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好牧人

【箴言專欄14】窮人富人皆無完滿人生

檢舉
劉幸枝 劉幸枝 追蹤

◎劉幸枝(華神推廣教育處處長,教會顧問牧師)

在箴言中,與「財富/貧窮」相關的主題佔據了相當大的篇幅。箴言提醒我們,金錢與貧窮並非絕對的善惡,而是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它和運用它。箴言以平衡的見解提醒我們,面對財富與貧窮如何保持清明的心,避免極端的偏見。

在箴言中,財富與貧窮的描繪呈現了社會現象的多樣性,反映了人們對於富有和貧困的不同觀點。這些經文不是對現象冷眼描述,而是深刻地觸及了人性、價值觀和社會互動的層面。

社會普遍存在貧富偏見
箴言十章15節提到:「錢財是富人的堅城,貧乏帶給窮人毀滅。」(當代譯本,下同),箴言十八章11節也說:「錢財是富人的堅城,在他幻想中是高牆。」這句箴言表達了財富在社會所具有的保障作用,形容富有者的財富宛如一座堅固的城池,為其提供安全感。相對地,箴言描述窮人的貧乏成為其敗落的根源,凸顯社會中對財富和地位的偏見。社會價值觀似乎往往以個人的地位和財富來評斷其價值,而這種看法可能導致對窮人的歧視和忽略。

這些箴言所描繪的社會現象雖然一直存在,卻並非基督信仰的價值觀。基督信仰教義強調,所有信徒在基督裡都是平等的,不論性別、財富、社會地位,都同屬上帝的子民。雅各書二章1-4節明確地提到,基督徒應該不以外貌或社會地位來待人,以免形成對人的歧視。

抗議社會貧富不均的「佔領倫敦」運動。

基督信仰看重扶弱濟貧
基督信仰宣揚著所有信徒在基督裡合而為一的平等觀,不論性別、財富、社會地位或種族。箴言十七章5節就說:「嘲笑窮人等於侮辱造物主……。從舊約到新約聖經,我們看到經文多數提到在守節時要顧念寄居跟貧窮人,要賙濟窮人。哥林多後書九章9節引述詩篇一一二篇9節經文說:「他慷慨施捨、賙濟窮人,他的公義永遠長存。」箴言裡也多次提到類似的教導,像是:「慷慨的人必蒙福,因他給窮人食物。」(二十二章9節);「賙濟窮人的一無所缺,視而不見的多受咒詛。」(二十八章27節)。

在面對窮人時,我們不應該歧視,在審判案件時也不能偏袒。箴言有兩則教導提醒我們:「義人關心窮人的冤屈,惡人對此漠不關心。」(二十九章7節);「君王若秉公審判窮人,他的王位必永遠堅立。」(二十九章14節)這不僅是呼籲掌權者,在審判時勿因對方是窮人,讓他們遭受不公平的對待,同時也警示審判官,不要因對方貧困而武斷地偏袒,以免產生另一種極端。

富人不見得更加快樂
不少人對富人產生忌羨之心,但富人也有他們的苦衷。箴言十三章7節指出:「有人裝作富有,其實身無分文;有人假裝貧窮,卻是腰纏萬貫。」這句格言讓我們看到確實有些人會想要「裝闊」得到他人的尊重,有些富人卻要「裝窮」來避免不必要的困擾。

例如第8節更深刻描述了一個當今仍然存在的現象:「富人用財富贖命,窮人卻免受驚嚇。」有錢人除了擔憂財富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外,還要擔心自己或家人成為歹徒覬覦的目標。若不小心被綁架了,財富成了他們生命的贖價,而窮人則不必擔心這些風險。因此,箴言道破了富人不見得比窮人更幸福快樂的事實!

除了從社會現象看財富與貧窮,以下幾段箴言也談到財富與貧窮的可能成因。在箴言十章4節指出:「遊手好閒招致貧窮,勤奮努力帶來富足。」這一觀察呼應了社會認為個人努力與經濟狀況改善之間的關聯。十三章23節描述:「窮人的田地出產豐富,因不公而被搶掠一空。」此觀點則凸顯即便一個人辛勤耕耘,社會制度的不公義仍使其難以擺脫貧困的命運。

金錢是資源也是責任
箴言二十一章17節讓我們看到有錢人也有可能會家道中落:「貪圖享受必窮困,奢華宴樂難富足。」提醒過度追求享樂和奢侈消費可能導致財務困境,人們要謹慎看待生活中的享樂,明智地管理金錢,以免因不節制的生活方式而陷入貧窮。

正因如此,許多父母在教養兒女時格外謹慎,注重培養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在猶太人的口頭傳統《他勒目》裡有句話說:「賺錢不難,用錢不易。有錢是好事,但是要知道如何使用更好。」這種財富應用的觀念就體現在約翰‧洛克菲勒的人生哲學中。

洛克菲勒是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企業家之一,他提倡節儉、理性投資和慈善事業,強調金錢的適度使用和社會責任。許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可借鑒洛克菲勒的理念,幫助兒女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儲蓄習慣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父母的責任不僅在於提供經濟支持,還應該在家庭教育中納入對金錢的合理運用,使子女從小建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並將這種智慧傳承給下一代。

想成為富人但不要負人
或許不少人認為,有錢人面臨更多試探,但在箴言成書的時代,社會上的有錢人相對較少,貧窮人更為眾多;有些人盼望追逐成功能谷底翻身,卻可能因渴望成功面臨更多試探,甚至不擇手段達成目標。因此,箴言中也不乏針對窮人的教導:

十九章1節:「行為正直的窮人,勝過言語詭詐的愚人。

二十八章6節:「行為正直的窮人,勝過行事邪僻的富人。

二十二章16節:「靠壓榨窮人斂財和送禮給富人的,都必窮困潦倒。

二十八章3節:「窮人欺壓貧民,如暴雨沖毀糧食。

這些經文提醒著我們,出身寒微並不可恥,真正可恥的是為了在社會中躍升,以詭詐手段爭取地位,還欺壓比自己更卑微的人。箴言二十八章3節生動地比喻了這種情況,形容這些人「好像暴雨沖沒糧食」,極盡所能地欺壓掠奪比他們更弱勢的人。

箴言中的教導,反映了對人性和社會價值觀的深入洞察。不論貧窮還是富足,箴言都強調了行為的純正和智慧的價值,並警告人們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應該保持正直和操守。出身貧寒不需自卑,但若是為了成功而背離正義,不擇手段取得社會地位,就悖離神的心意了。

箴言深刻地指出,聰明的貧窮人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而是他們選擇守住正直的原則,以清白的良心度過一生。這種智慧不僅僅在於追逐短暫的成功,更在於保持對上帝和自己內心的誠實。窮人、富人皆無完滿人生,敬畏神卻可以使他們學習守住清潔。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