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陳貞元、編譯余友梅/報導】在英國新冠疫情紀念委員會(Commission on Covid Commemoration)的建議下,英國推出了年度「反思日」(Day of Reflection)。
從2024年開始,反思日將訂為每年3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都會受到緬懷,教會也會參與,而官方也鼓勵教會參與。
反思日幫助人們慢慢放下悲傷
基督教喪親關懷慈善機構「At A Loss」向仍沉浸在悲痛中的人們提供資源和協助,同時也引導人們一步一步向前,調適喪親的悲傷。該機構執行長,法政牧師伊馮娜.圖諾克(Rev Canon Yvonne Tulloch)受訪時指出,在疫情封城期間逝去的生命難以緬懷的原因:
「那些在疫情期間喪親的人因為悲痛的關係,都還處在一個非常艱難的情況下,他們當時不一定有機會能夠好好安葬親人,或是有機會好好向逝者道別。」
她表示,帶著緬懷已逝至親的心情前來參加反思日,是非常有幫助的。「它可以幫助人們慢慢放下。悲傷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但是接受事實是悲傷之旅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它能讓我們感受到那些情緒。」
圖諾克表示,在英國文化中,人們對死亡所感到的不適,幾乎是獨特的。她認為這源於兩次世界大戰,在戰爭期間,面對綿延不斷的戰火,以及大量的屍體,許多人和倖存者選擇埋藏自己的感受,而非消化這些情緒。
「喪親關懷課程」全英300間教會線上參與
At A Loss近期規畫了為期7週、線上授課的「喪親關懷課程」(Bereavement Course),現在已經在全英300間教會中上線。
今年的反思日是3月3日,此前,居禮夫人慈善基金會(Marie Curie Charity)曾於2021年3月23日封城一週年紀念日時,首次舉辦這類活動。在英國新冠紀念委員會的建議下,將該日期從3月23日改為3月的第一個星期日。
此活動主要是為了讓人們停下腳步並緬懷在疫情中逝去的親友。圖諾克表示,人們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反思失去親人之後該如何釋放情緒。英國新冠疫情紀念委員會建議這類活動能夠每年都舉辦,就像英國「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Day,於每年11月11日舉行,紀念戰爭中逝去的生命)一樣。
同時向協助國家度過疫情者致敬
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表示,這次反思日讓全英民眾「有機會聚集在一起緬懷那些逝者」。工黨黨魁基爾.斯塔默爵士(Sir Keir Starmer)則表示,這也是一個「向那些在黑暗時期幫助我們國家度過難關的關鍵工作人員致敬的機會」。
居禮夫人慈善基金會大使、英國影集《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演員吉姆.卡特(Jim Carter)表示,「這種病毒進入了我們的世界,人們所經歷的創傷需要被銘記。我們可以共同向死者家屬表達支持。」前足球員、另一位居禮夫人慈善基金會大使克利斯.卡馬拉(Chris Kamara)也呼籲人們更多討論悲傷處理的問題。他說:「透過交談,我們可以記住我們所愛和失去的人;透過交談,我們可以被醫治。」
英國政府投入1, 988萬台幣於反思日活動
英國政府為反思日投入超過50萬英鎊(約新台幣1, 988萬元),用於當天活動的推廣、社區投入的支出等,當天中午,全國也進行一分鐘的默哀。
英國新冠疫情紀念委員會對於該日活動的其他建議還包括:教導學童訴說疫情期間的經驗,以及在英國找到更多能作為紀念區的綠地。
英國記憶研究學者阿斯特麗德.埃爾(Astrid Erll)表示,流行病在集體記憶中尚未得到充分的「調解」(mediated)。一般來說,它們很少出現在名畫、小說或電影中,也不會出現在家族流傳下來的口述歷史中。它們也無法利用熟悉的文化材料,如罌粟花、砲車、馬車和皇家禮炮來象徵。埃爾認為,如果沒有符號和圖示,我們就很難將流行病納入我們的集體記憶系統。
2022年10月,英國曾就應對疫情的恢復能力和準備情況舉行初步聽證會,政府承諾關切大約680萬名在疫情期間失去親友的英國人民。「聽他們說話,同理他們所受的損失。」(資料來源:Shropshirestar.com)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馬太福音五章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