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7 影響力聯盟

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生病不是罪!接納才能帶來療癒的曙光

檢舉
果子傳媒 果子傳媒 追蹤
「為什麼偏偏是我?」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沒有人會想要患病。

◎記者鄧莉玲 / 整理報導

去年11月在Netflix上映的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描述一名精神病房的年輕護理師「鄭多恩」(朴寶英飾演)與病患之間的故事。劇中不但細膩描述各類精神病患的心境,也讓觀眾了解當自己遭遇心魔纏身時,該如何自救?以及當身邊親友陷入泥沼中時,該如何適時幫助他們?

從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帶給我們以下幾點的省思:

一、沒人願意患病 接納才能帶來曙光

「為什麼偏偏是我?」這是許多精神病患者每天都在問自己的問題。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沒有人會想要患病。精神疾病伴隨著不同病理和原因,例如:因原生家庭的壓迫感出現雙向情緒障礙、因職場壓力出現社交恐懼或恐慌症,或因遭遇重大事件或創傷時產生解離性失憶症及罹患憂鬱症等。當察覺自己被「心魔」(精神疾病)纏身時,應適時就醫並尋求幫助,透過醫師專業的治療和照顧,並且穩定就醫服藥,就能漸漸走出生命的陰暗面,重新看見新生的曙光!

然而,每個人都會生病,也都有脆弱的時候,當我們接觸到精神病患者時,不該帶著歧視或異樣眼光看待他們。他們只是一位病人,一位正在努力對抗心魔的病人,跟我們每個人一樣都需要被陪伴、被同理、被接納。

二、外界的壓力與誤解 患者家屬不可承受之重

劇中扮演資深護士長的「宋孝信」,因著自己妹妹患有「思覺失調症」,搬家過程中必須挨家挨戶去說明妹妹的病情不會影響社區,呈現出人們對精神病患仍有一些顧慮和誤解。其實,精神病患只要穩定就醫服藥並獲得妥善照顧,也能向一般人一樣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身為家屬,不僅要照顧生病的親人,更要承受許多在外的壓力和旁人的誤解;每一位照顧者的背後,都有承擔不了的愛。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關心、支持與幫助,在心力交瘁之際,能適時地扶他們一把。此外,精神病患家屬可以參加醫院舉辦的「家屬支持團體」,與其他家屬分享照顧經驗,彼此加油打氣。如果發現自己身心狀況已經失衡,出現焦慮、憂鬱或失眠的情況,建議儘早就醫尋求幫助;如果發現自己已經無法負荷長期照顧的重擔,與其讓負面情緒佔領自己,不如向醫院或社政單位尋求照顧資源,對自己或是患病的家人都是最好的安排。

三、擺脫歧視與偏見 病友也能重返社會

對護理工作充滿熱忱的鄭多恩,在醫院悉心地照顧病患,一位由她負責照顧的病患,出院後卻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這件事對她造成很大的衝擊,甚至因此罹患了憂鬱症,住進了精神病房。憂鬱症好轉後,鄭多恩鼓起相當大的勇氣,重新回到精神病房,重回護士職業。當其他病患家屬知道後,便開始對她訕笑、辱罵、言語攻擊,甚至舉辦抗議活動。難道,患過精神病就不能繼續成為精神病房護士嗎?透過此劇提醒我們應正視「精神病患回歸社會」的問題。

現今社會上仍有多數民眾,對精神疾病不太瞭解,存有諸多誤解並產生偏見,加上媒體往往只強調精神疾病的負面議題,不僅增加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的恐懼,也讓精神病患在生活中和職場上受到歧視與排斥,甚至被污名化。讓這群原本因疾病歷經人生起伏的病友們,重返社會之路更加艱辛!

四、生病不是罪 請給他們重新「融合」的機會

「精神疾病並不可怕,請給他們機會!」台灣於2007年開始推動聯合國所倡議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簡稱CRPD),其中公約第19條「自立生活與融合社區」提到,體認身心障礙者充分享有於社區中生活之平等權利、充分融合及參與社區。如同,現今精神照護政策強調「去機構化」,發展精神病友社區多元支持服務,支持精神病友回歸社區,避免孤立或隔離在社區之外,以達到真正的「融合」。當我們願意學習接納這些精神病友,從中同理、包容、體恤他們所遭遇的一切,並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們時,就能給這些精神病友一個回歸社會的機會。

透過《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這齣劇,讓我們對不同病徵的精神疾病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劇中主角鄭多恩溫暖照顧病患及勇敢面對自身疾病的過程,幫助我們重新找回對生命的熱愛,並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即使面對外在的壓力,也能挺身而過。生病不是罪,只要相信自己並勇敢面對,就能迎向人生另一道曙光! (果子傳媒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