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2024總統大選剛落幕,民進黨的賴清德和蕭美琴當選總統和副總統;然而面對國會三黨不過半,賴清德上任後所面對的挑戰是「朝小野大」、「民眾黨關鍵少數」或是「兩岸政局穩定」?還是年輕人所關心的「低薪、買不起房子」,或是半數以上不支持他的人?
受邀擔任賴清德全國競選總部主委的姚立明受訪時說,過去陳水扁總統執政時,國會也是「朝小野大」的局面,但是預算沒有一年沒通過,同樣可以施政,不會因此造成很大的障礙,只是法案拖延時間長短而已。
國會協商表決 不受朝小野大影響
姚立明表示,現在的國會是「協商式民主」,不是多數決定一切。世界各國國會的情況也相差無幾,九成以上的案件是「協商通過」。台灣的立法院也是如此,所有的法案,不管在委員會或在院會,都經由「協商」討論,甚至經過辯論決定。他舉例,如果有100條法案,90多條協商通過,剩下有意見的法案,才會用表決來決議。
他說,立法院的協商運作模式行之有年,不全是政黨多數,甚至關鍵少數決定,台灣已經是趨於成熟的民主國家,不是全由多數表決來決定議事。「民主,是經由說服的過程」,「協商」不是「喬事情」,而是把自己為何要提出這個法案講清楚,其他人有意見,大家也覺得有道理,一來一回討論,最終法案就自然通過。
立院法案不受關鍵少數影響
外界稱民眾黨的立委8席是「關鍵少數」,姚立明表示,立法院每個委員都有自己的想法,連民眾黨8位立委,對於有些法案,譬如「揭弊者保護法」,內部就有不同的意見和立場,更何況是分別有50多位立委的民進黨和國民黨。所有法案多需要從委員會協商、討論開始,再送院會二讀,二讀時還要協商,一路協商下去,並不是哪個黨派掌握多數,就能左右法案,更不是民眾黨要支持哪個政黨,法案就會通過或不通過。
姚立明表示,台灣是總統制的國家,基本上占有行政權優勢,對於有些案子,還是可以「個案考量」。例如補助農民政策,嘉惠一些農業縣市,即使這些縣市選出的立委都不是民進黨,也必然都不會反對。另外,對於國艦國造,每個委員會有不同想法,並不是同政黨立委內部意見都一致。所以從國防、外交、農業、經濟等方面的預算,都是從一個個案來爭取多數。
面對新局 關係改變 挑戰很多
姚立明坦言,賴清德上任後面對的挑戰非常多,他列舉幾項:一、首先面對新的局面,眾人所關心的兩岸關係,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的中國,與現在賴清德上任後的中國已經完全不一樣,賴清德對於兩岸經貿政策,應會提出不同的做法。
「中美關係也會改變」,姚立明表示,美國也在選總統,選後也會有新的局面。「政治是動態學」是動態改變的過程,未來賴清德上台後,對外經貿關係,會更多朝東南亞,以及美國和歐洲方向。
二、年輕人低薪和高房價、買不起房的問題。這不光是興建社會住宅和補貼經費能夠解決,需要花費很大精力調整,尤其房地產市場每隔三、五年調漲,年輕人再加多少薪水都永遠跟不上。
國家希望工程 面對社會四百多問題
三、能源政策的挑戰。過去提出2025非核家園期限已經快到,綠能發展如果沒有提升,很難取代核能。
四、賴清德提出「國家希望工程」四百多個項目,主要從社會上找出多數人的問題,並提出對應的政策,除了買不起房、繳不起學費、排碳量過高,每個問題都是挑戰。
姚立明說,聖經教導我們要為在上位者禱告,尤其面對新的局面,我們更要為新任總統、副總統禱告。
最近他跟妻子楊芳玲分享經文,忽然了解,「使人和睦」不是指神要我們作和事佬,讓雙方不吵架,這根本不可能,因為政治永遠在競爭,互相敵視,這是人性,這是「罪」的果實。
但感謝主,這次讓他們明白,「使人和睦」不是讓人不對立,而是要求他們對任何人不要區分彼此(不分藍綠),可以為藍禱告,也可以為綠求告上帝;如同保羅傳福音,不分猶太人跟外邦人。
祈願教會使人和睦 同為新政府禱告
「人若不認識上帝,就不會了解這個道理,有競爭就會互相敵視。」姚立明也表示,巴不得台灣教會能做使人和睦的源頭,不讓政治對立進入教會,而是要把神「不分藍綠」的愛帶入社會。
他呼籲眾人也一起為新任總統、副總統禱告「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求神賜給新的總統、副總統以及執政團隊有解決問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