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4 影響力聯盟

從耶穌的受難與復活反思信仰與生命的連結 黃滿興會督:走進人群 效法耶穌活出舍己的生命

檢舉
IMPACT x Malaysia 馬來西亞IAA 追蹤
gift-habeshaw@unsplash
三月底即將迎來耶穌基督受難與復活的節日,在基督信仰中,這應該是最重要且最值得紀念的日子。然而聖誕節因商業化的緣故,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基督教節日,很少人會關注耶穌受難與復活的事蹟,甚至有些基督徒也不重視這個節日,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事。

【記者鄒佳玲採訪報導】聖公會東南亞教省大主教,目前也是聖經公會的主席黃滿興會督強調整個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就是耶穌的死與復活。耶穌的死是為了成為我們的代罪羔羊;而耶穌復活是為了讓我們勝過一切,擁有新的生命。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14節中說到:“基督沒有復活,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然而很多人會問“耶穌一定要死嗎?神既然有創造世界的能力,為什麼還需要耶穌去死才能處理罪的問題呢?”

黃會督用一個淺白的比喻幫助大家理解罪的問題,假設一張白紙代表著伊甸園,上帝創造伊甸園是一個完美無瑕疵的地方,但當亞當跟夏娃犯了罪就在這張白紙上畫下了污點。從此伊甸園不再完美,所以神必須挪走污點,將亞當跟夏娃從伊甸園趕走,伊甸園才能恢復成完美無瑕的狀態。那是因為我們的上帝完美無瑕,容不下一點罪。

brunovanderkraan@unsplash.jpg

罪的工價就是死亡,死的代價就是離開上帝,亞當與夏娃離開了伊甸園就是離開了上帝,並且要承受死亡的後果,就像魚離開了水就會死,人離開了上帝就沒有永生的福分了。所以今天犯了罪的人,要回到上帝的面前就一定要先處理罪的問題。

沒有一個人可以自己處理罪的問題,於是神差派了自己的兒子耶穌成為我們的贖罪祭替我們死,他的死是為了把人帶回到神的面前。同時復活的耶穌也代表,他有權利勝過死亡,勝過罪也勝過魔鬼,我們才能靠著耶穌的生命得到更新。 因此思想與紀念耶穌的受難與復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教會在受難與復活節可以做的事情
談到在紀念耶穌受死與復活時期,教會可以做些什麼事?

黃會督提出,我們必須先看到耶穌,他一生做了什麼? 耶穌在世時看到人的需要不是叫人來到他這裡,而是他自己走到人群中,以舍己的精神來幫助他們。基督教精神提倡“為他人多走一裡路”,如果我們的生命都能活出這樣的精神,一定會感動和融化非信徒來認識耶穌。因此,比起“慶祝”耶穌復活,教會更應該要去關懷鄰舍,傳福音做見證 。

很多教會安排在聖誕節的時候拜訪老人院和孤兒院,黃會督建議教會,在紀念耶穌受難與復活時期,也可以做關懷社會的工作。每個人都可以從很小的事情做起,例如在社區撿垃圾、整理溝渠等,我們永遠都無法預測這些微小的事情,會產生什麼結果。

黃會督分享了一個見證,他和太太經常在社區裡散步,都會主動和鄰居微笑打招呼,有一個鄰居太太,每次都擺著一副臭臉。然而,幾年後這位鄰居太太跑來按他家的電鈴和他說:“牧師,我的朋友昨天和我傳福音,我信主了。”而這位太太表示,她想去黃會督的教會崇拜和洗禮,她說:“因為你是個好人”,然而從頭到尾,黃會督與她從來沒有交流,就只是每次面對她的臭臉,依然微笑打招呼而已。

ignaciobrosa@unsplash

黃會督進一步表示,基督教在社會關懷的部分做得太少。他分享自己的經驗,初到怡保聖彼得堂帶領教會的時候,當時教會重視敬拜,佈道會也只是一年舉辦一次。於是,他開始引導教會需要重視更多的面向,第一是敬拜,第二是教導,第三是做見證傳福音,不一定要舉辦佈道會,透過生命見證也能帶人信主。 第四是宣教,第五就是社會關懷。

他們用了十年的時間準備,再用3至4年的時間禱告與等候,才決定開始關懷弱智孩童的事工,這項事工,截至今年已經有24年的時間,在怡保也已經發展了5間中心。這些中心接受幼兒到中學生,訓練他們自主生活和簡單的工作技能,甚至幫助他們找到職場工作。

因著開始了社區關懷的的工作,他們的教會在怡保和附近的地區,也從原本的一間增長到20間左右。可見當教會願意做關懷工作時,就能讓人看到耶穌的愛,願意讓耶穌進入他們的生命。

