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這一條路》書摘:戲劇人生跑場中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洪善群(救世傳播協會董事長、基督教論壇基金會董事長)

20世紀八○年代,系主任王生善教授要到美國大學擔任交換教授,王老師手上的課立即需要轉手。特別是大四,重頭戲是畢業公演。

他一定要我回去帶。問題一個禮拜要上8小時。救傳事工不說,行政大樓也正在起造,時間怎麼擠都排不出來。

趕緊跑去面呈。「老師……我可能不能去上。」

想到曾經辭職到救傳,等同於擺他一道,聲音有點囁嚅。

老師直瞪著我,這個不爭氣的學生,系裡可是有許多老師爭取想要接他的課呢。不過照樣揮揮手,沒多說什麼。

沒多久收到一個錄音帶,裡面王老師那幾句話,到現在都還清楚記得:「善群,在我的學生當中,我的課只有你能夠去,你可不可以仍然努力的撥出時間來代我的課?」

何德何能,又如此情意懇切,老師都這麼說了,當然只能也必須接下來。

特別徵得彭老師的同意,真正會用到的是週三下午的4個小時,另外4個小時把課排在週六上午,那本來就是我自己的時間。也按照救傳全時間服事的傳統,把所有鐘點費,繳回會計。

就這樣,臨危受命。接下大四課程,連帶下學期最硬頭的畢業公演。卻沒有想到老師一去7、9年,我自己一開始上課就欲罷不能,一個接一個,一直帶到1997年,差不多帶了7個班的畢業演出,都是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

其中《仲夏夜之夢》演出兩次,很有名的演員阿西、趙舜、陳季霞和名服裝設計師靳萍萍都是這一班的同學,不但在台北演出轟動,還受邀到台中文化中心演出;隔了幾年要再一次演出《仲夏夜之夢》,我把它改編成時裝劇:《台北仲夏夜》;此外,莎翁的4大悲劇:《李爾王》、《奧塞羅》這兩齣戲,王老師都曾經導過,我蕭規曹隨。

另一個突破是王老師還沒有導演過《馬克白》,飾演馬克白的趙約翰後來讀了神學,在芝加哥牧會;飾演夫人的朱珍珍,在台視多年擔任戲劇節目的策劃人,也是藝術系的教授。後來我開始對喜劇有興趣,導過《第十二夜》,又導了莎翁另一齣喜劇《溫莎的風流婦人》,加入台灣的元素、時裝、台灣國語的《偷情記》……

不管工作再怎麼忙、再怎麼累,每次上課我都興高采烈──我年少時不但有導演夢,也一度想要春風化雨呢,沒想到一頭栽進機構,上帝卻全部記得,祂繞了個彎,用十足的量器,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全部都給了我。

人與人的互動就是這麼奇妙,知道我早就當過助教,學生們把我視為大學長。也知道我在救傳的工作,一旦有人去教會就會告訴我。等到救傳演出時,像新歌發表會,便會報到支援,打燈光、搬道具、搭布景,「老師」、「老師」此起彼落,整個後台熱鬧滾滾。

另一個機緣是學弟林清涼到華岡藝校戲劇科擔任主任,校長劉效鵬也是學長,於是也找我前去為第一屆畢業班導戲。蘇慧倫、天心、林志穎、樊光耀等天王天后級大咖都出自那一科系,我導的第一個戲《翹》,第2年《留一盞燈》、《那一條路》……都是寇紹恩牧師為天藝團契所寫的劇本,非常容易帶出福音信息,刺激了演員也讓觀眾去多思考生命的問題,劇場是最好撒種和做福音預工的場所。

華岡教完了以後,無縫接軌的到臺灣神學院的社會教育系、基督教教育系開課,開的課有「教會與戲劇」、「宣教與傳播」……不再局限於戲劇,而是外擴到宣教與傳播。之後在浸信會神學院以及華神兼的課,還有目前仍在教的佳音神學院,也都是與媒體宣教有關。

對著學生,想到未來都是群羊的牧者,怎麼看待媒體?使用媒體?讓媒體成為教會與社會的橋梁──踏出去把人帶進教會。我教得極為用心,戲劇是我的愛,媒體宣教則是我的使命與負擔,每堂課我都認真準備,嚴格把關。

有1年在台神的研究所開課。那一個碩士班總共有7個女生,於是特別針對教會婦女事工來設計課程,那時剛好Working Girl(上班女郎)正在上映,我請這一班女生去看,然後用戲劇的方式加上各個角度的討論起婦女事工的困境、重要和可能的改變,這後來成為她們碩士班的論文發表。

媒體實在太重要了:兩千年來,口傳、筆傳、終於等到大傳,上帝都已經預備好了,不能善用,豈不等於把神的美意丟在一旁閒置嗎?

澳門華福大會朗誦 「獻給無名的傳道者」。

到了90年代末期,林治平「林哥」在中原大學人文學院擔任院長,「善群,你也來通識教育課裡開一門吧。」

一般大學生,這敢情好。問題是上什麼呢?林治平教授的課是「生死學」,那麼題目就叫做「從戲劇藝術談生論死」。每學期只上一堂課,兩個小時。等到林哥從中原大學退休後,接棒的葉淑貞教授,邀請我上的是「人生管理講座」系列的「築夢──戲劇人生」的課。

葉教授每學期都會把學生的報告內容匯編成冊,許多學生的回應都把我的課列在前3名。看到學生有收穫就很感恩,這兩個小時不但是戲劇又可以從生死議題來探討信仰,等同於我人生最精萃的部份呢,常常上課上得忘了時間,等鐘聲一響,學生每雙眼睛亮晶晶的,還不想下課;只得硬是拖到最後一分鐘,再匆忙結束,有些學生意猶未盡,再和我續談,我總是樂此不疲。

沒想到居然在中原大學一開課就持續了近10年。

我這個總是在趕場的老師,事實上能夠給學生的時間並不多。但是得到的回饋卻超乎想像。1979年,我拍「兩兄弟」的時候,找來文大戲劇系的學生演3個小太保,有一位名叫余大任、還有孔祥光、萬次龍。孔祥光、萬次龍都是基督徒,孔祥光的爸爸即是孔繁沛牧師;萬次龍大學畢業之後,在台視擔任導播。

陳季霞也是早期的學生。在「兩兄弟」製作時協助幕後錄音。也成為基督徒,沒想到日後竟然成為台灣的配音天后。2017年,已經相隔40年了,要做華語有聲戲劇聖經的時候,請她來擔任聲音導演。

「你可不可以給上帝也給老師,兩年的時間,不接任何的case?就專心做華語有聲戲劇聖經?」

她用行動同意了。將近100名藝人演繹聖經人物的聲音表情、情緒張力,乃至呼吸頓挫,全都交由她來管理,夜以繼日的。

書 名:《這一條路》

作 者:洪善群口述/楊淑清文字

出 版:救世傳播協會  (詳見天韻商城)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