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 天路客

愛的呼召──一位牧師的養成

檢舉
語聆 語聆 追蹤

◎語聆

第一次遇見謝牧師時,我抱在手中的嬰孩才一個月大。

他初抵異鄉,新生報到,來家裡拜訪我的婆婆「安娜姊」。剛從神學院畢業的他一臉稚嫩,態度謙和有禮,像個鄰家大男孩。待他離開後婆婆說,剛剛那位是教會新聘的牧師。

「蛤?甲少年(這麼年輕)喔?」當時心中的疑問是,他知道自己即將牧養一群阿公阿嬤嗎?

婆婆年輕時曾連續擔任兩屆教會長老,身為聘牧委員之一,她在人事決定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牧師剛從外地搬來南加州時,婆婆展開熱情的雙臂歡迎;後來因為服事的關係,經常與牧師一同探訪弟兄姊妹,更培養出一份比旁人更深厚的情誼。

教會裡這群平均年齡比他大三、四十歲的會友們在他口中,成了豐明哥、安娜姊、淑鳳姊、Angie姊……他們大約也把這位年輕未婚的牧者當作兒子般疼惜愛戴。

歲月悠悠。

走過22個春夏秋冬。牧會歲月中所有時光積攢的感情歷歷在目。教會從過去15年來租用美國長老會大教堂,到8年前神賜建堂異象,他帶著弟兄姊妹到棕櫚泉、拉斯維加斯募款,到聖地牙哥分享異象……終於成功募款購地,如今擁有自己的教堂,一路走來,甘苦點滴在心頭。

連續三晚做了同樣的夢
因為有新的呼召,牧師即將離職。離別前在最後幾場講道中,他不斷回憶當初如何走上傳道之路。《約翰福音》書卷中主耶穌三次問彼得是否愛祂的故事,對牧師很重要。

牧師在大學時有一學期選修聖經課。老師說那堂課沒有期末考,唯一要求是同學們必須背誦整卷約翰福音。那項作業對當時初抵美國、英文還不順溜的他,是一個磨練語文的好機會,因此他興致勃勃。沒想到神也藉著背聖經對他的心說話。

「我每次背誦神的話,心裡就火熱,一火熱,就想服事主。」

然而,身為牧師兒子的他,很怕當牧師。

心裡火熱,想為主服事,卻又不想當牧師。

這樣的天人交戰持續一陣子,終於背到最後一章,主耶穌三次問彼得這句話:你愛我嗎?牧師在夜裡夢見自己是彼得,耶穌問他同樣的問題。當他回答完之後,突然從夢中驚醒,棉被濕透,心想可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連續三個晚上,他做了同樣的夢。

他到學校裡請教老師,老師說你自己去跟神禱告看看,未來要做什麼?牧師說,我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我喜歡讀經、喜歡耶穌、喜歡教會、也喜歡禱告,但是絕不當傳道人。身為牧師的兒子,從小在教會裡長大,他小時候曾經三個月沒見到爸爸,堅決長大後不當牧師。

機上遇亂流向主禱告
學期結束,他坐飛機從華盛頓州到加州舊金山,飛機起飛半個鐘頭後遇到亂流。那個亂流很大,飛機震盪得厲害,連氧氣罩都掉下來。

「當時我很害怕,跟神禱告:主啊,不要這麼快就接我走,我還沒開始事奉你呢!

一句經文冒出來:『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是神要我做傳道人?當時亂流持續,我就答應主,如果這是祢要我做的,我願意。

後來,亂流停止,我就後悔了。想說剛剛那個意念可能是碰巧,並非主的旨意。

沒想到,這個念頭剛出現,亂流又開始,這次神又呼召我,我立刻懺悔,願意成為全時間傳道人。」牧師回憶道。

回到家後,他跟母親分享飛機上的經歷。母親說,「從小我就把你們(三個兒子)獻給主,只是從來不告訴你們,我要讓神親自對你們說話,在最合適的時間,一個個扶持你們做祂的僕人。」

