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3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酷熱對策2】從全職主婦到生態媽媽 陳慈美從節能省碳行動看見驅熱涼方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陳慈美老師。(梁敬彥攝影)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週間的上午,生態關懷者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慈美老師,參與一場由主婦聯盟支持成立,全台第一個能源合作社-「綠主張綠電合作社」舉辦的環境永續倡議活動,台上的年輕講員江宜穎,跟與會者分享屋頂太陽能的綠能發電,不但提升能源自給率,更能讓頂樓降溫3-5度,減少空調使用,若是每個人在生活中,每天都能減少使用1度電,就能為地球的環境減碳0.5公斤。

講員提醒大家,居家的吃電怪獸,前三名是冷氣、電冰箱與照明,每人每日家庭平均用電量是3度,只要家戶都可以推廣變頻冷氣搭配電風扇、冰箱選擇一級能效、開飲機設定時保溫及換用LED燈泡,就可以「和家人一起為地球節約一度電」。

陳慈美說,江宜穎是她的小女兒,和她一樣,都是為著守護自己下一代,看見生態及環境永續的重要,因而決心守護世世代代,並成為在能源及氣候議題採取更多具體行動及倡議的全職主婦(媽媽),就像她在1991年第一次參加「主婦聯盟」環保委員會,就有很深刻的感受「教會界不能自外環境關懷」。

走進原野和自然。(受訪者提供)

不要錯過搶救地球的機會

後來她推動成立台灣生態神學中心,宗旨就是推廣整全環境教育,期待能夠落實信仰於台灣的環境再造及心靈重建的行動中,包括台灣在內,全球都深受氣候暖化帶來的高溫熱浪侵襲之苦,就在對於自然環境的漠視。

她印象很深刻的,是當她讀到Francis Schaeffer所講的「當教會錯過搶救地球的機會時,我們同時也失去向二十世紀的人傳福音的機會,而這也正是教會在我們這世代裡,顯得無足輕重,軟弱無能的原因。」

陳慈美說,Francis Schaeffer當時雖然是對二十世紀,對於全球暖化及極端高溫還不是那麼有感的人們發出提醒,但如今到了二十一世紀,當高溫熱浪已經成了人們的生活日常,人們除了竭盡所能研發各樣的科技產品來鎮熱消暑之外,其實應該更要從全球增溫的源頭,也就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著手。

在陽台種植花草有助於空氣循環。(受訪者提供)

因為人們的經濟活動不斷增加,包括煤炭、天然氣等灰電的發電量仍然居高不下,而太陽能、風力及地熱等綠電的發電的比重仍待提升,淨零排放及能源轉型的推動,與抗暑解熱大作戰都很重要。

像是綠電合作社包括在長老教會總會屋頂建置的天空七號太陽能發電,不但產生綠電,也為頂樓降溫及減少碳排放量,而她的女兒,也利用DIY的方式,帶小孩做太陽能小實驗,從小就從做中學節能省碳及環境永續,在氣候變遷挑戰之下,要面對能源轉型以及食農安全、低碳飲食、自然衣著、綠色建築、大眾運輸、崇尚自然與愛護環境。

走進原野和自然。(受訪者提供)

陳慈美也提供自己的消暑撇步給大家參考,像是她在熱天無論是自己,還是帶孫子女出門,身上穿的都是棉、麻等天然布料,並以淡色系為主,戴帽子也有遮熱的效果,自備餐具、杯子和手帕,都是可以減少碳排放的做法。

當白天室內比室外溫度低時,她會打開電風扇朝室外吹幫助排熱,讓室內不悶熱,她也會在住家的頂樓及門口各放一個風扇把室內的熱空氣往外吹,也就是讓家裡的通風一直都通暢,她雖然有裝冷氣,但今年到現在都還沒用過。

驅熱涼方教乎你

陳慈美老師說,她居住在新店山區內的社區,但隨著全球暖化的加劇,現在夏天的溫度比以前更高,家裡有幼兒的媽媽,還是得適度開空調來調節溫度;但她鼓勵若是家裡有對外窗且通風良好的住宅,能夠減少空調的使用,就是為生態永續盡一份心力。

當我們回到「生態」這個字(在英文是ecology)時,就知道它是指「家的邏輯」(由希臘文「家」oikos,和「邏輯」logos兩個字組成),所以對於環境永續,每個家庭及每個公民都很重要。

陳慈美說,她的孫女就讀北宜公路上的國小,從教室可以看到青山綠水,早上送孫女去學校,停車場的大招牌也很特別,寫著大山無價,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需要大家一起來守護,教會界不能自外環境關懷,因為這是上帝對教會和信徒的託付。

教會界不能自外環境關懷。(受訪者提供)

相關新聞:高溫酷熱 身心靈如何消暑?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