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15日公布的分析,人工智慧(AI)將影響全球近40%的工作職位,但IMF也指出,雖然AI可能取代一些現有的工作,但更可能的是輔助人類更有效率去完成現有的工作。面對AI世代的來臨,教會如何善用科技的輔助,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
中華福音神學院歷史與系統神學院副教授張聖佳1月14日在浸信會懷恩堂的「科技與基督信仰的靈性對話」專題講座中,以「從網路科技再思『整體』神學」專講時指出,數位網路科技把人們的知覺訓練成用一個「無體」的方式來看人們自己和這個世界。
不同的教會樣貌 都要連於基督的身體
張聖佳說,在數位科技與AI已經蓬勃發展的21世紀,任何的聚集(會)都同時涵蓋虛/實、在場/不在場並存,也存在著滿足/不滿足的張力。不同的「併存」程度,產生出不同質性的身體,或者是心靈與生命分享的身體,或者是人際關係型的教會,抑或是工具導向的教會。不同質性的身體,卻都有虛/實、在場/不在場、滿足/不滿足的「併存」。但即使是工具型的身體,也依然是身體。不同的身體樣態,都要持續不斷面臨和做出抉擇,決定它該如何繼續變化,抉擇將決定它是否轉化為上帝的身體,抑或轉化成以人為中心的身體。差別在於:這個身體並且存於心中的指引和焦點是神還是人,指引和焦點將決定所領受的是更多人靈的聚集,但卻僅止於此,抑或領受基督的靈。究竟所變成的身體是聯合於己的身體,抑或聯合於大過人靈與人體的位格性生命體。
這每一種身體性都不是靜態的,轉化的曲線卻可不斷攀升、一成不變,或者每下愈況。但不管於哪一種身體狀態,數位科技都是最基層的分享工具。身為工具的它可以為任何一種的身體狀態:工具性、身體性,抑或是心靈性的教會來效力。藉著聖靈、數位科技和一個不斷本質化,由虛轉實的身體,將成為未來眾世代的祝福。
然而,正如同身體與靈魂是一個整體,實體時間與空間的併存,也理當是整全一辭的常態性意義。
張聖佳說,Samuel D James(撒母耳·D·詹姆斯)撰寫的《數位教儀陣:在網路時代重現基督信仰》(中譯),對於教會和信徒如何利用科技與靈性對話,提出3P建議:操練(Practices)、人(People)及應許(Promises)。
一、操練(Practices):
就是習慣的養成,習慣決定身分,習慣和身分兩者之間是相關的,基督徒的身分認同是源自於習慣來的。舉例來說,當一個人的時間與耐性是花在運動上,這人會被稱為運動員;把時間和耐性花在網路社群及追劇,這樣的人就會被稱為是網迷及追劇迷。一個人把他的時間和注意力投注在哪件事情上,就是操練。
在21世紀的此刻,基督徒和教會傳道人與世界上的人民及群體一樣,已經不可能脫離網路使用及科技數位化的潮流,但在科技及網路社群的使用上,要刻意操練節制的功課,找到自己的生活步調,不過度依賴及沉迷,反倒成了科技的奴僕,要讓聖經知識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這是屬靈的操練,這在歌羅西書三章1-4節有清楚的提醒,思念天上的事,是必須不斷地操練的。
張聖佳說,基督徒操練的起點,就是不斷地問自己:「當我有空閒的時候,我最直接的反應及用什麼習慣去填滿空閒?」一個人若產生戒慎的自覺,想要從數位科技的控制中抽離脫身,就必須去省思自己是不是倚賴科技,勝過了與神親近的習慣和操練。
二、人(People):
這裡的「人」,指的是教會實體性的團契與聚會。當台灣走出疫情之後,許多教會仍覺得雖然恢復實體聚會,還是有必要繼續保留線上直播的雲端聚會,為的就是讓有個別特別原因,無法回到實體聚會的信徒,可以透過科技的輔助持續保持參與。不來參加實體聚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可能有一個就是「已經習慣線上聚會,無法抽離。」
張聖佳提出一個反思,信徒跟朋友,即便網路科技再方便,仍然會有想要實體見面的想望和需求;家庭中的成員,就算平常都因為各樣的原因,會用科技及網路來聯繫、交流,但仍然會有實體的家庭時光,那麼如果信徒把教會當成家,把弟兄姊妹當成家人,參與時體聚會的意願和次數就會提升。而這種關係的恢復與建立,是2024年及往後,傳道人在牧養上最大的挑戰。
在科技蓬勃發展的現在,傳道人需要調整牧養策略,讓信徒對教會有向心力及情感,「有關係就沒關係。」
三、應許(Promises):
應許就是信徒的心思要轉向耶穌基督。網路世界就像花花世界,進去遨遊的人,不外乎是想要尋求關係、成就感及存在感。很多人把自我價值認同寄託於網路社群。但網路也可以成為靈修場所,在那裡,即便是剛信主的國中生,也可以跟知名的神學院教授,甚至是名牧師辯論信仰問題,這會讓人產生自我肯定及生命加值,滿足自己靈性上的渴望。
萬事盡都有限 神的命令極其寬廣
張聖佳表示,Samuel D James所提出的觀點是,活在網路世界中的每個人,無論是在元宇宙還是使用AI,人們其實是以人的有限智慧,尋找終極的答案。然而基督徒知道耶穌就是各種問題終極的答案,這是耶穌道成肉身降世為人的應許,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未來到了新天新地,不會再有人問:「我是在實體還是虛擬的線上?」
科技與基督信仰的靈性對話,其實關鍵在於信徒內在與主耶穌關係的更新。有了更新才可以把時局看得很清楚、想得很透徹、明白,對於所求所想的渴望,有了新的排序。詩篇一一九篇96節就提醒:「我看萬事盡都有限,惟有你的命令極其寬廣。」
張聖佳說,科技與基督信仰的靈性對話,需要每個信徒及傳道人從聖經的智慧不斷的操練,使得心意更新而變化。教會這個基督的身體要成為未來眾世代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