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 影響力聯盟

親師溝通 5秘訣 老師與家長 不再為誤解而燒腦

檢舉
果子傳媒 果子傳媒 追蹤
親師溝通出問題,受傷最重的往往是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孩子;打破僵局、展開正向交流,請先相信,老師、家長都愛孩子,都是為孩子好!

◎整理編輯/張惠敏

人與人之間,常有溝通不良的問題,如果溝通沒有掌握對的方法或技巧的話,輕則關係緊張,重則走向冷淡與撕裂;尤其當孩子進入求學階段,親師關係的好壞,也決定了孩子在遇到問題時,能在雙倍的愛中被滋潤成長,還是在挑戰中還要承受親師不和的加倍壓力。

職能治療師吳雅伶指出,因為工作的關係,他經常需要跟家長、老師進行對談,也要入班觀察小孩在學校的適應狀況,他常看到親師溝通的各種癥結點,若彼此溝通不良,對孩子來說非常可惜,因為孩子的問題會被擱置,很難得到真正的協助。

良好的親師溝通 從信任開始

至於家長該如何與老師溝通,有幾個方法提供參考,吳雅伶建議,不論如何,家長要先試著信任老師跟你一樣愛孩子,在信任的基礎下,溝通比較容易開始有好的展開。

一、溝通前 先選擇相信老師的愛與專業

很多家長還沒有遇見老師,就開始擔心會遇到恐龍老師,孩子會被老師不平等對待?!吳雅伶說,他臨床工作二十年的時間,或許在十年或二十年前不適任的教師比例稍多。但近些年來,教師花很多時間在專業知識的進修上,能力比以前的老師更充足;建議家長先不要擔心遇上什麼樣的老師,或覺得老師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卻沒看見優點,與老師溝通前,先試著相信老師是有能力幫助孩子的。

二、家長把孩子交接給老師 幫助老師更快了解狀況

相信才能誠實以告!相信老師才可以放心的把孩子的狀況跟老師分享。
孩子的生活重心不是家庭就是學校,站在家長立場,可以有一個交接孩子的動作,就是分享孩子的狀況讓老師更快、更進一步地瞭解孩子。

吳雅伶說,臨床上常有的經驗是,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多,甚至有些獨特氣質是屬於醫療類的,比如類似自閉症特質…。當老師發現問題與家長溝通時,家長才告知:「確實孩子是高功能的自閉症…有在接受治療…」老師反饋,如果家長早點告知,老師是可以找方法去協助孩子,讓孩子更快適應校園生活,並幫助他減少與人的誤會。

作為家長,確實難免擔心孩子的特殊狀況會被老師貼標籤,因此,在跟老師分享時,可以說出孩子需要協助之處,也說說孩子的優點,這樣可以幫助老師更全面性的理解孩子。

三、抱著用寬容的心 專心聆聽

當老師主動找家長溝通時,通常是孩子在學校有狀況,老師工作繁忙,有時候可能直接切入孩子在校學習或人際上的問題,而忽略先肯定孩子的優點,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家長抱著寬容的心情,先選擇專心聆聽。

四、提出觀察與看法 與老師共同討論

吳雅伶舉自己的例子說,他自覺女兒數學不差,但老師卻覺得孩子數學有狀況,他感到非常疑惑,於是跟老師提出觀察、想法並討論。後來發現原來女兒進入小學階段,ㄅㄆㄇ沒人教,還在拼讀階段的孩子把數學應用題當成國語在念,讀題上出現問題,以致出現學習落差。透過跟老師溝通討論,找出問題,提升孩子讀題能力,數學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因此,當親師間對孩子認知不同時,不妨提出看法跟老師討論,或許就能找出幫助孩子最有效的辦法。

五、親師合作有一致性 孩子問題更好解決

當家長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師也認同,就可以集結力量一起幫助孩子;親師合作可以讓孩子在生活上、學業上,有一致性的原則和要求,幫助孩子學習更上手,遭遇的問題也更容易解決。

老師這樣觀察與溝通 更能與家長達成共識

職能治療師吳雅伶也給老師們在與家長溝通上的一些建議,下列幾點提供參考:

一、看孩子缺點、更要看優點 才能全面客觀

當老師觀察孩子,覺有一些狀況時,試著先放下孩子的缺點,先去找找他的優點,因為缺點容易被發現,優點則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當我們觀察孩子不只看缺點或需要幫助的部分,而是多去發掘孩子的優勢、不錯的特質或能力,就能更客觀的看待孩子。

二、不要太快定義孩子有問題

除非孩子的狀況頻繁出現,否則不要先認定孩子有問題,如此在跟家長溝通時,就會比較公正。建議老師先存著疑問,有些狀況或許只是偶發,且背後有其原因可以探究。

三、孩子需要協助 是某個點或全面性

小美說:「我想要爸爸,可以叫爸爸載我回家?」孩子一早帶著不安來學校,老師不妨觀察孩子是因為太晚睡、沒睡飽而情緒高漲,或是在人際互動上有問題,以致於不想待在校園?是偶爾一次還是高頻率?記錄下孩子的狀況,在與家長溝通時,更能幫助家長理解真實情況。

另外,觀察孩子需要協助的部份,是某個點或是全面性的,例如:孩子在學習上有問題,是只有國語?還是有許多科目?這樣跟家長討論,能更客觀描述。

四、在提出問題前 先找出根源

老師在提出問題時,可以試著先找出問題的根源,例如:孩子的數學不好,有可能根源不是數學而是中文的拼讀能力,如此可以跟家長反映如何提升孩子的國文程度,以解決數學問題。

五、避免溝通失焦 盡量一次針對一項問題溝通

做條例式溝通,且一次不要講太多,最多三樣,甚至只要說最重要的一項就好。因為說太多容易失焦,也容易讓家長誤會我們在誤解孩子,覺得孩子不夠好。與家長討論時,不要只講缺點和改進之處,也要多肯定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讓家長放寬心,不致於壓力過大。

學校生活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佔比會愈來愈大,也愈來愈重要,不論家長或老師若能學習正向的親師溝通法,不僅在孩子需要時可以有加倍的力量托住,更能全面性的幫助孩子走過困境,且愈走愈順利。

本文由 古典音樂台《愛的記事本》節目授權重新編輯整理 ~ 收聽本集內容  (果子傳媒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