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面對AI時代,也許我們教會不是最厲害的,但可以是那最特別的!」
AI科技革命性發展,全新改變世界,中華福音神學院資訊中心主任、台北林森南路禮拜堂蒲正寧長老受訪時表示,AI科技帶來許多新機會,但也伴隨著挑戰。教會過去一直給人比較落後的感覺,比較不願意去嘗試新科技,主要是因為教會較缺乏這樣的專業人才,而牧者們又非常忙碌,沒有時間去研究這些新科技。可是AI給了我們新契機,因為AI的進入門檻非常低,它與過去的科技不同,不需要我們花很長的時間去學習,反而教會需要去思考,AI工具可以為教會帶來什麼樣的果效?如何去善用它?這對教會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教會可以在很多地方使用AI
蒲長老表示,教會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AI人工智慧,例如協助牧者們做資料整理,協助牧者們撰寫講章及研經資料,協助教會行政同工提升工作效率(例如撰寫信件和會議紀錄等);也可以利用AI技術快速製作大量的福音單張、福音短片。
當然還有很多更進階的應用,例如在宣教工場可以使用AI幫助宣教士們快速融入當地社會,輔助他們的語言學習,撰寫處境化內容等。使用這些工具可以讓牧者們有更多時間專注在牧養的工作,也可以更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
如果教會堅持不使用AI,會遇到什麼問題呢?他認為,最大的問題就是,如果教會不用,其他人都在用,甚至所有的異端異教團體都在使用。當今的AI時代,生成式AI模型,如ChatGPT,正透過網路上海量的資料進行訓練。目前這些AI產生的內容,如果多是屬世的內容,傳遞的是屬世的價值觀,甚至未來異端內容多於正統基督教資訊,前景堪慮。
基督教會若不用 異教團體不斷生成內容
蒲正寧說,目前異端團體正利用AI技術迅速產生大量的錯誤教義文章,一夜之間便能創造上千篇。他們的機器人甚至能夠不間斷地在各大基督教平台上24小時回答問題。這種現象引發了一個嚴重的危機:當這些異端資料逐漸滲透到網路中,影響到生成式AI的訓練數據時,將來許多民眾或是弟兄姊妹在網上尋求答案時,就可能接收到錯誤的回應。
我們該如何因應這股AI帶來的未來世界牧養的挑戰?蒲正寧在新書《迎向新的世代!教會第一本AI應用指南》中提到,教會應該要做的五件事:
制訂AI使用手冊或規範
首先是「了解AI對教會的好處」。教會需要先花一些時間了解AI是什麼?它到底能做什麼?我們可以如何來使用它?
其次,教會應該要「制訂AI使用手冊或規範」。AI可以做很多事,但它也可能被濫用,如果被濫用,會造成很多問題,所以教會應該要有自己的使用手冊或規範。
第三,教會需要花一些時間來「確保教會的AI使用是合乎法律法規」,包括隱私權問題、版權問題、歧視與偏見的法律問題等,要小心使用。
第四,針對教會的牧者及行政同工「進行AI使用培訓」。AI的使用門檻很低,只要願意花一些時間練習,相信它就可以成為工作上的好夥伴。
第五,教會應該要「帶著會眾一起前進」。其實大部分的會眾在職場上已經在大量使用AI,教會的責任是告訴會眾,如何在平日的教會生活中使用AI。例如如何使用AI幫助每日靈修、小組查經,甚至是傳福音的工作。
善用科技 同時保持信仰真實和純粹性
蒲長老認為,教會需要智慧地應對這些變化,善用科技,同時保持信仰的真實性和純粹性,這樣才能在未來的世界中繼續發揮福音大能的影響力。台灣在AI發展方面正處於全球核心位置,但台灣教會過去不是跑在最前面的。我們需要去思考自己的獨特之處,才可以扮演好我們的角色。
他認為,全世界講中文的華人非常多,而華人的福音工作重點一定是在台灣,因此,台灣想要在未來的AI時代發揮影響力,最重要的就是建構好相關的中文基督教資料庫。英文、德文、拉丁文或其他語言的基督教資料非常多,但中文的資料相對較少。台灣的教會或神學院,有責任把這些資料整理出來。由於AI模型需要大量的資料來做訓練,當具備了這些中文資料時,就可以訓練出更好、更符合我們處境的AI模型,對教會長遠的發展非常重要。
本身也是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副秘書長的蒲長老表示,這一、兩年他們也在嘗試,希望蒐集更多的中文基督教資料,用以訓練一個專屬於華人的基督教AI模型。在做這個工作時,除了訓練模型的計算成本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教會、基督教出版社、基督教媒體、神學院的配合,先取得這些資料來源的授權,才能進一步地去訓練自己的模型。未來期待有更多基督教機構,或者是神學院、教會一起投入。
蒲長老表示,台灣教會在未來世界教會中的變革角色將是多元的;可以與全球教會攜手合作,善用AI技術推動數位福音事工,參與AI倫理討論、促進合作、培養信仰科技領袖。
他表示,上帝給了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身處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更多地學習,讓自己、讓整個台灣教會,都能夠帶來不一樣的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