新手上任身心疲憊
自加拿大神學院畢業後,謝牧師在北加州兩個台語教會短暫服事後,心中仍有負擔回到長老教會。一次透過牧師父親朋友的牽線,他來到南加亞伯蘭長老教會,從80多歲的王牧師手中接下棒子,正式展開他22年的牧會生涯。

牧會之初,年輕的他有新手上任的戒慎恐懼,但同時難免想要「做出一番成績」,於是用工作,長時間的工作、大量的工作來證明自己的忠心。

當時教會主要由兩個小組組成:15-30歲的年輕人以及70-90歲以上的長輩群。謝牧師同時帶領台語、英文團契、準備講道、探訪關懷……牧會兩年下來,壓力山大,身體頻出狀況。他形容自己「像洗衣機一樣,每天搓來搓去」,身心靈疲憊,會友卻不開心,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一度萌生退意。

他去找醫生,醫生檢查過後說,「牧師你沒有病,你是壓力太大。來,我幫你禱告!」他離開診所時,醫生還說以後有任何困難或需要,都可以去找他。

老牧師傳授寶貴功課
他了解到服事不能所有事情一把抓,否則事倍功半。從此除了主日講道、查經與禱告會之外,他將手邊所有事工都放心交給同工。果然他找到服事的韻律與節奏,開始享受牧會的過程。

在此期間,上帝也為他帶來一位心靈導師(Mentor)。當時因為租借第一長老教會的場地,因此與主任牧師有多次接觸。即將退休的白人老牧師見到年輕的台灣牧師總是心事重重,有一天主動問他要不要學打高爾夫球,牧師說他沒興趣,不過他想學怎麼製作一個書架。

於是白人牧師帶他到木頭店,像帶著學徒般從挑木頭開始,為他細心解說各種木頭的材質、功用。

「木頭沒有好壞,好壞是人自己分,只要放在對的地方,就可以發揮應該有的功能。」美國牧師告訴他,「牧會也是如此,需要耐心等候木頭成長的過程。」

《信息版聖經》作者畢德生在他的牧養筆記裡有一章敘述肉店教會他的事。出生在蒙大拿的畢德生小時候經常到父親開的肉舖幫忙,有一次店裡的師傅艾迪教他如何切肉。

「刀子有自己的意志」,老師傅艾迪說,「要認識你手上的刀」。當畢德生不小心切到手指時,師傅不會罵他粗心大意,只會說他「愚昧無知:因為你不『認識』你手上的刀。」

畢得生寫道,「牛的畜體也有自己的意志:擁有自己的特色和關節、組織與肌理,並非只是一塊沒有生命的肉、軟骨、和骨頭。」

這位「牧者中的牧者」說他從肉店學到的功課是,要將一大塊牛肉切成烤牛肉和牛排,並非只是在刀子的護持下,將他的意志強加在不會說話的東西上,而是要帶著畢恭畢敬的心,進入材料的真實當中。

這份材料可以是一塊豬腰、一塊桃花心木板、一團黏土、神的旨意、或是人的靈魂。「對手中材料存著一份敬意」孕育出來的是一份謙卑,而所有的能人巧匠─—木工、陶匠、詩人、祈禱者和牧者,都有這個值得注意的特徵。

踏出舒適圈回鄉服事
「我們的神是一位創造的神,透過創造的過程,你可以學習耶穌的樣式。」老牧師告訴年輕的牧師。

後來,他們師徒倆花了十個月不僅做了書架,也做了一個教會講台。謝牧師在牧會以外的時間,發展了其他愛好:釣魚、烹飪、養雞、烘咖啡豆,熱愛喝咖啡的他甚至成立一家咖啡公司,在網上賣起自己烘培的咖啡。

當初那份愛的呼召透過美國牧師階段性的帶領,深深影響謝牧師,並繼續模塑他後來的人生故事。

當初我手中的嬰孩,如今已經23歲。

人生下半場,謝牧師決定走出舒適圈,給自己一個新挑戰,回到出生長大的家鄉台灣服事。雖然對會友們依依不捨,但是他心中充滿許多創意與想法,期待投入新的服事工場。(本文由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