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各行業薪資調查受矚目 選科系選職業高薪就對?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本報主筆】主計總處於上個月底公布「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說明113年2月職位空缺統計以及112年經常性薪資調升情形。這類報告往往牽動求職者對於工作的選擇,網路常有過來人告訴年輕人「選對科系很重要」,但這類的心聲只是加強了高中生對高薪產業的嚮往,進而影響對於大學科系的選擇。

不可諱言,在資本社會底下,沒有人想要選擇賺錢不易的工作,相對出路不好的科系也就越來越顯得冷門。只要上網查詢「大學熱門科系」,其專業幾乎都與高薪產業相關。但是我們也常看到許多科技新貴形容自己是「賣肝」換取高薪,奉勸年輕人多想想。那麼到底我們該以什麼「取向」來選擇工作?甚至在選擇大學科系時,該怎樣規劃?

工作只是為了賺錢?
工作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賺錢」,因為有錢才能養活自己,在沒有錢的情況下,空有理想是活不下去的。但除了賺錢養活自己,是否需思考,佔了自己一生最多時間的「工作」,難道目的就只是賺錢?特別是作為上帝的兒女,更需要思考上帝讓我們一生所做的「工作」,難道不具有其他意義嗎?

賓州大學正向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2012年《Flourish》這本書中提出了幸福的要素,包含正向情緒、投入、正向人際、意義以及成就感。若是把Seligman提出的五個要素放入反省,是否可以提升我們對工作有不同的看法與選擇?

耶穌在路加福音十二章15節說:「人的生命不在於家道豐富。」確實我們有一個高於身家財產的價值就是「生命」,那麼,怎樣的工作可以提升我們的生命?或許我們就不會稱此為工作,而是「一生的職志」。我們也可以思考什麼樣的工作可以帶給我們「正向的情緒」、使我們全心「投入」、帶給我們「正向人際」、尋得「意義」以及「成就感」。或許不是每一個工作都能同時滿足這五點,但是否讓我們不再以「薪資」多寡決定我們的工作。

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28節說:「總要勤勞,親手做正當的事,這樣才可以把自己有的,分給有缺乏的人。」(和修訂)保羅對當時信徒的勸勉就是好好工作,然後分享給缺乏的人。初代教會處在動盪的社會,信徒一直都在幫助窮困的人,使得很多人雖然不是富有,卻願意用自己努力得來的分享給他人。而這樣的態度當然也會影響我們對於工作的想法與選擇,因為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有更高的價值。

幸福要素影響職涯

其實我們也可以想想,若是大家都以「高薪」當做工作選擇的主要條件,那勢必帶來產業發展不平均,甚至只有少數的行業被重視,其他產業逐漸缺乏人才,更面臨消失,而這是我們理想中的社會嗎?

當台灣社會充斥著消費主義,人們透過消費滿足自己,甚至是確認自己存在的方式之一,使得人們越是高消費,就要賺越多的錢。但作為上帝兒女的我們確實要回到神的心意,思考我們存在的意義在哪?

人生抉擇尋求神心意
甚至當我們越清楚為何存在時,我們就會削減對於「金錢」的焦慮,進而如耶穌所說的:「不要為明日憂慮,因為天父知道我們的需要」,那麼我們問問自己,我們會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嗎?

其實許多消費都是被刺激的,同樣許多焦慮也是這世代告訴我們的,而非我們真正的焦慮。但當我們活在這世代,當我們看見別人賺錢、投資、買房,我們看似沒有搭上這台「成功列車」時,我們就會焦慮,但我們真心問問自己,到底我們投入一生,所求為何?

基督信仰帶給我們極為重要的就是讓我們能思考,工作除了賺錢還有更重要的層次,讓我們看見工作有它的價值存在,也就是藉著工作來榮耀神、造就社會群體。或許我們都希望收入好一點,但至少這不會是我們找工作唯一的條件,也不會以畢業後好賺錢來選擇大學科系。當我們如此思考時,代表著信仰正影響我們;讓我們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讓我們的一生不是停留在「金錢」層次,而是走向生命意義的高度。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