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2 天路客

來自挪威的呼聲:畢立德牧師與福音廣播

檢舉
陳中陵 陳中陵 追蹤
畢立德牧師夫婦。(作者提供)

◎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挪威,北歐大國,我們從小的第一印象大概是:著名的維京人,或是改編成卡通的北海小英雄,驍勇善戰,冒險犯難。事實上,挪威還是個福音輸出的國家。

挪威差會投入多樣宣教領域
早在百年前,就有挪威宣教士投身海外列邦,遠赴東亞。包括山東大復興的推動者孟慕真(Marie Monsen),或是到南台灣從事醫療宣教的畢嘉士醫師(Olav Bjørgaas)和傅德蘭醫師(Kristoffer Fotland)。在宣道、醫療與教育領域之外,還有一項特別的事工:福音廣播。

福音廣播,藉由播音員的聲音,將福音信息帶到人們的耳畔,跨越疆界,無遠弗屆,是二十世紀特殊的福音事工之一。國民政府遷台後,歐美宣教士接踵而來,同時將廣播工作帶進台灣。

最早有國際路德會信徒聯盟中國分會在台北製播節目「主臨萬邦」。陸續有協同會在花蓮成立錄音室(1954年);彭蒙惠宣教士發起中華救世廣播團(1963年更名為救世傳播協會),浸信會大眾傳播中心(1967年);以及芬蘭信義差會在屏東潮州設立信義廣播中心(1967年)。

救恩之聲早期同工群,中坐者為包德隆牧師。 (作者提供)

廣播成為眾教會事奉延伸
挪威信義差會(Norwegian Lutheran Mission,以下簡稱挪威差會)亦投入福音廣播事工,畢立德牧師(Bjørn Brudeli)是開創者。挪威差會於1951年來台,先在台北市成功新村建造禮拜堂,陸續設立10所教會,培養本地教牧人才,以自立、自傳、自養為目標,宗派則隸屬中國基督教信義會。可以說,信義會本地信眾加上挪威差會的西方資源,共譜台灣宣教傳道事工。

二十年後,畢牧師夫婦受差派至台灣擔任宣教士,也獻身宣教事,他呼籲教會弟兄姊妹關注福音廣播這個創新事工的開展。畢立德牧師曾在挪威奧斯陸的挪威信義會廣播中心任職,之後進入宣教訓練學校,仍持續擔任福音廣播的義工。

畢牧師於1972年來台宣教,隔年開始在台北龍江路的生命堂製播每週一小時的福音廣播節目「救恩之聲」,從一台簡單的UHER卡式收錄音機開始,並向台北的中國廣播公司購買電台時段,開啟挪威差會在台灣的福音廣播工作。

畢立德牧師曾回憶道:「1972年時,正值我和內人在台北的語言課程剛完成的時候,挪威信義差會請我評估在台灣開始廣播事奉的可能性;當時挪威信義總會正透過NOREA廣播向全球拓展福音廣播事奉。

經調查結果,台灣已經有很多基督教廣播站,似乎不需要再開始另外一個。然而,我發現很少基督教廣播電台與台灣眾教會整體事工是密切聯繫的,這當中似乎有一部分尚待有人耕耘,我因此得到一個異象,也就是使用廣播成為眾教會事奉的延伸,節目應該針對眾教會的整體事奉,特別是中國基督教信義會。」

早期錄音設備器材。(作者提供)

招募人才起步維艱
畢牧師夫婦在1972至1973年間,受派至宜蘭福音堂(現為聖愛堂),同時兼顧福音廣播的需要,經常往返台北宜蘭之間的北宜公路,錄製並運送節目盤帶。舟車勞頓在所難免,挪威差會決議,接受畢牧師提出的廣播計畫,1974年1月16日於中國信義會龍江路生命堂,改裝部分空間成錄音室,正式成立「救恩之聲廣播中心」。同時借用「主臨萬邦」的錄音設備,製播節目。畢牧師也從宜蘭調回台北工作。

畢牧師回憶:「1974年我們便開始製作節目,錄音的工作在台北、宜蘭等好幾個教會中進行,其中也包括我們自己的住家。逐漸地,我們在宜蘭的福音堂及台北的生命堂成立了錄音室,整個節目第一年能完整製作,是在復興南路的Lutheran Hour錄音室裡,在那裡我們每週租7個小時。」

常言道:萬丈高樓平地起。起步總是最為艱難,特別是人才的招募。身為外國人的畢牧師,無法自己擔任播音員,只能從教會中找尋合適的信徒。透過孫偉克牧師的協助,接觸到韋靈譽姊妹,她是第一位義務協助播音錄製工作的本地信徒。

韋姊妹回憶早年錄製經過這麼寫道:「我是世新廣電科畢業,有廣電的背景。之前我從未和差會宣教士有過接觸,畢牧師是我首位同工的宣教士。當時未婚的我在靈光堂聚會,利用公餘下班後的晚上,搭乘41路公車到生命堂的錄音室錄音。後來宜美麗加入,她負責寫稿,我負責讀稿錄音,把逐字稿一字一句讀出來,畢牧師負責錄音剪輯工作。當時楊菊鳳負責聽友來信,收到後會和我分享,我也特別重視錄音所講出的隻字片語。」

最為特別的是,節目組陸續收到聽友來信,希望繼續認識神的話語,經由內部討論,1975年便決定成立聖經函授組,由楊菊鳳姊妹專職負責。就在聖工正逐步穩定時,由於畢牧師的心臟疾病,必須返回挪威治療,便在1975年5月交棒給續任的挪威差會艾佳寶牧師(Gabriel Edland)。

函授學校畢業證書(取自網路)

讓福音突破疆界到萬邦
1979年畢牧師曾再度來台,短期暫代廣播中心主任一職,1981年返回挪威定居。畢牧師回國後,持續關心台灣的福音廣播工作,並呼籲挪威教會為此事工奉獻經費。

早年福音廣播的發送對象,除了台灣本地信徒與一般聽眾,也包含對岸的中國大陸聽友。利用短波發射,將生命信息與聖經真道傳播到宣教士無法到達的地區,因此福音廣播素有「盒子宣教士」的美譽。

當時,海外教會想方設法的透過各式管道,將接收短波的收音機帶進大陸內地。許多家庭教會信徒,缺乏牧者,圍聚在小小的收音機前,聆聽信息,培靈奮興;同時,有些播音員以匿名方式,化身為某某牧師,進行牧靈工作。那是一個突破福音疆界限制的時代。

如今救恩之聲成立已邁入五十週年,廣播透過網路的興起,已轉型為Podcast,隨選隨聽,內容更是五花八門、琳瑯滿目。唯有福音的本質依然不變,仍是傳揚那位勝過幽暗死亡,並從死裡復活的救主耶穌。如同主曾這樣吩咐保羅:「我已經立你作萬邦之光,使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使徒行傳十三章47節,和修訂)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