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5 基督教論壇報 / 普世教會

【看見他人苦難就去服事】 TOMS鞋「賣一捐一」創造性思考 協助解決世界貧富不均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洪嘉蔚、編譯余友梅 追蹤
捐贈鞋子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圖/翻攝自FB @BlakeMycoskie)

【記者洪嘉蔚、編譯余友梅/綜合報導】休閒風鞋履品牌TOMS創辦人布雷克.麥考斯基(Blake Mycoskie)因為在造訪一個阿根廷小村莊時,看見孩子窮得連一雙鞋子也負擔不起,因而創立品牌並首創「賣一捐一」(One for One)的慈善計畫。TOMS 利用此一模式服事於利用商業改善人們生活的使命;每賣出一雙鞋,TOMS就會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雙新鞋。

從2006年創立開始,已經捐出近1億雙鞋,麥考斯基也於2016年被《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雜誌選為「20位最有創意的基督徒」之一。

後來,麥考斯基將TOMS「賣一捐一」模式擴展到其他重要需求,例如清潔水、眼科手術,和安全分娩服務,透過TOMS眼鏡和咖啡等銷售,實現將工作視為服事的初衷。直到目前為止,公司估計,在白內障和其他外科手術方面,公司已幫助約40萬人恢復視力,並為
2萬5千名母親提供了超過33萬5千週的安全飲用水,並支持安全分娩服務。

《今日基督教》評論時指出,「無論事工或產品是什麼,當基督徒將自己的工作視為服事他人時,他們往往會發現自己更能意識到大小不一的問題,並能以創造性地思考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

「賣一捐一」最初的想法是每售出一雙他獨特的平底帆布鞋,就捐贈一雙給需要的人,但另一個好處也逐漸浮現。麥考斯基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早期捐贈鞋子時,最美好的回憶是在送鞋子給孩子後,他們總是想要踢足球。「很酷的是,這項運動讓我們在世界各地服務的所有孩子聚集在一起。」

向世界各地需要的人提供援助。(圖/TOMS官網)

批評的啟示:如何實踐永續發展

但是創業的路並非一帆風順,麥考斯基也歷經了一些波折。他說,他將批評的聲音歸為兩類,一種是認為「賣一捐一」只是一種行銷策略,像是將「白人的內疚感貨幣化」,利用富裕的西方消費者來賺取數百萬美元,這些消費者只是想找到一種讓自己感覺更好的方式。

更進一步的批評觀點還包括,「好的,TOMS現在正在提供援助,但如果TOMS真的重視扶貧,那麼提供援助不會是唯一的答案」。這些批評者表示,「賣一捐一」的模式讓受幫助的人缺乏回報的動機,它只能改善貧困的狀況,而無法變成互助循環,而且還可能損壞當地經濟。這樣實質的批評促使TOMS改變供應鏈,在海地、印度、肯亞、衣索比亞等地建廠,提供就業機會。現在有約40%的捐贈鞋都是在分銷的國家製造的。

布雷克.麥考斯基(圖/TOMS官網)

如何面對商業模式的質疑?

另一種批評則是有人認為「鞋子真的不是必需品,或許給他們錢更快更好,就算要直接提供物資,為什麼要首先提供鞋子?」對此麥考斯基說:「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減輕貧困的世界,我看到的是,孩子需要有鞋子,才能走路去上學」。

麥考斯基承認,其實商業模式一開始建立時,情況很是很混亂。其他的批評和懷疑聲浪,還包括TOMS的顧客並不認為他們僅僅購買一雙價值55美元的鞋子就能「改變世界」,但他們欣賞這家公司並沒有將所有利潤都留下,而是將這些錢用來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麥考斯基坦言,自己並沒有想到會變成要「解決世界問題」,而是把重點放在「幫助那些需要我們提供的東西的人」。

愛心品牌驚險度過債務危機

作為社會企業家先驅,麥考斯基的慈善事業和商業模式,讓他在2009年時獲得當時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頒發的卓越企業獎。

在2020年時,TOMS傳出因無法償還到期的3億美元貸款(約新台幣90.3億元)而出現經營危機,這項消息震驚許多人,也更凸顯社會企業在愛心框架中經營,非常不容易。後來,債權人已同意接手TOMS公司,並再投資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53億元)來支持TOMS未來的發展,才讓公司度過了危機,並延續「賣一捐一」的企業承諾。(資料來源:Business Of Fashion, Huffpost, Barrons, Christianity Today)

相關新聞:多蒙患難,多得喜樂!苦難磨練性格見證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