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決定退出總統大選,引起各國矚目,有人說,「上台容易,下台難」、「位置愈高,如何離開舞台更重要」;或是「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等不同說法,也反映人生中「上台」與「下台」進退的學問與智慧。中華福音神學院副院長陳志宏牧師受訪時表示,「不管人生舞台的上台或下台,最重要的是看上帝的時間表!」
陳志宏牧師以聖經的例子說明,「上台或下台」不是我們自己所能夠決定的。如果上帝告訴我們該上台,我們就要上台;如果上帝要我們下台,我們就要下台。
摩西上台下台 全憑上帝旨意
以摩西為例,摩西80歲的時候,上帝在荊棘火焰中呼召他,所以不是年齡的問題。摩西也認為80歲人生快到盡頭,所以在詩篇九十篇10節說道:「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對於上帝呼召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必須面對法老王的嚴峻挑戰,起初也是三番四次的拒絕,摩西不想上台,最後仍順服上帝呼召。可是,當他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摩押地,要進入迦南地的時候,上帝對摩西說:「你不能進去!」祂要摩西下台。
在民數記二十七章12—14節:「你上這亞巴琳山,觀看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地。看了以後,你也必歸到你列祖那裡,像你哥哥亞倫一樣。因為你們在尋的曠野,當會眾爭鬧的時候,違背了我的命,沒有在湧水之地、會眾眼前尊我為聖。」摩西願神另立一人治理會眾,免得會眾如羊沒有牧人一般,神便要約書亞上台。
摩西的使命就是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應許之地;當上帝要摩西下台的時候,雖然摩西也想繼續,在申命記三章25-27節記載著,但是神卻說:「你夠了吧!不要再向我提這事。」甚至對摩西說:「你必不能過這約旦河」,摩西就不再多說了。
自認「非我不可」就很難「下台」
陳牧師表示,我們常會不自覺認為「非我不可」,這也是為何很多職場或教會領袖不太願意下台,可能是因為有強烈的使命感,想要完成工作;而且這使命好像「非我不可」,因此就不願意下台。但也可能那個時候,我們已經不是最合適的人選了。因為進入迦南地,需要打仗,摩西不適合打仗,約書亞是戰士,應該交給約書亞。上帝也會興起新的領袖,完成下階段的使命。
上帝的工作就像接力賽,需要一棒接一棒,我們不見得跑最後一棒,可能是其中一棒;但不論是哪一棒,每一棒都很重要,我們只要好好跑完該跑的階段,也是很有貢獻和價值的。
接力賽跑為何不是一個人從頭跑到尾?因為換不同的人,有力氣可以繼續衝刺。當我們跑了一段時間,力氣已經差不多了,交給下一棒,對整個團隊來說,會跑得更好。
所以,該交棒的時候,可能還是在領先的階段,但是如果我們繼續拿著棒子跑,可能後來反而變成落後者。所以,優雅地在該交棒的時候交棒,可以結束於一個比較漂亮的身影。
艱難時上台難 有權力時下台更難
陳牧師表示,有的時候上台不容易,尤其在很艱難的時刻,沒有人要上台。而當我們擁有很大權力的時候,其實是不太容易下台的,即使下台可能還會不適應。如果我們認知這是上帝的時間表,也是最好的時刻,就當順服。保羅在提摩太後書四章7-8節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該跑的路程,我已經跑盡了;當守的信仰,我已經持守了。此後,有那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中文標準譯本)我們只要跑盡該跑的路,就可以放手了。
耶穌在服事的3年半時光裡,完成祂的工作,就很放心地回到天上。對我們來說,3年半的時間很短,約翰福音十七章4節,耶穌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重點是上帝會負一切責任,我們要能辨識出上帝的季節,包括這是要接棒的季節或是交棒的季節?最大的挑戰是,我們接棒的時候,敢不敢接?當前任領袖非常受到尊敬、有很好的恩賜和能力,我們會不會因而不敢接?我們該交棒的時候,卻捨不捨得交棒? 所以不管接棒或交棒,都是一種考驗。
陳牧師也提醒領袖對成功的理解,如果自認「團體有我在,才能發展的很好,如果沒有我在,就發展不下去」,這算是成功嗎?如果「團體即使我不在,還可以繼續不斷地發展,而且後面的領袖可以青出於藍」,這才是真正的成功。他表示,因為訓練出好的同工,建立好的團隊文化,即使我們已不在領袖的位置上,但是有後面的同工可以承接群體的使命異象,而且發展的比我們更好。
因此,他覺得,對成功的想像需要重新思考;認為我們不在,團體就會走下坡,這並不是成功。如果交棒了,仍然可以持續穩健發展,而且說不定發展的更好,更是成功。
刻意培育不同年齡層的同工
陳牧師表示,從教會的傳承來說,就要有計畫培育各個不同年齡層的人,領袖不能等到快要退休的時候,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好的領袖的培育需要長時間。民數記第二十七章,上帝告訴摩西,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人,其實約書亞是摩西花40年培育,一開始就把約書亞帶在身邊,不是一下子交棒。愈是重要的領袖,愈需要長時間的歷練。
他也舉一間教會為例,一定要有不同年齡層的領袖在執事的團隊,才不會產生斷層問題。有經驗的執事,從年輕做到老,想要退的時候突然發現沒有人可以接棒。應當30多歲的執事成長到40歲後,再選出新的30多歲的領袖,讓每個年齡層都有重要的領袖待在教會團隊,亦即要有計畫地培育領袖。
他說,通常教會領袖或信徒同工,都會有老化現象,年輕人常被認為經驗不足,無法承擔教會重任,沒有刻意地讓他們一起學習;當他們已經40歲或50歲了,還覺得他們沒經驗,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刻意提供機會,讓他們參與跟歷練。如果教會能夠留意此問題,栽培不同年齡層的弟兄姊妹,把他們納入教會服事團隊,就不容易產生接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