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首要目標
◎吳炳偉(靈糧神學院異象學與開創學老師)
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即致力於高科技產業研發,已有多達六千家科技企業,堪稱是沙漠中的綠洲、新創企業的搖籃。以色列對於教育更是強烈重視,使得高科技產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目前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中,以色列科技產業數量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及加拿大,早已是領先全球科技創新之先驅。
以色列是全球創業核心基地
以色列的新創產業包羅萬象,從晶片、軟件、生技、醫療、農業、人工智能、甚至到太空。從新創企業投資規模的觀點來看,以色列是全球第五大科技新創生態系且擁有全球密度最高的新創企業和創業投資,此「創業之國」的成就來自於政府政策、研發與教育品質、文化造就出創業家的精神和國際創業網路連結等因素。台灣有護國神山台積電,新創產業也已起步,我們期待另一個護國神山的新創產業出現。
我曾經在美國矽谷蘋果電腦任職工程處長(Engineering Director),也曾在昇揚電腦任職市場處長(Marketing Director)。在那段二十年的職涯裡,我有機會參與以色列特拉維夫高科技的新創行列,之後受呼召當牧師二十年期間,又去讀幼兒教育學位,曾在Palo Alto猶太人幼兒園參與兒童事工,也學到猶太人如何教養小孩的方法。
以色列已穩居全球創新、創意、創業的核心基地,無人能比。在外人眼中,以色列人好像是天生注定會成功的民族,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些以列人的成就比較好,有些人沒那麼好。從豐沛的人力資源來看,外人常用一種偏誤的、簡化的印象,把以色列想像成一個充滿財富與智慧的國家,不過這種「很富裕、很聰明」的刻板印象,也與實況相去不遠。
創新思考及智識為創業根基
新創(start-up)注重快速成長和獲利能力,而企業(Entrepreneurship)則是長期、迭代的過程,涉及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立和擴大業務。企業家(Entrepreneurs)可以創辦多家事業,而新創企業(start-ups)通常專注於特定的冒險(specific venture)。企業實現「獲利性」的「成長目標」不應侵犯基督信仰「榮耀主」的「首要目標」。
以色列新創產業的成功並非來自天生,而是由「一連串難以理解的情境,加上長時間形成獨特的文化觀念」的組合,造就出以色列的成功。以色列人的「創新創業、自由思考、挑戰智識」三者相互融合是他們國家的新創基石。
以色列人的思考經常會天馬行空,使他們具有自信,可以不斷創新發想。他們不斷挑戰自己的智識,所以大人小孩都勇於創新實驗,因為有持續的創新實驗,孕育出更多創意,後續也帶出更多點子與解決方案,可以處理各種不同的問題。
在以色列,他們很重視也很珍惜一系列的技能與特質,而這些技能與特質恰好是身為創業家所需的。這些不是來自刻意的栽培,而是他們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他們今日也在如此環境中養育下一代。
上述的「創新創業、自由思考、挑戰智識」三種技能就是創業所需的根基。少了這些根基,人就無法想出創新的點子或全新的方式來解決眼前的問題。這也是以色列擁有全球最高人均新創產業數量的根本原因。他們很會提出新點子,很會執行新點子,他們不害怕失敗。
當然,只靠靈光一閃的創意,尚不能成就一家企業。還需要辛勤工作,堅持到底,以及縝密的計畫。不過每一家企業都是從一個點子為起點。當然,企業的成功並非來自單獨一個人,而是群策群力的結果。
創新思維從學齡教育開始
以色列在幼教上鼓勵有「個人風格」。他們認為孩子的自我對人生階段的成長非常重要,他們尊重孩子的個人權益,若孩子自己有了成就,他們也會給予特別獎勵。以色列人鼓勵孩子發問來挑戰大人,鼓勵孩童對事情抱持自己獨特的觀點,鼓勵孩童勇敢表達想法和發掘自己性格的特質。
一、鼓勵獨特觀點:
以色列人認為個人未必要與家族或團體的價值觀和傳統相符,認為特立獨行也是一種優點,只要別讓所有人都討厭你就好。這種價值觀滲入整個教育體系,影響了他們教養孩子的哲學。以色列和台灣文化之間最主要的差距,可能就在這裡。幸好,以色列文化常見的創業家意識以及教育方法可以普遍適用於各地。
以色列人在幼教上的黃金定律是「給孩子自由」:到處亂跑、不受大人管束的自由以及追求自己興趣的自由。而且「興趣未必要通往具體的目標,興趣未必要帶來成就和獎賞」。雖然台灣人不見得同意,但「思考和表達意見的自由」還有最重要的「失敗的自由」的確造就以色列人從小「新創」的習慣。
新創精神的基礎之一是創意。為了培養孩子的創意,以色列父母讓孩童享有自由自在的玩樂時間。當我在Palo Alto猶太人幼兒園工作時,發現幼稚園裡的孩子不必一直遵照「這樣玩才對」的規定;他們不玩市場上販售的現成玩具,而是讓孩子從周圍環境裡取材,創造出自己的玩具。
換句話說,孩子在遊玩時,到底是要遵循既有的規則架構,還是可以讓他們一面玩、一面自行創設規則?他們讓孩子彼此互動,不必遵守所謂「正確」的玩法。當孩子碰到陌生問題時,讓他們自行解決。我的孩子在Palo Alto Gunn High School高中數學課程學到的讓我大開眼界,學生被要求「自創一套數學理論」,再出題給同學去解題!
