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純怡/台北報導】觀察2024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結果,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李宗勳教授說,兩大黨以外的第三勢力崛起不容小覷,這凸顯年輕世代多麼厭惡藍綠惡鬥,也顯示意識形態操作愈來愈無空間;而政府治理也必須以協力、共融、合作型態回應民意。
李宗勳教授說,選舉前他回到故鄉雲林一趟,感受今年與過去選舉氛圍有所不同,以往選前,支持某個政黨的選民就會批評另一個政黨,但今年氣氛祥和,不管在都會或鄉村都有此感受,顯出成熟的民主選舉過程。
第三勢力崛起 年輕選民厭惡兩黨惡鬥
李宗勳指出,值得正視的是第三勢力的崛起,民眾黨總統候選人獲得369萬多票,得票率超過26%,凸顯選民-尤其是50歲以下年輕族群,多麼厭惡貪腐問題、藍綠惡鬥及政黨傳統思維。
他表示,兩大傳統政黨如果不能體認年輕世代的需求,選票將會流失得更快,過去民進黨被認為是年輕人支持的政黨,如今已經無法代表年輕人。他對第三勢力的興起抱持肯定態度,因為這提醒從政者需要傾聽年輕選民的聲音,並為他們的未來妥為思考籌劃,讓年輕人有盼望。
李宗勳正向看待選舉過程,認為選舉結果也是好的:執政黨握有總統副總統職位,國民黨成為國會最大黨,而民眾黨則成為關鍵少數。
他說,執政黨連續執政邁向第9年,且是首位現任副總統選上新任總統,顯示選民願意再給予執政黨執政機會;而國民黨與民眾黨總統候選人共獲得六成投票者支持,有足夠民意基礎,未來藉由國會席次監督,執政黨也不得不回應;而過去國會在兩黨抗衡中,不乏有為反對而反對的情形,相信藉由第三勢力興起,未來也不易發生。
李宗勳提醒,這次選舉也可讓國人重新看待新的世代,他們不獨不統,就是活在台灣,自有對台灣的主體定義,政治人物無須喊統獨口號,也無法用意識形態操作。
政府治理型態 協力 共融 合作是必然
李宗勳觀察,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無法靠單一政黨力量推動施政,協力的治理型態已是必然的選擇,從國會結構、部會首長任命到政策推動等方面,未來政府的治理型態將有新風貌,協力、共融、合作將是未來4年必然的結果。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選後表示將研議兩位選戰對手的政見並納入施政,李宗勳說,候選人的政見都經過論辯,社會大眾也已知悉,例如青年購屋及住宅議題是三黨都提出的政見,如果執政黨採納在野黨政見為施政方針,就是協力型政策的模式。
另外,賴清德也說人事布局將不分黨派,李宗勳說,政府許多政策不涉意識形態立場,除了可以採納不同政黨的意見,專業功能的部會首長或政務次長也都可以廣納不同政黨人選。
教會界扮演社會治理要角
李宗勳說,選後教會界要在社會治理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家庭婚姻領域,促進家庭的和諧;另要在職場成為祝福,與企業主有協力的空間,成為得貨財的祝福。
雖然選前選後都有比較激動的群體,李宗勳說,其中包括退休軍公教人員,因受到年金改革衝擊而有較激烈情緒,他認為,這些團體的存在有其意義,讓執政者知道,有一些族群不會輕易妥協,必須設法與他們對話。
另外,對於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是基督徒,過去在立委任內提案內容曾與教會界立場不同,有些弟兄姊妹對此表示質疑,李宗勳說,現在優先關注的,應是禱告神在總統府中動工,祝福她在執政團隊中發揮作光作鹽的作用,才是較為積極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