能力仍然無法在事前預警,只能時時做好防災的準備。
就以日本來說,地震發生的頻率是台灣的10倍以上,地震防災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本政府也不時的宣導要做好應對震災的準備,但這次能登半島地震的嚴重衝擊,仍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日本如此,台灣自然不會例外。
特別是自2018年9月以來,台灣的有感地震活動都異常偏低,極不尋常。雖然在2022年9月發生了規模6.5及6.8的關山與池上地震,可是釋放的能量仍然不足,在地質板塊日日持續擠壓的背景下,台灣已經累積了龐大的能量,短期之內發生規模7以上的致災型強烈地震的風險極高,政府機關、工商企業、每個家庭都要做好防震準備,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此外,正在日本各界奮力搶救能登半島地震災民之際,受到北方冷氣團南侵的影響,震區氣溫驟降並降下大雪,嚴寒天氣更增加災民的艱苦與救援的難度。這個困境正是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耶穌基督在新約馬可福音十三章18~19節的警告:「你們應當祈求,叫這些事不在冬天臨到。因為在那些日子必有災難,自從神創造萬物直到如今,並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
海平面上升威脅西南沿岸
除了近期強震的風險以外,對於台灣更嚴重的長期危險就是海平面的上升。科學界最近的多項研究都指出,地球的冰雪圈正受到暖化帶來的重大影響,不論是高山冰川,或是兩極地區的冰原都在加速消融,使得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在最近的30年期間提高了2倍以上;更麻煩的是,海平面的上升不但在增速,由於地球暖化的遲滯效應,還會持續數百年以上。
長期看來,海平面上升只會越來越高,台灣西南沿海的上升速率又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以上,日益高漲的海水會逐漸淹沒低窪地區,對沿海地區的人口、生態系統和基礎設施,如港口、機場、道路、鐵路、電廠、通訊網路等,造成無法回復的嚴重影響。
去年夏天海葵、蘇拉、小犬颱風輪番侵襲台灣時,西南沿海都遭受暴風巨潮的影響,低窪地區出現嚴重積水,碼頭與防波堤遭到破壞,濱海住家造成損害,就是海平面上升導致的不幸後果。
海平面的不斷上揚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政府現在就需要積極推動因應策略,提前做好準備,未來才不會蒙受更慘重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