如果在一個什麼都規定得好好的環境中,孩童在適應力、變通能力和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無從發展起。以色列父母常告訴孩子,不要害怕模糊和不確定的情況,反而要把它們當成機會,藉以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技能,提昇自己的信心,強化在逆境中學持下去的毅力。
二、鼓勵扛責任的「大頭」思維:
以色列青少年在成長環境裡,被不斷鼓勵要當一位希伯來文說的Rosh Gadol(大頭)。他們並不會因有大頭這種思維而感到驕傲,也沒有自以為是,更不是說孩子的頭真的很大。這只是一種比喻,表示某個人樂於承擔責任,同時也具備充分的能力可以成為其他人的榜樣。口語上是用來形容能洞燭機先,扛起額外責任的人。
所有成功的企業家都擁有這種「大頭思維」,能夠勾勒出一個不同的未來,並在其中找到缺乏的環節,同時樂於接受挑戰。以色列的教育系統有「準備課程」及「週年服務」這類計畫,正是鼓勵這種大頭思維,讓青少年擁有完成目標的資源及工具。
對華人來說,「大頭症」是一句負面的形容詞,形容一個自私的人所發出膚淺而強烈的炫耀狂。然而,希伯來文的Rosh Gadol意思是「獨立自主」,直譯就是「大頭」領導者。在日常希伯來用語中,Rosh Gadol表示努力付出,超過要求的做事態度。具備「大頭」特質的人,他所想的、做的都要遠超過本分,能夠高瞻遠矚。
很難想像希伯來文的Rosh Gadol「大頭」竟是源自軍隊用語,以色列軍隊鼓勵軍人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聽命行事。它的反義詞是Rosh Katan「小頭」,用來形容只把分內工作做完,其他一概不管的人。猶太人有一句話說:「不要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要展現大頭風範。」(Don’t just do what you are told, be rosh gadol. )就是大頭思維的內涵與精神。
以色列與台灣新創文化的異同
以色列國家文化是在極為獨特的情境下被塑造出來的,台灣的情況也是這樣。但以色列和台灣之間確實有很大的不一樣。這兩個國家的文化都屬於源遠流長的類型,意即兩個國家都面對領土糾紛,以及充滿敵意的鄰國。以色列男女生都要當兵,台灣也有義務兵役。
今日的以色列位在創新產業最前線,為整個世界帶來改變。雖然以色列國土只有台灣三分之二,人口也只有台灣百分之四十。綜觀今日以色列科技創新、勝過周遭強敵,筆者認為以色列人「勇氣十足、挑戰規則、不相信不可能、窮盡一切方法」是關鍵因素。
在歷史上,以色列與台灣都曾在短時間內接納大量的難民或移民,並努力帶領他們融入整個社會。台灣和以色列一樣,都沒有什麼資源,卻能把國家打造成高科技王國──兩個國家雖然各有難題,但都成功了。
我們可以看見,台灣和以色列一樣,天天面對著模糊與不確定,又缺乏天然資源,加上緊張的政治情勢,可是從新創角度來看,這樣的情境反而會鞭策我們發揮絕佳創意,想出嶄新解決方案,力促成功企業或集團的產生。
邀請你和我一起踏上培育台灣新創產業推手的成長之旅,從培育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為起點,直到他們的青年時代。相信踏上旅途的你,一定會驚訝,原來,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培養、鍛鍊自己的創業技能。
是時候了,台灣專屬的「新創精神」正在等著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