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吳信惠
供圖/潘華庭、吳信惠
火車停靠臺東鹿野鄉,一個小而可愛、座落於臺灣東部的火車站。此次記者與KRC藝術課程周蘭惠老師,在「臺灣偏鄉弱勢在地關懷發展互助合作協會」理事長潘華庭的安排下,一行三人到臺東的部落教學訪問,目的地是與鹿野鄉南部相接的延平鄉。
體驗愛鄰舍的牧會精神
年輕的雙雙師母開著車子來接我們。雙雙幹練地掌控方向盤,往延平鄉前進。她邊開車邊介紹路過的街景,這個以壯麗山峰為背景的布農族部落村莊,亦是把臺灣打進世界體壇的紅葉少棒隊故鄉。
我們在一個開放式的工作棚停車,這裡是馮修雙(雙雙)與先生溫源田牧師,在延平鄉桃源部落村共同創立的「布拉谷企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布拉谷,布拉谷是部落的意思,https://www.bulakuselect.com)的工作處。此時正值午餐時間,雙雙已請同工們準備好一桌菜餚;鮮嫩的雞肉,香鬆甘甜的南瓜,青翠營養的炒時蔬等。所有食材都是當地採摘的新鮮農作物,優雅的擺盤,乾淨的環境,色香味俱全,令人驚豔。
飽餐一頓後,與工作人員一同坐在矮桌旁,體驗剝苦茶籽。滿桌的苦茶籽,全是手工分類剝離,遊客如我們輕鬆體驗頗有療癒感,如同擠泡泡包裝紙似的,停不下手。但看著整袋整袋待剝的苦茶籽,想著要完成這麼多數量,馬上體會工作人員的辛苦。
溫源田與雙雙都是臺北靈糧堂神學院畢業生,兩人於校園相識。溫牧師在延平鄉部落長大,雙雙是屏東人,卻從小嚮往部落。神學院畢業後,兩人回到延平鄉,溫牧師感念當年牧師的陪伴與栽培,在大學畢業後繼續進修神學。他非常感謝北美一位吳姓牧師的奉獻支持,使他在接受牧養裝備時沒有後顧之憂,甚至還能與他人分享「衣食無缺」的求學生涯。
學成後回到家鄉,希望能在部落服事,回饋部落社區。既是牧師,沒有牧會,卻在偏鄉研發農作物產銷,也競選鄉代表。源田不是一位傳統的牧師,甚至是一位在傳統眼光中「不務正業」的牧師?!
打開臺東延平鄉官方網站,溫源田代表的政見一列多項,除了有關預算及經濟發展等事項,還包括「深耕部落,傾聽族人心聲」;「打造延平成為梅子、鳳梨、苦茶的特色鄉村,結合解說、餐飲,活絡部落經濟」;「提供青年創業和貸款資訊,讓青年返鄉不再是夢」;「提供部落親子座談,部落的未來,由家開始」。
這些聆聽、發展、協助及建立家庭的價值觀,不就是與基督徒的核心價值接軌,從信仰中「愛鄰舍」發出的?
灌溉種子,盼望豐收
延平鄉的所在,山重水複,是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曾因紅葉少棒隊而引人注意。無奈就業率低,年輕人只能外出尋找工作機會,如今提起延平鄉的桃源部落村,著實難以令人興奮。
回到延平鄉的源田與雙雙做了各種嘗識及改變。他們先從關心、陪伴部落孩童開始。兩人從課輔、品格教育、信仰成長,讓孩童們下課後有個去處,因而成立「基督教種子之家全人關懷協會」(以下簡稱「種子之家」,https://www.facebook.com/seedfamilytaitung)。
溫牧師解釋,撒在土裡的種子,看不出來能長得如何,但只要細心灌溉,種子終能結出美麗的果實。他們盼望來「種子之家」的孩童們,都能開花結果,成為他人的祝福。
也因著「種子之家」的服事,他們發現輔導、陪伴孩童的背後,有個極大的隱憂——孩子們的家庭問題。部落就業機會少,有些家長無所事事,或因貪杯,夫妻吵架、酒醉也是常有的事。雙雙發現有些孩子下課回家後,還需要照顧酒醉的家人,或擔心家裡出事,小小年紀已負起超過同齡孩童需要承受的擔子。
居住在這風景美麗又有天然資源的部落中,他們思考著如何利用上帝賞賜當地的農作物,幫助部落家長有工作,有收入。他們首先製造手工肥皂,開發梅子醋、鳳梨醋、苦茶油等有機產品;這就是「布拉谷企業合作社」的由來。以「去尋找用來生活的力量」為宗旨,合作社致力推廣部落族人自產自銷健康、無毒的當季農特產,期待透過友善農業增加在地就業機會,發展部落經濟,讓孩子有人顧,長輩有人陪。
流淚的鼓勵與祝福
說得容易,動手難。「種子之家」成立12年來,源田與雙雙歷經種種困難,有時流淚、有時歡笑,有時卻感到長路漫漫,似乎看不到盡頭。
雙雙初到部落服事兒童,感覺過去在士林靈糧堂所學的「招數」在部落派不上用場。山上與城市裡的孩子不同,她需要從學習中適應部落的步調及城鄉差異。這麼多年來,在「種子之家」輔導多少位孩子成長,心中有喜樂也有遺憾。看到孩子信仰成長、功課進步,讓她喜樂滿懷,倍受鼓勵。然而孩子們進入青春期,高中畢業後卻變了樣,選擇酗酒。說到這裡,雙雙不禁哽咽。
