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7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受難週省思】為何遶境對社會產生很大的迴響? 曾星富牧師:人心的需要永遠存在 教會要看見沒盼望的人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李容珍 追蹤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本週是受難週,為紀念耶穌受難,台灣各教會紛紛舉辦禱告、默想活動,幫助基督徒紀念耶穌為我們的罪而受難。此時也正逢媽祖遶境,從民眾跪拜神轎求醫治的迫切,對今日過傳統節期的基督徒,有何警醒與實踐?

雲林福氣教會曾星富牧師受訪時表示,遶境經過西海岸城市,沿途萬人空巷,為教會的確帶來很多反思,「為何遶境對社會產生很大的迴響?」他們從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出發,行經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來回全長約400公里,近20萬人參與,沿途許多人在轎下跪求。可見這世代的人仍然在尋求神,在困難中想要找到一個超自然的力量。他對此因此有三點反思和看見:

第一、人心的需要從來沒有改變。
不管是幾千年前的耶穌時代,還是現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許多在罪中「沒有盼望的人,心靈仍是空虛的,這是幾千年來從未改變的事,耶穌時代如此,即使現代科技發達,城市富裕也一樣。」人們還是有苦難,人的心靈仍然空虛,渴望有一位神成為他們的依靠。

教會要走出去 看見沒盼望的人 
第二、教會必須走出去。
當偶像走出去時,人們的需要就被凸顯出來;如果教會不走出去,很難看見人們的需要。兩千多年前的耶穌,也是走遍各城各鄉,看見許多羊群如同沒有牧人一般,就憐憫他們。耶穌的憐憫是因祂看見需要。人們的需要本就存在,只是教會有沒有看見?除非基督徒走出去,走進城市、家庭,如果只有在教會聚會,就看不見這個需要。耶穌道成肉身來到這個世界,到祂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其實都是同樣的意義,就是祂走進我們的需要裡面。

曾牧師表示,當今教會紀念受難週,舉辦很多的活動,不可忽略的是兩千多年前的耶穌走進城市和人群的需要。特別當我們看見遶境,背後凸顯人們需要時,教會是否願意回應而走出去。 

曾星富牧師。 (圖/本報資料照片)

給平安給醫治 最重要的是給福音
第三、人的需要是永遠處理不完的,唯有耶穌能帶來永生的盼望。

人世間的苦難是會不斷發生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生老病死也是人之常情,我們看到耶穌醫病趕鬼,滿足當時人們的需要,其實耶穌最重要的是把福音帶進人們的生命當中,真實滿足人們內心的需要。同樣地,教會很寶貴的就是福音。可能各種神明都可能傳出超自然的神蹟,但是沒有福音,也就是真正改變生命的能力,就無法給城市居民永生的盼望。

曾牧師表示,不管我們看見人們多少的需要,不管是物質上或是心靈上的,教會不是只為滿足這些需要,最重要的是要把福音帶進這些需要的人心裡,如同耶穌所做的那樣,才能帶給人永生的盼望,這也是基督信仰與一般神明崇拜不一樣的地方。 

特別在受難週,面對遶境的時候,身為牧者的他,也有很多的反省:「我們面對人心的需要時,有沒有察覺?我們有沒有能力去回應? 真正的教會要做的是什麼事呢?」

他說,最重要的還是要把福音帶進城市,雖然神明崇拜來自幾百年來歷史背景和社會結構問題,但若我們能夠看見這個需要,並且開始去回應,他相信藉由禱告和福音行動,這個情況是會有改變的。 

曾牧師表示,受難週期間,當我們談到耶穌受難,也不可否認,跟隨耶穌的路,就是十字架的路、受苦的路。耶穌為我們的罪而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參哥林多後書八章9節))。因祂的死和復活,使我們能夠得到永遠的生命。以賽亞書五十三章5節:「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 為我們的罪孽壓傷。 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 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所以從耶穌的受難,得以看見耶穌十字架的愛和公義。對眾人來說,生命當中的許多問題,包括咒詛或是罪,受難節其實要讓人看見的是神對人的愛,這是許多教主無法給予的,而且真正有功效的是,受難週時仍然可以傳福音信息,也更可以強烈傳遞神的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