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2 天路客

《新舊約的預表》暗夜中的榮耀 ──三王朝聖的預表

檢舉
于禮本 于禮本 追蹤

◎于禮本(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在耶穌生平裡,東方(古代近東)賢者前來伯利恆朝拜新生君王耶穌的事蹟,除了被記錄在聖經(馬太福音二章1-12節)中,其異國色彩也助長了諸多充滿傳奇性的經外敘述,並且讓解經角度與視覺表現更豐富。

早期教父們根據三種禮物來推測賢者人數為三,他們獻上的禮物分別象徵了基督的身分:黃金代表尊貴君王;聖殿香爐所用乳香,象徵聖潔的神與大祭司;而沒藥則暗示醫治的拯救者。

此外,天上的星象徵了巴蘭預言中升起的「雅各之星」(民數記二十四章17節),而東方博士的朝聖則應驗了舊約預言:「他施和海島的王要進貢,示巴和西巴的王要獻禮物。諸王都要叩拜他;萬國都要事奉他。」(詩篇七十二篇10-11節)、「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來到!耶和華的榮光發出照耀著你。看哪,黑暗籠罩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升起照耀你……列國要來就你的光,列王要來就你發出的光輝。」(以賽亞書六十章1-3節,和修訂)

由此延伸,東方博士朝見聖嬰被視為異教徒首次敬拜耶穌的象徵,東方博士成為「列王」與「萬國」的代表,是以俗稱「三王朝聖」

圖1. 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Stuttgart Psalter, 9th century; Würtembergische Landesbibliothek, Bibl. Fol. 23, fol. 84r

萬國眾王都要事奉他
在藝術表現上,基於此主題與詩篇的緊密關聯,在中古早期便有作品以「東方博士朝拜耶穌」作為詩篇七十二篇的插圖(圖1),明確展現兩者間的預表意涵:馬利亞以皇后形象懷抱耶穌坐在寶座上,三位手捧禮物的男子跟隨天上的星邁步而來;他們所穿戴的三角軟帽(Phrygian hat)、短衫及緊身褲皆暗示其東方(波斯)背景。

此外,「東方博士朝聖」在中古世紀預表學的發展下,也被搭配多起舊約事件,如「亞伯拉罕獻禮給大祭司麥基洗德」(創世記十四章)與「示巴女王朝見所羅門王」(列王紀上十章)。

圖2. Verdun altar, Abraham and Melchizedek, Adoration of the Magi, Queen of Sheba, 1181; Klosterneuburg, Austria

例如凡爾登聖壇(圖2)的這三個場景皆凸顯「君王」元素:戰勝歸來的亞伯拉罕身穿盔甲,帶著牛羊獻給頭戴皇冠的撒冷王麥基洗德,而麥基洗德則遞過一碗餅來祝福他;而在對應的「東方博士朝聖」畫面裡,第一位下跪的濃鬚男子有著抬頭紋,他摘下皇冠以示對耶穌的敬畏崇拜,其身後的短鬚同伴正要摘下皇冠,而另一位無鬚青年則指著天上的星。

男子們在此的君王形象反映了自十世紀開始的發展,透過皇冠來影射他們作為「列王」的代表。不僅如此,三位人物的年齡流露自中古早期以來將三位博士視為生命三階段(年長、壯年、青年)的象徵。

最後在「示巴女王朝見所羅門王」的場景裡,兩位王者透過一坐一站的姿態來暗示尊卑有別,而示巴女王的黑膚臉龐則流露出中世紀對她來自非洲(葉門)的推測。

圖3 Abner before David, Adoration of the Magi, Queen of Sheba; Biblia pauperum, 1455; Cod. Pal. germ. 438, Papier, 34 Bll., fol. 112v.

