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吳信惠
供圖/潘華庭、吳信惠
潘華庭除了是加百列國際財商教育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同時也是「臺灣偏鄉弱勢在地關懷發展互助合作協會」(以下簡稱偏鄉協會)的創會理事長。記者在她的安排協助下,走訪臺東延平鄉的部落,稍稍體會偏鄉協會的活動。以下是潘華庭理事長的專訪。
長期關懷,實際執行
KRC:請談談成立偏鄉協會的契機。
潘:應該是說我對孩子們有特別的負擔。他們因為年紀小,沒有選擇機會及能力,成長環境受父母的價值觀及決定影響。大人可以選擇搬家、離職、換工作,或甚至離婚,孩子在不適合的環境居住,卻沒有能力改變。我見過被大人毆打的孩子,無論被父母打得多厲害都還要回去抱爸媽,這讓我很心痛,所以我投入兒童與青少年事工多年。
兒童事工做久了之後,發現兒童成長問題與父母親的婚姻、家庭關係有密切的連結,這其中與貧窮問題有極大的關聯。
要解決偏鄉的貧窮問題,第一要提供就業機會。捐款或送物資都是較容易做的事;這只能救急,卻不能從根本解決長期的問題。我的夢想是藉著多元的合作經濟,通過實際行動,一起關懷,建立有愛、合理收入、經濟獨立的偏鄉社區與部落。
我及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投入偏鄉關懷將近40年,近年來朋友建議成立協會,因此能集合大家的力量,擴大服務範圍,更有果效來執行這些理念和汲取資源,一起投入有價值與有意義的事工。便於2021年成立偏鄉協會。
KRC:請問協會如何化理念為行動,實際執行?
潘:在偏鄉提供就業機會、開發市場,需要長期陪伴、代禱,加上輔導、關懷等具體服事。例如盛產薑的部落,協會不只鼓勵多栽種,增加產量,更要協助發展與薑有關的周邊產品,例如薑果醬、薑茶等等。若是有需要購買生產機器,協會也會協助購買。
我們也找人提供產品包裝設計,美觀及實用並重。善用協會人力開拓產品市場,例如向志工與企業界推廣,成為年節送禮的選項。
在這些商業企劃背後,更重要的是陪伴、鼓勵在其中服事的人。例如溫源田牧師與雙雙師母選擇返鄉服事的路,非常不容易,需要鼓勵及陪伴,培養更好的關係才能同心同行。提供村民就業機會,不是叫他們來工作而已,也需要關懷他們的家庭,每個環節都連到原點——家庭關係。這些關懷很費心力,有時也很無奈,需要神的恩典與智慧。
也希望能把旅遊帶進部落,像我們這次一起走讀部落生活文化的輕旅行,就是一個很好的體驗。盼望優質觀光進來村落,餐廳、民宿就有生意,也能讓更多在地的人有工作收入。
要執行企劃,需要溝通與領導能力,協會也安排部落負責的同工參加培訓課程,增加行銷管理等相關的專業知識。協會目前也關注苗栗的司馬限部落,進行永久屋重建的長期計畫。現今的世代時間相當寶貴,但我們願意花時間在有意義與長久價值的事工上。
長期關懷,喜見成果
KRC:關心偏鄉多年,是否有令妳印象深刻的例子?
潘:我最感恩的,是有一群志工陪著一起執行夢想。協會很多志工,許多都是我的客戶,無論是否信仰相同,都很支持偏鄉關懷。他們不見得認識彼此,但在協會的聚會中,大家都很同心,這非常難得。
感恩的故事很多,述說不完。記得多年前,我們關懷一位從印尼來的新住民,先生過世後婆家對她很不諒解,很苛刻。她有先天性長短腳,找工作困難。我們幫她買了墊高鞋,並在餐廳廚房找到工作。她非常努力,利用時間學習,考了丙級和乙級廚師執照。從小攤子起家,現在經營一家印尼餐館,不但經濟獨立,還足以養育兩個孩子並照顧婆婆。
我見到婦女在劣勢的環境中掙扎,經過協會幫助,得以找到工作。她們從沒有自信到找回自信,甚至大放異彩,找到人生的呼召。真的很感謝主,讓我能有分於這樣的事工。
我相信神喜悅我們工作,且要我們享受工作所帶來的祝福。這是多年服事中,神讓我看到祂的心意。
KRC:協會運作至今,最大的挑戰是甚麼?
潘:我很感謝神,志工在幕後執行許多行政工作,讓協會省下不少支出,有些小額奉獻尚可支持。最大的開銷是交通費,和學習參訪費用。目前製作的【職業萬花筒】系列影片,向偏鄉的孩子介紹各種不同職業,及相關的學習,盼望他們從中得到鼓勵和啟發。拍攝、製作的志工都無償付出,願神親自報答他們。
這些都是硬體的付出,但最大的挑戰是找不到願意在偏鄉部落長期陪伴、付出的同工、牧者與團體。像桃源部落的溫牧師與雙雙師母,或是司馬限部落的主憫牧師,他們願意獻上自己,默默耕耘,忠心服事。若只是短期有興趣或做看看的態度,這與協會的長期陪伴、關懷的核心價值觀不符。翻轉偏鄉的貧窮,不是短時間內能看到果效,盼望找到更多願意長期在偏鄉服事的同工或牧者。
對「臺灣偏鄉弱勢在地關懷發展互助合作協會」事工有興趣的讀者,請到偏鄉協會網站查詢相關資料(https://www.taiwanloaf.org),並觀賞【職業萬花筒】,和關於延平鄉桃源部落、司馬限部落的精彩短片。
本文取自《神國雜誌》75期:神國鄰舍-社區 KINGDOM NEIGHB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