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 天路客

親子共讀,讀出愛與成長的無限空間

檢舉
穆香怡 穆香怡 追蹤

◎穆香怡

我與小兒子的親子共讀,從他出生後六個月開始。我把他放在大腿上,他貼著媽媽胸懷,我一手拿書,一手翻頁,讀給他聽。當時不貪多,通常讀個六、七頁,寶寶便眼皮發沉,睡意漸濃。

親子共讀建立默契
日復一日的共讀,建立了我們母子之間的默契。如今三歲半的他,喜歡拿著書來找媽媽,要我讀給他聽,這是因為他知道,當他和媽媽一起讀一本書,有些他說不出來卻感受得到的養分,正在滋潤他的心。

有些繪本像小點心,偶爾點綴,讀過不再想起;有些繪本像正餐,反覆咀嚼,一吃再吃。小兒子的第一本正餐,是道聲出版社《小孩的禱告》,在他滿一歲前後開讀。我每天讀一遍,目的是教導他向神禱告。穩定規律實施了一陣子,兒子便把這本書當成睡前儀式,想睡時就找它,咿咿啊啊要媽媽安撫。

書中,左頁一句禱詞,右頁一張插畫,一眼就能看懂祈求的內涵。當時我教兒子謝飯禱告,只要他聽見媽媽說「禱告」,便能像書中主人公一樣坐定、閉眼,雙手合在胸前。

「共」比「讀」更重要
不過,在他的小手肌肉有力氣翻書之後,我的例行節奏就亂了。他直接翻到自己屬意的那頁,不厭其煩讀上一個月。我想要繼續往下看,但是小小孩可沒有太多耐心,不願周旋在他不感興趣的頁面上。

於是我不再堅持自己的習慣,深知在親子共讀時間裡,人比書優先,「共」比「讀」重要。書本是媒介,培養閱讀習慣也只是附加價值,父母全神貫注陪伴,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暫停手機干擾,讓「關係」成為這段時間的最高優先,這才是我與孩子能夠共讀至今的關鍵。

我感到我的愛就像是一頂小帳篷,撐起每一次共讀時光。孩子躲在其中,感到十足安全,正是這種被愛、被呵護的感受,讓他喜歡閱讀。

孩子兩歲過後,需要敘事性更強的繪本,我便放下《小孩的禱告》,從家裡書櫃挑出幾本老大幼時的讀物,和他一起看。當中他最喜歡的,是工藤紀子的《小企鵝系列》。也從這時開始,我配合老二的學語情況,逐步修正共讀心態與方式。如同耶穌說,枝子被修剪了,才能結果更多;我的調整,也把親子共讀帶往更大的成長空間。

閱讀時光的曲折副線
如果共讀是我們親子關係裡的一條溫柔主線,那麼,老二的語言遲緩現象則是一條曲折副線。

通常幼兒能在兩歲前開口喊「爸爸」、「媽媽」,掌握至少十個簡單的疊字詞,但是老二已屆兩歲八個月,發音僅限於阿、嗚,也不會叫媽媽。有人說,「大隻雞晚啼」,不是不開口,是時機未到,孩子不都是這樣長大的嗎?勸我不要多慮。

但我不想心存僥倖,寧可事後感覺多此一舉,也不願錯過黃金治療時期,後悔太晚開始。當時透過社工師的轉介,帶著孩子和語言治療師進行一次發展評估之後,專家建議我們就醫。

我們一開始接觸的早療,隸屬教學醫院復健中心的語言治療,有健保給付,每次掛號可上六堂課,每週上課半小時。半年後,我轉向自費療育機構,每週上課五十分鐘,收費高,課程內容也相對精實。

療育課程學到共讀技巧
雖然遲緩是我不樂見之事,一開始總感被迫陪著孩子放慢腳步,然而,就在我願意放下心中各種「不是應該這樣嗎」的假設和「為什麼」的質疑,敞開心懷,擁抱環境,眼光便開啟,看見神的賞賜──不是我想要的,卻是我和孩子需要的。其中之一,便是看見親子共讀的盲點,自我修正。

