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冷門小人物】 成為大衛勇士前三名 于厚恩牧師:學習他們不自我設限 為神持守產業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汪純怡 追蹤
(圖/FB@Amiel Tours)

【記者汪純怡/台北報導】聖經中有許多小人物較少受到注意,遠東福音會總幹事、中華福音神學院推廣教育處資深新約教師于厚恩牧師說,大衛的勇士中排名前三的約設·巴設、以利亞撒、沙瑪,分別有著值得學習的不平凡之處,提醒弟兄姊妹不要自我設限、堅守恩賜才幹,並以忠心的態度持守保護神所賜產業。

于厚恩牧師受訪時指出,聖經中有許多小人物,許多人讀經不常注意到,但細究這些小人物的事蹟,卻可帶來許多鼓勵與省思。在舊約中,大衛身邊有許多勇士,排名前三的既不是將軍約押,也不是後來投誠的元帥押尼珥,而是比較「冷門」的三個小人物。

于厚恩牧師。(圖/受訪者提供)

大衛三勇士之首 以一敵八百

于厚恩牧師表示,當時大衛的敵人是非利士人,根據創世記十章14節,非利士人是從迦斐託人出來,迦斐託就是新約的革哩底、克里特,提多書第一章提到克里特人「常說謊話,乃是惡獸」,可知其文化野蠻;非利士人在西元前12世紀,遷入地中海東岸區域,當時人類歷史已進入鐵器時期。

但掃羅時代卻還沒有鐵器的技術(參撒母耳記上13章19-22節),打仗時,百姓沒有刀槍,僅有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有;因此當大衛僅以機弦甩石擊殺歌利亞時,就獲得婦女唱歌跳舞擁戴。

而大衛也因此遭到掃羅嫉妒,大衛只好逃避,躲到亞杜蘭洞,當時只有一些生活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弱勢者跟隨,雖然是雜牌軍,但大衛從單打獨鬥逐漸轉變成團隊合作,撒母耳記下二十三章8到39節就記述了大衛王朝的一群勇士。

于厚恩牧師說,勇士中的第一位相信大多數人沒聽過,名為「他革捫人約設·巴設」,又叫「伊斯尼人亞底挪」;約設·巴設是「住在安息中」之意,亞底挪是「裝飾品」之意。這人是軍事首領,主要事蹟是曾一時擊殺800人。

以色列歷史上雖有參孫與非利士人同歸於盡,抱住兩根柱子使房子倒塌,殺了在場3千人,于厚恩牧師說,但約設·巴設是在打仗,在古代戰場上,這個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比例。聖經的作者將這位以1敵800的勇士名列第一,可能是提醒我們不要自我設限,鼓勵弟兄姊妹可以朝向這個目標,努力進步,「因為,進步,是基督徒的腳步。」

于厚恩牧師提醒,在各個領域裡面,總是要找到楷模跟模範。例如有人讀經讀許多遍,就可以見賢思齊,而不是以更差的例子來比較,也不是偶爾查經一次就以為很屬靈,還有如使徒行傳第17章庇哩亞人天天考查聖經的範例可以學習。

從約設·巴設短暫的記載裡,則可以省思,我們的腳步是否有進步?在身心靈各方面,是否有進展?與神的關係、與家人、他人的關係,是否也在進步?

(圖/Pexels by Minan)

心戰喊話部隊 殺敵武器不放手

第二位勇士是「亞合人朵多的兒子以利亞撒」,于厚恩牧師說,舊約聖經至少有7個人叫做以利亞撒,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神的幫助」。聖經記載此人「向非利士人罵陣」,好像就是心戰喊話部隊,但以利亞撒也不是只出一張嘴,還「起來擊殺非利士人,直到手臂疲乏,手黏住刀把」。

于厚恩牧師說,這表示以利亞撒出戰整個過程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都不放掉武器。從以利亞撒的身上,弟兄姊妹可以思想,神給我們什麼武器?可能是恩賜、才幹、位分、優勢,我們是不是即使手臂疲乏都不放下武器?

就如提摩太後書四章6到7節,保羅說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已經」守住了;從以利亞撒身上,弟兄姊妹也可鼓勵自己,要為神的國度全力以赴,堅守到最後都不放棄手中的武器。

守護神所賜產業 人生不荒蕪

于厚恩牧師說,第3位勇士是「哈拉人亞基的兒子沙瑪」,哈拉在希伯來文是指「山區」,沙瑪意為「荒蕪」,但沙瑪的人生一點都不荒蕪。當時百姓在紅豆田 ,都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了,沙瑪卻站在田中間,防守那田。

守護紅豆田為何值得記錄在聖經中?于厚恩牧師說,是因他的態度。因為沙瑪知道這塊土地是神所賜的產業,就如利未記25章23節所說所地不可永賣,因為地屬于神,以色列人的觀念中土地所有權都是上帝的,「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也都屬耶和華(參申命記十章14節)。

于厚恩牧師說,相信沙瑪有持守上帝所賜產業的心志,即使百姓都逃跑,他仍站立,保護屬神的產業,相信也因為他的態度,感染了原本奔逃四散的以色列人,使他們願意重新上陣,經歷神的幫助,大獲全勝。

從沙瑪的故事,于厚恩牧師提醒,可以思想,我們是否也願意保護屬神的產業不讓敵人掠奪?包括孩子、土地等各種產業,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屬耶和華,我們應該要把屬於神的,從這個世界再一次奪回來,讓神來使用。

相關新聞:教會興起,那些沒聽過名字的小人物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