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 基督教論壇報 / 藝文影視

傳奇歌王見證台灣音樂史 ─ 文夏紀錄片《夏日的文化洋行》觀後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90多歲的文夏在紀錄片中暢談對音樂的熱情。

◎胡慧馨

提及國寶歌王文夏,腦裡浮現的曲目會是曾遭禁唱的《媽媽請你也保重》、《黃昏的故鄉》、《綠島之夜》,還是描繪底層心聲,深獲市井小民共鳴的《漂浪之女》……亦是反映失戀心情的《運河悲歌》?

戰後掀起台語歌曲全盛期
90年代獨立樂團帶動的風潮,終於讓長年受意識型態壓抑的台語歌曲,重躍樂壇主流;不過可能沒有多少年輕人知道,日據時代日文歌曲橫掃台灣之際,本土歌謠隨著唱片技術的引進,有過創作的黃金時期,還造就50年代台語歌曲的全盛期。

生於1928年台南麻豆,本名王瑞河的文夏,二歲起對音樂就情有獨鍾。4、5歲隨著母親在教會崇拜,聽到聖樂撼動人心的旋律,音樂成為他至死不渝的志業。因此小學畢業就到日本學習聲樂、作曲、鋼琴和吉他,直至二戰結束才回台就讀高中。

文夏晚年參與紀錄片拍攝訪談。(異象國際傳播提供)

不過時逢政權交替物資缺乏,台灣沒人會灌唱片,廣播電台也無法播放唱片,也因此從學生時期自組樂團,經常在運河邊演唱的文夏,有機會到中廣電台做現場表演,還因為一唱成名而被「亞洲唱片公司」網羅,開始錄製唱片。

1957年29歲的文夏推出台灣流行歌曲首張黑膠唱片,自此紅遍全台,連廣播電台都要靠他的歌曲吸引聽眾,當時有電唱機、懂台語歌的家庭都有他的唱片,轟動程度可見一斑。

至此也奠定「北有洪一峰,南有文夏」的歌壇地位,也贏得寶島歌王的頭銜。因為他的一炮而紅,台灣開始舉辦歌唱比賽,日後許多耳熟能詳的歌星,從小都深受文夏的影響。

組成台灣第一支流行樂團
錄製過1200多首歌曲的文夏,作品特點是文字淺顯易懂,聽起來輕鬆又通俗,加上清亮的嗓音與沉厚的洪一峰各有特色,以至兩人有瑜亮情節的傳言甚囂塵上。

事實上,同樣熱愛音樂的兩人算是興趣相通、互相影響的友人。在洪一峰兒子洪榮宏的印象裡,每次文夏看到他們幾個兄弟,總是親切、愛護和疼惜。

在歌唱的表演形式上,文夏觀念新潮,喜歡創新,所以開路先鋒召募女孩歌手組成台灣第一支女子合唱團──「文夏四姐妹」,一起到處巡迴演唱。在共事者口中,文夏對曲調的節拍、長度都很在乎,也不喜歡受別人影響。教學時對這些學生輩要求嚴格,除了遵守規律的作息,還時時督促她們學習樂器和唱歌。有時學生表現不佳,生氣起來還會敲學生的頭。

左起洪榮良導演、文夏、文香、電影監製黃盈華。(異象國際傳播提供)

昔日陪著文夏到各地演唱、拍片的「文夏四姐妹」,對老師一致的印象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嚴師,可是每次大伙一起到郊外遊玩,他又像是任由她們盡情享受自然風光,甚至還會幫他們製作蝴蝶標本的兄長。

文夏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星,是出乎人生預料的無心插柳,而進軍影壇,更是始料未及的人生轉折。最初是郭南宏導演主動聯繫,文夏從原先的拒絕直到母親支持,才同意姑且一試參加演出。沒想到處女作《台北之夜》上映就爆紅,十年間由他擔崗的11部電影,締造台語電影的興起,也徹底打垮極盛一時的日本影片。

