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康(高雄標竿教會主任牧師)
讀經:新約〈以弗所書〉1章23節,5章25-27節,提前3:15。
《使徒信經》除了告訴我們應當篤信聖父上帝、聖子耶穌與聖靈保惠師這三位一體的真神,也宣告教會是「一聖基督教會」。什麼是一聖基督教會呢?簡單來說,教會雖然很多,宗派也不少,但在神看來只有「一個」「聖潔的」「屬基督」的教會,這便是我們兩千年來歷世歷代的聖徒都應共同持守的信仰。
由於信經是分辨正統與異端的準繩,所持守的信仰一旦背離信經,都要判為異端。
在主眼中,全世界的教會都是祂的,所以教會只有一個,就是祂的身體
教會是什麼呢?很多人一提到教會,腦海中便浮現一棟建築物,一個組織或宗派,也常有人問「你講的教會是在哪裡啊?是哪一間教會?」聖經卻告訴我們:「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1:23)」亦即,全世界的教會都是祂的,教會只有一個,就是祂的身體,而且祂對教會有個心意,就是要以自己去充滿祂的身體,使教會能滿有基督—滿有基督豐盛的恩惠、生命、能力與榮耀。
基督把教會視為祂的身體這是很特別的事,因為祂藉此表達對我們最深的接納與認同。「教會」的原意本是神選召的一群人,是祂從這世上分別出來屬於祂的人。所以教會原不是指一棟建築物或是宗派組織之類的,而是指「人」。但基督對祂選召出來的人竟視為祂自己尊貴無比的身體,連結在祂身上,這正是表達了對我們罪人最深的接納與認同。
難怪當人們不解地問耶穌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耶穌卻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37-40)
當教會正在受苦的時候,基督也在受苦,感同身受(儘管祂已復活升天)
千百年來每當教會受逼迫的時候,很多人就會懷疑主的同在。但聖經記載一件很特別的事讓我們看見,教會受苦其實基督也在受苦,祂是感同身受的。當時第一世紀的教會正受到逼迫,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主耶穌雖已復活升天,卻向逼迫教會的掃羅親自顯現,質問他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又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徒9:1-5)可見,耶穌沒有置身事外,祂是與我們同受苦難,因為逼迫教會就是在迫害基督的身體,就是逼迫主基督。
記得以前有個神學院的老師說:「苦難不是問題,而是奧秘,因為問題會有答案,但是奧秘是沒有答案的。」或許我們窮究一切人間的智慧,仍無法得知這世上為何會有那麼多層出不窮的苦難,但值得安慰的是,教會在受苦的時候,基督也感同身受地與我們同在,擔當我們的苦難,祂沒有置身事外!祂的同在與陪伴,這就給我們很大的安慰與力量可以面對苦難。
許多時候我們不幸生病住院,需要的,不也是至親好友的陪伴嗎?
教會的問題一直很多,主都知道;但教會仍是聖潔的,因祂的血已洗淨
翻開這兩千多年的教會歷史你會發現,教會是一直出狀況有問題的,即使是使徒行傳那樣被後代奉為典範的教會,也有夫妻想同心欺哄聖靈,或是飯食分配不均引發抱怨等事(徒5-6)。教會受逼迫的時候很多人跑了不想信,等到教會發達了茁壯了有錢有勢,又有腐化不堪的問題。貧窮的教會讓人望而卻步,有錢的教會又為了錢該怎麼用而爭執不休。但不管怎樣,這些問題主都知道,但教會在神的心目中仍是聖潔的,因為主耶穌的寶血已洗淨了!
正因如此,即使保羅知道哥林多教會問題多多,甚至讓他心裡難過痛苦,多多的流淚(林後2:4),他仍「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林前1:1-2)」;彼得也稱呼「…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庇推尼寄居的,就是照父神的先見被揀選、藉著聖靈得成聖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又蒙他血所灑的人(彼前1:1-2)」這個實打實的真理告訴我們,即使教會實際上尚未成聖,甚至與生命的成聖,品格上的完全還差得很遠,但因著基督的寶血潔淨了,眾罪已獲赦免,我們正往成聖之路邁進,教會所站的地位已非昔日罪人的位置,而是聖徒的地位,是蒙恩的地位,所以我們可以隨時來到父神面前禱告,憑信心支取祂夠用的恩典。
正如保羅說的:「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羅5:1-2)」
有些人對教會發生的問題感到失望而離開,說再也不踏進教會一步。其實主都沒離開祂的教會,我們又何必離開呢?因著在主眼中只有一個教會,教會都是祂的身體,即使因失望而離開目前的教會,也應該再去找一個教會才是。即使參與一個「看起來不怎麼樣」的教會,總比從此再也沒有教會生活要來得好。
教會是永生神的家,沒有人會任意離開自己的家,應當對教會要有委身
聖經也稱呼教會是「神的家」,所以我們不應該把教會只是當作來來去去的地方,合則留不合則去?!而是當作自己屬靈的家,對家要有委身的觀念:「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
教會是真理的柱石與根基,我們在教會應當常常查考聖經,遵行祂的道
我發現現代人深受三個主流思潮的衝擊,教會也很難置身事外:
一是個人主義。很強調個人的意見與自己主觀的感受,影響所及,教會的講台也常強調個人主觀的經歷,甚至有取代聖經真理的趨勢。記得以前有個牧師很喜歡辦特會,每週都有!細問之下才知因為他是在某次特會中得到復興,因此他深信辦特會是教會復興之道。
二是相對主義。把很多絕對的真理都予以相對化,強調「此一時彼一時」,「因人而異」或「因地制宜」,盡量避談「凡上帝所命令的,我們都應當確實遵行」。
三是消費主義。受到「顧客至上,以客為尊,以服務為導向,要讓顧客滿意才能賺錢」的影響,把教會弄得像商店一樣,聚會的設計務必要讓會友感到舒服滿意,因此講台避談人有罪,不談悔改,只是一再反覆強調神的眷顧、賜福與恩典,因為這是人喜歡聽的。
要有效對抗這三個現代思潮,辦法無他,只有確實回到聖經,常常查考聖經,細膩而扎實地全面研讀聖經,並且身體力行確實遵行。畢竟教會被稱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查考聖經是教會責無旁貸的使命,因為整本聖經就是神所啟示的真理。以前的聖徒已給我們立下很好的榜樣:「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17:11)」當耶穌說我要把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我們相信這磐石就是使徒所宣認的基督,當然也包括基督的道。(太16:13-18)
總之,現在的教會愈來愈多固然很好,但若是看看哪間教會給我的最多最優,我再來決定要去哪間?這是消費者心態的考量。畢竟,若是衝著教會能給我什麼,若起初的原因消失了也將離開。
我們應當回到聖經,體貼主的心意,學習從祂的眼光來看待教會,並且委身在其中,才能有所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