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傳媒 記者陳又瑄 / 整理報導
你是否看見孩子該做的事都沒有做,就抓狂不已?說了好幾遍,孩子總是回應「好啦,等一下就去做」,結果等了半天,依然沒有任何行動?得不到回應的當下,覺得自己像是在對空氣說話?面對周而復始的狀況,為人父母者除了深感挫折之外,也容易情緒失控,開始對孩子大吼小叫,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自動自發?
孩子天天沉迷於電玩,小麗說了一遍又一遍,孩子卻完全當耳邊風,還是繼續玩。有一天小麗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又在打電玩,她失控地走過去關掉電玩,大罵孩子說:「整天只會玩遊戲!書看了嗎?作業寫完了嗎?」小麗生氣地指著孩子說:「快點去寫作業,寫完後拿過來給我檢查!」孩子被一陣責備後,心裡也有了情緒,站起來對媽媽說:「我不要你管,我就是不聽你的!」
爸媽愈碎唸 孩子愈叛逆?!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會反覆在孩子耳邊嘮叨。原本是好意提醒孩子,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孩子不但沒有聽進去,反而產生了「超限效應!」
何謂「超限效應」?心理學上,超限效應指的是接受過度、過強或時間過長的刺激後,出現的反抗及厭倦的態度。例如:爸媽經常因為同一件事情,重複提醒孩子,當孩子沒做到時,爸媽便感到焦慮、生氣,脫口說出:「你要我講幾次…」、「跟你說過多少遍…」等這些責備、碎念的言語。一開始孩子看似默默接受,但久而久之,這個舉動會降低孩子的自我認同與價值,並且開始對於這些轟炸式的命令感到無力、厭惡,最後出現無動於衷或絕地大反攻的行為!
不用天天吼小孩! 掌握3秘訣 養出自動自發好孩子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引導孩子學習自動自發,讓身為爸媽的你,不用天天在家發出獅吼?
一、建立孩子的行為準則 把自律變習慣
爸媽可以在生活中為孩子創造「培養自律」的機會,讓孩子將自律內化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例如:透過自己整理書包、穿脫衣物鞋襪、折衣服、擦桌子及收拾玩具等簡單的家事工作,逐步建立孩子的基礎能力。當孩子有能力可以獨立完成這些事情時,不但會產生成就感,也表示孩子擁有「自律」的基礎能力了!
此外,「建立行為準則」也是幫助孩子發展自律的關鍵方法。每天的生活有固定的順序、時間,除了幫助孩子穩定情緒、建立安全感之外,也讓孩子對日常生活有很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當孩子習慣熟練之後,自然就不太需要爸媽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提醒了。因為對孩子來說「習慣」不會讓他感覺到是額外的負擔。屆時,準時起床、寫作業等就成了像刷牙、洗澡一樣自然尋常的事情了。
當我們幫助孩子建立起「內在動機」,就可以讓「自律」更恆久。例如:孩子學習注音時,可以讓孩子嘗試寫祝福卡片給家人朋友。當孩子發現所學習的能夠在生活上運用,看見自己的進步,就更願意自發性地做出行動。
二、單向規定 不如與孩子彈性溝通 雙向確認
希望孩子學會自動自發,不應該只是「單向」規定孩子幾點寫完作業、幾點閱讀、幾點上床睡覺等。孩子就算按部就班完成爸媽交辦的事情,也是被動迎合的,缺乏自律性。想要孩子自律,很多習慣的養成都需要爸媽去輔助,與孩子一起「雙向」制定學習計畫或閱讀計畫等。
過程中可能曲折又費時,但全程卻是可以讓孩子學習自己做決定,也學會自己承擔後果。就算一開始孩子沒辦法做到所訂的計劃也沒關係,先別急躁動怒,只需要耐著性子,與孩子一起針對每次的學習狀況再次檢討。比方,孩子覺得自己一個小時可以寫完功課,實際上發現時間不夠用,可以陪著孩子檢討做不到的原因為何,例如:環境太吵,無法專心?還是,玩過了頭,導致無法集中注意力?找出原因後,討論該怎麼調整,直到找出最合適的方法,完成目標。若孩子真的達成了目標,爸媽別忘了要適時地給孩子一些獎勵,藉以固化孩子自律的好行為。
三、常被命令的孩子沒自信 尊重、啟發更能培養責任心
透過教育研究機構長期觀察下發現,處於命令環境的孩子,比較容易沒自信、行為被動及產生極端情緒等。建議爸媽以「啟發式建議」代替「命令式語句」,你會發現孩子不但願意聽,還可以培養出責任感與自主性。
當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一昧認為孩子在唱反調或不聽話,而粗暴地責罵、反對他。比如,你要求孩子先寫完作業,可是他還想再玩一下,這時爸媽若是發脾氣說:「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怎麼辦!」這樣說,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或許,可以換成尊重的語氣問:「你還需要玩多久時間?」當我們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方式,讓他明白,你是尊重他的。適時地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自己去訂定規劃玩樂與寫作業的時間,就能幫助孩子自發性地完成他該做的事。
爸媽,別再唸了! 「少說多做」身教,才是最好的榜樣
下班後的你,回到家都會做什麼呢?如果爸媽一回家就在看電視、滑手機,孩子很自然會透過模仿來進行學習。認為自己辛苦上課一整天,回到家也想要放鬆。所以,身為爸媽的我們就得先思考,碎念孩子的同時,自己是否以身作則地做到了?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如果父母能夠少說多行動,與孩子之間75%的問題很可能都會消失!」冗長反覆的說教會讓人想逃離,但榜樣的行動卻有股無形的力量,能輕易地吸引孩子的目光,進而影響孩子一生的態度和想法。所以,與其不停地叨念,不如親自帶著孩子去實踐吧! (果子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