為了全面與觀眾接觸,熱衷唱歌表演的他開始「隨片登台」,與「文夏四姐妹」到全台各地的戲院舞台演唱,所到之處座無虛席,許多觀眾是坐在地板、趴在台前,盛況空前的最高紀錄是一天跑18場。

60年代期間,文夏受歡迎的程度遠勝現今的歌壇名人。收入豐厚的他,還買了一台名牌敞篷車,經常載著文夏四姐妹到處演唱。在還沒電視時,文夏便建議導演在每部電影中,插入一段他和文夏四姐妹演唱的影片,與其他所有電影的重點剪輯。想不到這個前瞻性的巧思,讓後來遭受祝融毀損的影片,還能留下吉光片羽的存檔。

洪榮良突破萬難拍攝文夏紀錄片。(異象國際傳播提供)

摩登人設的幕後推手
在洪榮良導演拍攝的紀錄片《夏日的文化洋行》,片中談到文夏的母親是一位信仰虔誠,個性溫柔的基督徒,也是「文夏四姐妹」摩登人設的幕後推手,其在台南開設的「文化洋裝店」曾培養許多台灣各地的製裝高手。女性團員身上的迷你裙、長筒馬靴、喇叭褲……完全由母親打點,可說是當時引領時尚的先鋒。

所以,90多歲的文夏,在訪談中回憶母親對他傾盡全力的支持,聊到起初反對他歌唱的父親,在他事業無以為繼時,給他到日本發展的資金,仍忍不住涕淚縱橫,由此可見父母親的愛,是他人生中最堅實的後盾。

從2019年不惜突破萬難,全力追溯文夏一生紀錄拍攝《夏日的文化洋行》的洪榮良表示,本片除了希望呈現文夏在台灣歌壇的歷史定位,敘述他歌唱志業起伏跌宕的過程,及對90年代與現今獨立樂團的深厚影響與傳承;最想破解的懸念就是:為什麼直到90幾歲,文夏對音樂還抱持那麼大的動力和熱忱?

文夏和學生兼工作夥伴文香結為連理,相伴一甲子。(異象國際傳播提供)

一生對音樂保持動力和熱忱
從90歲到94歲,文夏陸續舉辦演唱會、音樂歌舞劇、參與紀錄片拍攝,還計劃成立自己的文物館。這股對音樂的熱情,不但反映台灣早期流行音樂從業者的真實心聲,也帶動各個世代的年輕歌手,前撲後繼的湧入被刻意壓抑的台語流行歌曲陣容。

《夏日的文化洋行》這部紀錄片不僅讓人看到在專業上一絲不苟的文夏;紅遍台灣時的文夏,也看到因為政治氛圍轉變,只能到日本另闢蹊徑的文夏⋯⋯。

其中,也紀錄個性羅曼蒂克的文夏,過了中年才與相差25歲的學生兼工作夥伴文香結成連理的愛情故事,及他們相伴近60年的婚姻點滴。另外還有訪問許多現為歌壇中流砥柱,平時經常與文夏談音樂、看棒球、喝酒、唱歌、聚餐的忘年之交,暢談他們眼中純真、像老小孩的文夏。

片中洪榮良導演想要探究的答案,勢必要靠觀眾親自探索。不過可以證明的是,文夏心裡始終懷抱一股源自上帝、父母、親人、朋友源源不絕的愛,以至能夠愛家鄉、親友、觀眾和音樂。縱使命運和時代曾背棄他,晚年也多次進出醫院,但因對過去的人生毫無遺憾,對死後的未來又充滿盼望,即使直到最後一刻,都想為台灣多做一點事,多為本土音樂多留一些養分和產業。

這股對本土音樂和對音樂創作至終不滅的愛,讓他無愧國寶歌王、台灣流行音樂始祖的稱號,及歌壇年輕人眼中的榜樣與英雄。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