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 天路客

閱讀人生風景

檢舉
滋恩 滋恩 追蹤
閱讀,從來不只是滿足人們對知識的渴求,它開啟了人類心靈的感官,讓我們能從書本走向人生,也能從人生中看見世界的美麗。

◎滋恩

身為自學家庭,植物園與圖書館,是探索自然景致與人文風貌不可錯過的絕佳寶庫。我們家附近的植物園裡有一座小小的圖書館,裡面收藏了很多與植物、園藝相關的書籍;並會不定期舉辦一些以大自然為主題的藝術展覽。我常帶著孩子們去參觀瀏覽這間小而美的圖書館,算是我們在植物園裡的一處「祕密花園」。

植物與書本間奧祕的隱喻
記得有一年春天,圖書館展示名為《書「葉」裡的植物學》(Found among the leaves: a bibliophytology)的作品系列。書本與圖書館,是知識與思想的承載體。從古老聖經舊約中的那棵「知識樹」開始,植物與書本間就存著奧祕的隱喻。莎草紙、貝葉、木皮、竹簡……植物是書的前身。而記載關於植物的書本,更具有「源於植物」、「關於植物」的雙重身分。

藝術家從大自然採擷花草果實,與圖書館提供的書本報刊結合,創造出一種嶄新的閱讀意象,竟與中國文學中「案頭山水」與「地上文章」的概念不謀而合。

在跟兒子們簡單解釋了中國文化裡「大塊文章」、「案頭山水」的寓意後,我問他們在這些展覽作品中發現了什麼風景?

「打開的書頁上,放了植物園裡撿來葉子,剛好跟介紹葉脈與葉形的內文一樣呢!」、「植物分布圖上裝飾著從其他書本剪下來的花,配合每個區塊的顏色,好漂亮!」、「這一頁的圖片,是乾旱缺水的龜裂大地,配上乾樹皮的照片相框,是不是在提醒我們要注意水資源的回收?」兒子們七嘴八舌地提出他們的觀察與想法。

我讚賞孩子們的觀察與想法,也順便提出自己的看見:「這本書的內頁被加工處理,看起來像紙漿的半成品,隱隱約約還能看見花葉的形貌,好像在說,書本裡隱藏著大自然的奧祕。」、「圖書館架子還有櫃子上堆疊的書本間,插入了剪成葉片形狀的書頁與色紙,可能暗示圖書館就是擁有知識樹的伊甸園!」

文字解釋圖像,圖像詮釋文字。圖書館裡的風景,除了肉眼可看,也需用心靈的眼睛來閱讀,以往閱讀書本、觀察大自然的知識與經驗累積,不覺提升了對下一本書、另一處風景的承載力與鑑賞力。

一則用耳朵感受風景的故事
圖書館的展覽,讓我想起日本作家宮下奈都勇奪本屋大賞的小說《羊與鋼之森》,敘述一則用耳朵「看見」琴聲風景的故事。

外村是個來自北海道山村的平凡高中生,在森林環繞下長大。山裡一草一木的景致深深烙印在記憶的年輪上,卻感受不到任何心靈的悸動。直到邂逅了鋼琴才發覺,原來自己一直被各樣美麗事物所環繞著──因為是山林養大的孩子,被大自然培養出敏銳的觀察力與寬闊的心胸。他擁有一雙清澈的心靈之眼,可以從琴聲中「看見」風景。於是他開始留意身邊的大小事物,過去停留在記憶中的種種,也重新被賦予美麗的定義……

因為有心,所以能看見風景之外的風景──聖經記載,耶穌曾經藉著對一朵小花的觀察,來闡明天父的慈愛:「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耶穌告訴人們,既然天父願意費心在一朵花的「穿搭」上,祂對我們的愛與看顧,豈不更為細膩體貼?

心靈被開啟了,看生活裡人事物的眼光就不再一樣,不再視為理所當然。

透過閱讀掙脫生活籠牢
家裡每個月定期舉辦的讀書會,曾經共讀共享美國知名黑人女作家瑪雅‧安吉羅的《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

這本自傳式的小說,敘述作者在成長過程中,如何突破種族、階級,與性別的限制,掙脫當時社會的種種不公與歧視待遇,走出自己的路,發出屬於自己獨特歌聲。

從作者的童年故事開始,我們一路談到自身的故事。我們是否也像一隻籠中鳥?什麼是自己生命中的籠牢?或許我們在生命的每個階段中,都有可能脫離不了籠子的禁錮──這個籠子可能是膚色、性別、文化、體制、年紀、健康、經濟壓力、因著「責任」而產生的重擔與壓力……

雖然如此,我們仍可選擇擁有「歌唱的自由」。總使身在牢籠,我們的思想、感情、意念,靈魂仍能展翅高飛,帶著信心與盼望,唱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歌聲。

讀書會的成員,來自不同的文化、家庭、宗教背景,因著閱讀建立了親密的友誼。那天討論時,有組員說,「閱讀」是她掙脫籠牢的方法──身為自閉症兒子的母親,生活中有很多挑戰。兒子是她一輩子甜蜜的負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母子關係的羈絆也是個無形的籠子,限制她很多的自由。但因著閱讀,她得以暫時遁入文字的世界,看見另一個天地的遼闊;也在彼此的交流討論中,閱讀了彼此的生命故事。

從書本看到人生的美麗
天地有大美,人生有風景。閱讀,從來不只是滿足人們對知識的渴求,它開啟了人類心靈的感官,讓我們能從書本走向人生,也能從人生中看見世界的美麗。而基督徒的信仰,不也是如此?信仰不只是閱讀聖經,對神學教義的理解與認知,而是要在重生之後,走入人群,活出新生的篇章。讓世人看見有血有肉之人,如何將真理活化在日常中,一如基督的道成肉身。

這個世代想看見的,不只是坐在華麗教堂裡唱讚美詩的基督徒,他們更希望能「閱讀」基督徒是如何走過苦難?為何縱使身處牢籠,也能高唱得勝樂歌?甚願我們就像一本敞開的書,帶給世人的,不是屬靈的八股,而是帶有盼望的「閱讀經驗」。(本文由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