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6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博愛座事件觀點4】讓座美意成爭議 年輕人應看見更需要的人 長者應有高度風範表達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李容珍 追蹤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博愛座讓位爭議不斷,「讓座」本來應該是種美意,然而,現今卻造成兩代之間的對立,甚至肢體衝突,引發「博愛座變成情勒座」的討論及存廢的話題。

近日捷運文湖線廣播多了一段:「您好,博愛座年齡不是唯一標準,請發揮同理心、愛與關懷」,引起大家的共鳴按讚。

反映世代間彼此不信任和敵意

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牧靈諮商科主任錢玉芬受訪時表示,她常看到年輕人搭捷運,進入車廂後就直接坐在博愛座上,這是以前很少看見的現象。雖然她不能斷言新一代年輕人都不讓座,但是常看見博愛座坐的是年輕人,而且都在滑手機,沉浸於自己的世界,完全無視於周圍有沒有比他更需要的人,也反映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離和冷漠。

錢玉芬表示,雖然以她的年齡也可以坐博愛座,但她仍會留意那些比她年長或行動不便的人,他們比她更需要博愛座。這也是過去世代留下的集體情懷。

她表示,博愛座產生的爭議,反映世代間的不信任。過去年輕人不讓座,就會引起媒體報導;現在反過來,媒體報導長輩責罵年輕人不讓座,認為博愛座是專屬他們的。她認為,事件背後其實隱藏著集體性現象和問題。

她表示,長輩激動反應的背後,可能是認為「這世代的年輕人怎麼了?」年輕人則認為「自己被長輩不信任和汙名化了」。年輕人挺年輕人,老一輩維護老一輩,儼然激發了兩代的對立衝突。

適當表達個人需要 彼此互相了解

錢玉芬認為,長輩會用攻擊的方式,可能是個人情緒反應的方式,也可能是長輩長期累積下來對年輕世代壞印象和不以為然。不論如何,這些極端的言語或是動手反應確實粗暴。她認為,長輩若能耐下性子,好好對年輕人說:「能否讓我坐一下,我站不了太久!」比較容易得到年輕人理解。

但是她也提醒,「年輕人坐在博愛座上,應該留意是否有比他更需要的人,像是孕婦、肢障者,或是行動困難的人。」若自己真的有個人需要,身體真的不適,可以第一時間向對方誠懇表明說:「抱歉,我身體真的不舒服,需要坐在這個位子上。」也許即使是年長者也能體諒。

年輕人如果沒有先表達,或是當長者已經表達不滿的時候,年輕人回應的態度就要更謹慎,不宜置之不理。若是語氣不佳,更易引起對方的衝突反感。而長者也要有長者的風範,不應該辱罵、斥責和攻擊年輕人,應有智慧地勸勉對方,讓對方能虛心接受和理解。

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院長杜榮華長老表示,博愛座會引起爭議,反映現代人強調自我,不論是年輕人或年長者都只想到自己所需。其實,如果彼此相互尊重,有更多的同理心,博愛座就能發揮最好的用途,爭議也不會發生。

杜榮華院長認為,博愛座上的標示說明屬於「老、弱、婦、孺」的乘客優先使用,但是還有一些隱性需求的人,包括身體受傷、不舒服的乘客,因此這些隱性需求的人,應該都可以坐。

人人只想自己 就易產生問題

當然,不是有資格坐博愛座就理所當然不讓座;如果看到其他更需要的人,還是可以起身讓位。只要大家多關心別人需要,願意放下自己應有的權益,問題應該很容易解決。

「我們能不能夠顧念到一些軟弱者的需要?」杜長老表示,越有素養的地方,越會考慮到軟弱者的需要,這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徵。

年長者跟年輕人的對話,要知道對方講什麼?當年輕人想表達他真的不舒服或很累,應客氣地說明,好讓年長者理解,如果長者也委婉地表達需要,年輕人聽了應該也會接受。

他也提到,通常會發生爭議,可能一方面是因為捷運上擠滿了人,長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容易引發情緒和衝動,尤其是一上車,看到有人占了博愛座還不站起來,心情更惡劣。博愛座是設定給有需要的人,若是博愛座被占,也要委婉表達自己需要,而不是理所當然認為「這就是我的位子,你不應該坐」。

人與人之間應更多「尊重和同理」

坐在博愛座的人,也應看到比自己更需要的人,不管年紀大小,當下都應該讓座。最重要的還是「尊重和同理」。若有人坐在博愛座,旁人沒有資格把人趕下來,逼對方非讓位不可。若對方不肯,可以再尋求他人的幫助。

杜長老說,這個時代就像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三章提到的問題,「人只專顧自己,我才最重要,對別人需求視若無睹,只要妨礙我的利益,我就不高興,我就要為我的利益來爭取」。這不但是時代的情形,也是根本的問題。

人際關係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於自我」。他說,自我膨脹彼此就會產生衝突。教會也是一樣,社會上更不用說。但是,如果我們都學習尊重彼此、相互體諒,願意同理別人的感受跟需要,多替別人著想,也為著人的需要,盡上一點心力,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