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獻章(華神舊約教授、教牧博士科暨宣教博士科主任)
「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詩篇四十二篇1-2節)
飢渴是人類共同的經驗,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即見證這事實;然而,馬丁路德說:「飢渴是最好的廚師。」如同曠野是成長的必要經歷,廢奴運動的先驅威伯福斯說:「曠野給我們最大的禮物,就是禱告。」
詩篇四十二篇是詩人因飢渴所發出的禱告,敘述的正是飢渴之後內心最深沉的渴望──朝見永生神!這表達出飢渴對人生最大的祝福,是激發人去尋找真神!說穿了,人類宗教史就是一連串尋神啟事的軌跡!
詩人描繪,過去的屬靈經歷包括:「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裡」,都不能填補現在的飢渴;為此,漂泊異鄉的詩人,從約旦地、黑門嶺、米薩山遙想記念上帝。
我們常在強壯時忘了神,只在禮拜天呼喚「天父」的人,在整個星期餘下的日子裡活得像孤兒;相反的,當信徒被迫遠離聖殿,禮拜天到不了聚會場所,反而會渴慕神愈深。離家的浪子,才知道家的好,才領悟到世界不能滿足人心!
禱告:求主讓我常渴慕找到祢,使我的心靈找到安息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