戰兢喜悅的面見君王
類似的場景組合也見於另一件作品中,但此處採用了「押尼珥投效大衛王」,透過押尼珥所言「我要起身去招聚以色列眾人來見我主我王……」(撒母耳記下三章21節)來影射「萬民」的朝見耶穌君王(圖3)。另一常見的主題搭配是「三勇士奉水給大衛」(撒母耳記下二十三章16節),凸顯這位王配得搏命而來的上好獻上。

圖4. Speculum Humanae Salvationis, 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b. The Magi See the Star. c. Three Soldiers Bring Water to David. d. The Queen of Sheba Brings Gifts to Solomon, ca. 1360; ULB Darmstadt, Hs 2505, fol. 18v, fol. 19r

同樣的主題組合也見於一件中古晚期作品(圖4),展開的左頁下方描繪了「三王」看見升起的猶太新生王之星,上方則是其跪拜獻禮;相對應的右頁下方描繪獻禮的示巴女王跪在所羅門王的寶座下方,兩者之間是有十二座獅子的六層階梯;同頁上方是身穿中古盔甲的三勇士,手持水壺獻給大衛王。

圖5. Hieronymus Bosch, Adoration of the Magi Triptych(detail), 1495; National museum, Prado

發現新大陸之前的詮釋傳統,認為象徵「列王」的「三王」也代表了全世界(三大洲:歐洲、亞洲、非洲);(圖5)這位男子手中的球形象牙容器有著「三勇士奉水給大衛」的浮雕,而前方下跪的藍袍男子身上的短披肩則繡有「示巴女王晉見所羅門王」場景。紅袍老者前方的地面上擺放著「亞伯拉罕獻祭以撒」的小型雕塑,既是影射耶穌日後的犧牲,也透過亞伯拉罕將自己最寶貴的獨子獻上,來呼應「獻禮給王」的主軸。

類似的巧思也見於另一件作品(圖6):畫面後方中央位置的建築結構上有著不同的浮雕裝飾,柱子頂端的場景便是「三勇士奉水給大衛」,與前景的「三王朝聖」相扣合。

圖6. Jan Mostaert, Adoration of the Magi, Detail: the three mighty warriors offer King David water, 1520–1525; oil on panel, Rijksmuseum, Amsterdam

藝術家偏好透過三賢士的華麗服裝與貴重禮物來展現朝拜者的君尊,更以此凸顯被尊崇的耶穌配得至上榮耀與聖偉。然而,細思賢士們的朝聖,不難發現,真正的景況與我們對晉見世俗王室的聯想極為不同。

實際上,賢士們顯然並無光鮮亮麗的出場,而是千里迢迢、風塵僕僕,僅靠堅毅的專心一意,最終迎來戰兢喜悅的面見君王。沒有歡慶熱鬧的遊街過市,而是夜中的隱密親近、鄭重悄然地獻上最好禮物,而後滿足安靜地離去。一切,只在於耶穌。

不見自己、只見耶穌
今日的你,是否也正伴隨三博士行走在朝聖之旅?生活裡遇到霧裡看花一片茫然時,古時賢士們的旅程鼓勵我們謹記,世上的路徑指標並非我們的唯一依賴,而是還可時時抬頭,仰望那總不改變的夜空星光指引,即便有明暗不定之時,但最終必然引領我們到達心之所望之地。

而在日復一日的敬拜裡,我們是否如三博士專注如斯,以至於不見一人、不見自己、只見耶穌?我們在時間或物質的獻上有多少、是什麼?它們具有如黃金般經火煉而不毀的特質?有著乳香和沒藥般聖潔防腐的持久馨香之氣?

當示巴女王來見所羅門王,傾吐心中所有,並得回應,不禁驚嘆:「你的智慧和你的福分超過我所聽見的傳聞……你這些僕人常侍立在你面前、聽你智慧的話是有福的!」(列王紀上十章7-8節,和修訂)讓我們校準自身,能時時抬頭仰望光輝有如晨星的主,因祂配得我們的至高虔敬專注,而侍立在主面前、得祂智慧與榮光所照耀,是何等有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