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護理人員就該耐操耐勞?高風險低尊嚴 護理荒背後問題多 護福:需改變社會觀感 友善環境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國內護理荒持續惡化,背後問題複雜,需要改變社會觀感和友善環境。(Photo by Amir Arabshahi on Unsplash)

【記者李容珍彰化採訪報導】國內護理荒持續惡化,日前四技二專統測公告報考人數,衛生與護理類報名人數2, 083人,連續5年下滑且為歷年最少。根據衛福部歷年研究計畫推估,2024年台灣護理人力缺口將達到2.4萬人;另一項統計,2023年台灣護理執業人數約18.6萬人距離2030年護理需求26萬人,還有7萬多人的落差。

衛福部指出,「風險高、工時長和壓力大」,還有「薪資低、尊嚴低以及勞動條件差」,是護理師出走或年輕人不願意投入此行業的原因。雖然政府也提出調高薪資待遇和準時下班等作法,真能解決護理荒嗎?

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常務理事、二林基督教醫院副院長張淑真受訪時表示,護理荒背後牽涉問題很廣,即使政府提供很多獎金或津貼,從學制發展去調整,社會大眾對護理專業的觀感,以及職場環境對他們的善意,還是最重要的。過去,很多人認為,護理是「犧牲奉獻」,在疾病照顧中,也是「高風險」的職業,尤其在疫情期間更為凸顯。在醫療照護團隊中,護理也常常是不被看重的專業,造成大家就業選擇不高,自然影響他們選讀護理科系意願。

臨床期待提升 非正向觀感影響就讀意願

張淑真也提到,護理臨床工作模式,二、三十年前到現今都在改變,尤其隨著民眾醫療知識提高,對醫療照護的期待相對提升,對醫院的照護團隊是否予以尊重或正向回饋?尤其媒體是否傾向非正向報導,都會成為學生考量的因素。

張淑真副院長。(受訪者提供)

談到護病比,張淑真表示,就國家政策和臨床討論,以及實證上所看到的,照顧人力比不能差距太大,還是要維持一定比例,所以各家醫院都在調整全日護病比或者三班護病比;過去護理人員可能包山包海什麼都做,現在開始增加輔助人力協助,譬如照顧服務員、傳送人員或環衛清潔人員,讓分工更清楚。

薪資調整仍有距離 職業選擇性也多

提高護理人員薪資待遇,是否就能提高就業意願?張淑真表示,薪資提高絕對會提高求職意願,但要提高到多少才可行?目前政府對公職護理人員加薪幅度,與護理公會全聯會提出的訴求,包括應屆畢業護理師年薪至少達 70 萬(不含夜班費),資深人員按比例調整,並由政府編列預算優先補助醫院護理人員薪資,醫院亦可適度調整薪資……尚有一段距離。

她也提到,現在少子化,就學人數也在下降,學生的職業選擇又很多,在生涯規劃下,哪些行業具有未來前景也是考量之一。再者,男性護理人員在增加,雖然人數不多,但若他們收到兵單,必須去服役、中斷工作,回來後又要從頭開始訓練;如果護理人員也有替代役辦法,也是很不錯的,至少可以讓他們不會因為兵役而中斷原本剛適應的工作環境。

為提高就讀意願,教育部提出一些方案,例如讓學校與臨床機構合作,提供就學獎助金,讓學生可以放心就讀。另外有學士後護理系,提供非本科系畢業生就讀,培訓自己另外一個專長。

主客觀因素 醫院缺值夜班的人

她說,目前在醫院「比較缺乏的是上夜班的人」。夜班津貼增加,是護理師用命換來的,因為工作晨昏顛倒;有些人不是不想上夜班,只是他們生理時鐘和體力,無法負荷夜班的生活。另外,有的人工作兩、三年後進入適婚年齡,當她們結婚生子,如果回到職場,就比較不選擇三班制,而是傾向選擇白天工作,晚上照顧孩子。所以儘管過去曾經訓練很多優秀的護理人員,因為她們發展出路很多,不少人為了家庭,必定不會停留在原來的職場。

護理人員需被友善對待。(Photo by Hush Naidoo Jade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張淑真表示,醫院也有鼓勵資深護理師的留任辦法,包括在不同的職級,對資深護理師提供獎勵金,協助學生或新人臨床指導。但學護理的人比較特殊的是,他們即使離開醫院,也不會離開護理工作,只是不會長遠留在臨床輪三班的工作,而且他們轉做相關行業的機會也比較大。然而,醫院一旦護理人員不足,床位勢必要跟著減少。

耐心關懷新進護理 友善環境成長

她也表示,過去幾年疫情期間,都是線上教學,學生無法到醫院實習,當他們畢業後進到醫院,才是臨床實習與工作的開始,醫院需要給他們更多的時間適應,對他們更多的耐心和關懷,讓他們覺得在受到職場歡迎,才會願意投入。提供一個友善的職場環境,不管是從薪資、福利,或者從團隊運作方面思考,以及對護理專業的觀感,都很重要。

高齡化後需要的醫療照顧增加,然而市場很大,護理人員的發展也是多元多面;加上少子化社會,年輕人愈來愈追求個人自由度,雖然護理人員走了也會有新人來,但若就目前有限人力,臨床上如何排班?需要和他們有很好的溝通,才能夠有更多元的排班方式,否則護理人員出走多進來的少情況就會雪上加霜。

護理人員需要被鼓勵和關心。(Photo by Vladimir Fedotov on Unsplash)

改善工作環境速度緩慢 需求卻增加

張淑真表示,多年前,護理界就一直呼籲要改善工作環境和照顧品質,大家才願意投入,但是整體改變的速度太過緩慢,人口老化的速度很快,相對於需求越來越多,不管是急性醫療照顧或長照機構,為了要留住目前的人,又要讓新人敢進來,護病比需下降,方可讓護理人員有更多時間提供現場的照顧。當護理人員看到職場改善,進來的意願自然會提高,相對的,若沒有調整,新人就不敢進來,寧願選擇別的職業,即使錢賺得不多也沒關係。

被稱為「護理之母」的南丁格爾,因著神的呼召,透過服務人群來服事神,一生專心從事護理工作。張淑真表示,我們不是強調護理人員必須燃燒殆盡,最重要的是一顆願意服務他人的心,幫助病人和家屬被照顧時有舒適的感受,對未來看見盼望。就像好像在路加福音第十章所提到的好撒瑪利亞人,耶穌要我們能如他一般,對有需要者,即使是陌生人,亦能動慈心,主動提供所需要的幫助。

張淑真說,除非護理人員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以及工作的價值,才能夠看見病人和家屬的需要,能用愛來陪伴、幫助,讓病人和家屬覺得被重視。當護理人員能夠認識自己工作的尊貴和重要,即使在職場都會遇到困難和壓力,常常跟神尋求幫助就不用害怕,並且能在彼此互相扶持的環境中,繼續剛強壯膽往前行。

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成員合影。(受訪者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