首先是在發展評估前一週,我預錄一段在家中共讀的兩分鐘影片,委由社工轉給語言治療師看,請求建議。語療師看了,見面時提出兩點:

一、挑選劇情重複的繪本,如湯姆牛《各行各業系列》。相較之下,《小企鵝系列》起承轉合雖有趣,但不適合嬰幼兒語言訓練。

二、讀時,避開複雜句型。只使用簡單句子,讓孩子在反覆中學習,有助孩子開口跟著說。

其次,因自費課程全程開放,每堂課我坐在旁邊觀摩,學到不少技巧。共讀在家中,是我與孩子之間的生活片段,我對很多細節都漫不經心;到了專家手中,這是一項訓練孩子的教學方式,每個細節都很到位。我看見他們這麼做:

1.翻開一本書之前,先讀封面,一邊用手指著書名,一邊緩慢清晰讀出來。

2.如果孩子小手忍不住頻頻翻動書頁,大人不妨用手輕輕壓著頁面,幫助孩子好好讀完一頁。

3.不一定要中規中矩讀完每個字,自行找一個重點來發揮。

4.讀書的聲調和語氣很重要,務必要有朝氣、充滿活力。

5.讀後闔上書本,問三個問題,聽聽孩子讀了什麼。

這些技巧也許看似簡單,但要能一邊抓住三歲幼兒為時不長的注意力,一邊套用技巧來修正孩子的構音與咬字,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熟練的專業技能為基底。所以,每次和親友談起孩子的早療課,我便說,同樣的繪本,在家不到五分鐘就讀完,到了語療師手中,讀了十分鐘還不覺無聊,這種把事情變得有趣的能力,就是「專業」。

陪著孩子進行角色扮演
除了技巧,我也修正共讀方向。以前我在意自己能不能把一本書讀好,如今,為孩子累積成功的語言經驗才是重點。我開始學習:

*鼓勵孩子說,不再是我單方面讀。

*停在孩子喜歡的頁面,陪他研究細節,不追趕進度。

*陪他進行書中的角色扮演。有一段時間,孩子常把自己套入書中某一個動物或人物,問,他怎麼了?我便陪他揣摩角色心理,推敲可能的行為結果。這個部份很需要耐心,因為孩子常常重複問同樣的問題,直到大人終於說出他要的答案為止。

除了中文,我們偶爾也穿插讀韓文和英文繪本。老二很喜歡Campbell《busy遊戲書系列》,我陸續買了很多本給他。也意外發現,他起步雖晚,但不無語言天分。他對語言的變化敏銳,能記住同一個字的不同語言。「車子是car,水是물,나비是蝴蝶。」他常常主動說出諸如此類的語言轉換,重要的是樂此不疲,不覺得有壓力或被考試。

隨著孩子漸長,共讀的次數也增加了。最近常有的情況是,我在忙家事,孩子拿著繪本過來,要媽媽一起讀。

「媽媽在忙,你先自己看好嗎?」、「我要妳現在陪我!」孩子不能等,但媽媽的手邊工作也不想停,每天都在拉扯。有時,事情被擱置,小孩也沒顧好,媽媽心情一團糟。我需要常提醒自己:不完美也沒關係,媽媽只有一雙手,本來就無法事事兼顧。

最後說句悄悄話:親子共讀相當助眠。偶爾孩子早睡,跳過睡前共讀,我趁空檔滑手機,接下來的經驗想必很多人都有:熄燈放下手機,畫面卻還在腦中跳動,很難睡著。不過,睡前陪孩子看書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擾。通常讀到第二本,我便呵欠連連,到了第三本,身體已進入就寢模式,只要闔上書本,我就能呼呼大睡,一覺到天亮!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