耶穌為了我們的罪而死並且復活,讓我們可以勝過罪。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在信主後,生命應該是會逐漸改變,可是我們看到很多基督徒信主前後沒有太大差別,非常可惜。所以黃會督表示,他幫會友洗禮的時候都會問三個問題:“你信耶穌嗎?你認罪嗎?你願意跟隨耶穌做他的門徒,過他的生活嗎?” 很多人可以做到前兩者,但第三個卻很少人做到。

再思信仰與生活關係
大家以為洗禮之後就是拿到了上天堂的准證,卻從來沒有“啟動”或“更新”這個准證,以至於還是停留在老我的生命。一個被神更新的生命是會持續成長的,很多基督徒以為生命繼續成長就是讀神學和查經,這些當然是很好的行為,但並非僅此而已。但是如果讀經卻沒有辦法讓你行出耶穌的教導,那只是停留在“聽道”卻活不出基督的生命,我們的生命就無法感動人。

黃會督以比喻來讓大家更容易瞭解,有一個媽媽擁有10個孩子,每次準備了很多的食物給他們並且叫大家都來吃。有一些孩子聽了就來吃飯,有一些孩子卻不吃,可能是飽了也或者是寧願餓肚子。在這個比喻中,孩子是先“聽到”媽媽說食物已經準備好了,接著他“相信”這件事情,最後決定“去吃”。

rachelpark@unsplash

今天基督徒的生命也是如此,首先我們須先學習聽道辨別真假,接著以一顆願意虛心接受真理知識的心,在心中慢慢累積信心,如羅馬書十章17節所說,“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聖經清楚地指出“聽神的道”才會得到信心。

第二,在比喻中,當你已經聽到了,接下來你要去領食物嗎?你要認知自己餓了,你才會去領取食物,並相信媽媽所預備的食物是可以吃的。基督徒也要相信,神的教導對我們的生命是有益處的,是要讓我們過豐盛的生命,你才會願意採取行動。

第三,就是要去行道。 就像上面的比喻,如果我們沒有去吃媽媽的食物,就代表我們並沒有去體驗耶穌的生命,我們的生命充其量就是一個星期日的基督徒。若是一個願意行道的人,會繼續追求屬靈生命的增長,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耶穌的死與復活與我們的生活就很難產生關係了。

tyson@unsplash

傳福音不在於“講”而是預備與行動
黃會督也鼓勵信徒要多去傳福音。 也許很多基督徒都覺得自己不會傳福音,事實上當我們透過“口語”去分享福音時,那已經是傳福音的最後一步了,傳福音的重點並不在“講”,而是前面的預備與行動。他提供傳福音可以先預備的事項,首先寫下想要傳福音的對象,每天為他們禱告。

第二,要付出行動,也許是當你在陪伴過程中發現他的需要,可以透過電話的信息“寫下”為對方禱告的詞語。其實很多人想認識耶穌,卻無法踏進教會,是因為彼此的生活圈不同。所以,我們一定要走進當中和他們建立關係,甚至創造共同的朋友圈和生活圈。

當我們成為好朋友,一旦他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才能幫助和陪伴他,這個過程可能是好幾年的時間,對於傳福音給家人也是如此,要有信心與耐心。

當我們和對方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就更容易有機會邀約對方參加教會活動,來到最後一步才是“傳講”福音給他。黃會督分享過去教會往往缺乏前面的預備,所以傳福音的果效不彰。 這些非信徒就像是充滿石頭或荊棘的泥土,如果我們不願意花時間將石頭和荊棘挪走並且鬆土,我們撒下的福音種子也無法發芽。

願意活出“吃虧”生命
最後,黃會督鼓勵教會與信徒,基督徒一定要認識真理,且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約翰福音三章30節說:“他必興旺,我必衰微”,如果我們要讓耶穌的生命在我們身上越來越興旺,我們的老我生命就要越來越衰微。其實要讓人看到耶穌在我們身上,願意活出“吃虧”的生命是必備。

timwildsmith@unsplash

當耶穌教導我們不要定罪,我們就要學習不定罪;耶穌關懷弱勢,我們也要學習關懷弱勢群體,當耶穌遇到問題時,他也會向神禱告,依靠神,這就是謙卑自己活出基督樣式的生活。

盼在2024年的耶穌受難與復活,能讓我們再次檢視自己的生命,並時常思考如果是耶穌,他會如何做?我們可以學習和效法耶穌,也許我們無法做得很完美,但下一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只要我們願意操練,屬靈生命就會不斷進步,越來越像耶穌。黃會督鼓勵,“盼望當人看到我們的時候就能看到耶穌,讓我們的生命都能活出美好的見證。”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