年輕人在電話中說頭痛,不能來上班,雙雙對他說:「即使你是宿醉,也要來上班。」為母心懷的雙雙,很想跟他說:「孩子,你可不要年紀輕輕就肝硬化啊!」對年輕人的規勸及關心需要拿捏得當,不想讓管教變成定罪。如何給予能改變人心的愛,是一個磨練與經驗累積的課題。想到猶如浪子的年輕人,使我們更能體會天父的心,也是「我們愛,是因神先愛我們」的實際體現。
源田提到「種子之家」初創時,他們像兩人樂隊包辦全場,很需要志工幫忙。他們向神求,沒想到有天去臺東大學,居然有人來問他是否需要課輔班的志工?就這樣,他用一輛破舊老爺車,每週接送大學生來當課輔老師。之後有人奉獻一部九人座的多功能車,讓他可以全車滿載,來到部落服事課輔班的孩子。
陪伴部落孩童像是個無限期的事奉,也不能馬上看到成果,甚至也有「是否要繼續做」的念頭。但神藉著那些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提示「我與你們同在」,帶著如此的鼓勵與確據,他們繼續往前行。
體會桃源式休閒
下午在村中散步,欣賞每家每戶門牌及庭院的部落布置,蘭惠老師特別喜愛開放自由的色彩,及純樸又創意的設計;小小郵局牆上的繽紛彩繪,學校操場旁歇腳亭不同形狀的木頭椅子。村裡惟一的加油站/柑仔店,仍使用美軍當年留下來的鐵桶,一桶桶排列在架子上。駐店的負責人請我們吃只有當地才有的冰棒,在微熱的午後,帶來沁涼又溫暖的人情味。
所居住的民宿主,是一位部落藝術家。她擅織布,色彩充滿原住民的歡樂與生氣。在門口的長桌上,我們體驗織布的「樂趣」。用「樂趣」來形容,5實在不足以表達織布所需要的專注及細心。老師耐心與細心教導,我們卻仍糾結在步驟的前後順序,得心不應手。
拿著織好的小布條,真是得來不易,見到店裡出售各樣紋路設計的大片手工布料,才明白樂趣的背後是不停練習,專注創作,及令人佩服的毅力。
蘭惠老師對著跨行的創作有了新的體會——下次用買的!此次體驗的心得是,每一個美麗作品的背後,都浸潤著認真的汗水。
在這個「大家都認識大家」的村莊裡,走到哪兒都讓人看出我們是外地人,小村瀰漫著不經意的歡迎氛圍,是一個很適合「慢活」的旅遊體驗。而這也是桃源部落想要推廣的文化輕旅。
用畫家的風格說故事
蘭惠老師向小學生介紹世界知名的藝術家,並欣賞他們的作品。她特別選了多位作品帶有童趣,或看來不按牌理出牌的畫家,讓孩童們明白創意沒有傳統與框架;看來很「怪」的創作,都可以是創作者與欣賞者的對話。
孩子們的創意無邊,大家在地上坐著、趴著,拿起筆就畫,各種線條及狀態的描繪,有的甚至給予主題。大家排隊與蘭惠老師分享畫中故事與心情。藝術介紹課程的最後,蘭惠老師要學生們說說上課感想;「我覺得繪畫很自由」,「畫畫可以抒發心情」,「欣賞藝術很歡喜」,「創作也需要動腦筋」……,大家爭先恐後地舉手分享心得。
給孩子們一個機會,不用到大城市也能欣賞世界級的藝術創作。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到博物館欣賞真跡,但盼望在將來的某一天,他們憶起一個午後,曾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悅人眼目的藝術作品,引起他們對美的喜愛和詠讚。
求神賜福此地
在溫源田及雙雙努力灌溉部落園地下,種子正在成長中,這一片也許過去是荒蕪的田地,但他們揮汗撒種、培育,一步一腳印,把收成全交在神手中。問起他們當園丁的體會及挑戰,溫牧師想了一下說:「比起十年前,我們越服事越向彼此靠攏,越來越向中間調整。挑戰嘛!我可能是雙雙最大的挑戰。只要我們夫妻同心,就能一直走下去。我覺得如果我跟雙雙能做得到,其實很多人也能做。我們盡量做做得到的事,那些做不到的事,就先不去想。」
小小的桃源部落,看似在偏鄉缺少資源,事實也是如此,但所遇到認真生活的人們,都盡量利用手中所有,盡心盡力為當地孩童開拓一片樸實健康的生長園地。例如一位小學國語老師興奮地分享學生們的作文,從文字中讀到老師無怨無悔的開啟及引導,為師為母之心,見證神在她生命中愛的傾注及無私。
還有圖書館館長,在整潔明亮、條理分明的圖書館中,花了心力與時間,為孩童建立一個舒適的閱讀空間,設計各種不同的遊戲,鼓勵、吸引人閱讀。從喧囂都會來的「城市鄉下人」如我們,體會如此寧靜又豐富的心靈與空間是何等寶貴,一起為館長和圖書館禱告,求神賜福看顧。
走在部落的鄉間小路上,收進眼底、心底的是鮮明的色彩和滿有活力的生命。盼望神使用這個美好的地方,賜福如雨水,滋潤著這裡的人事物。
編者按:歡迎讀者到「布拉谷企業合作社」的網站https://www.bulakuselect.com,了解更多合作社的運作及產品。請上「臺灣偏鄉弱勢在地關懷發展互助合作協會」網站https://www.taiwanloaf.org,觀賞臺東種子之家的介紹影片。
本文取自《神國雜誌》75期:神國鄰舍-社區 KINGDOM NEIGHB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