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中報導】面對愈來愈多「三明治世代」的身心健康問題,政府、社會和教會,以及自己當如何關顧?對照顧父母和子女,又當注意那些事情?
衛福部擴大推出「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納入三明治世代,以3億3,600萬的預算,從8月1日至2025年年底,提供15至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青壯族群,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預計有6萬多人受惠。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示,青壯世代也是「三明治世代」,面臨職場上要拚搏、情感與婚姻關係要經營,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必須肩負各種人生家庭的責任,內外壓力相當大,因此衛福部將原有「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適用年齡層,再向上延伸至45歲,盼能傾聽青壯世代的心聲,給予更多心理支持與陪伴。
卓大夫診所卓良珍醫師受訪時表示,15-45歲青壯世代裡,許多人在學業、事業或工作拚搏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壓力。如果壓力能夠承受,對人有益,因為可以刺激我們向上努力;但是,過度的壓力對身心反而會有傷害。
壓力最大來自父母生病
卓醫師說,過去三代同堂和樂共處,彼此可以互相照應;現在資訊時代,家庭解構,「三明治世代」在45歲到60多歲,如果自己身體健康,應該還好,問題比較大的是父母生病,孩子又有很多狀況甚至生病,自己在事業上還在拚搏,假若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如何同時兼顧,才是「三明治世代」最大的困擾。
他提出一些處理壓力問題的作法:
一、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二、六比一的生理時鐘,調整我們的作息。工作1個小時,最好休息10分鐘;工作6個小時,最好休息1個小時;6天中有1天的時間休息。三、滿足退化心理防衛機轉的需求。包括聽歌、唱歌,看以前的舊照片,到童年成長的家鄉走走。
參加團契彼此代禱好紓壓
四、出去旅遊看看風景。把所有的事情暫時放下休息一下,甚至全家三代都一起出遊,以增加彼此情感,減少工作上的壓力。
五、尋求社會的支持,尤其教會的靈性關顧,是很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教會有小組、團契,以及弟兄姊妹的關懷、互相扶持,可以彼此代禱,幫助紓壓。
教會幫助我們在靈性照顧,包括價值觀、人生觀、倫理觀、道德觀,以及婚姻觀,都是靈性的基礎。面對婚姻、教養子女和照顧長者,容易造成關係上的衝突,但若有從神而來的價值觀,可以幫助我們以正確的態度和智慧來因應。
信仰教導我們如何面對苦難,以及「施比受更有福」,不會遇到失敗、挫折,就怨天尤人,而是用感恩的心來接受苦難,相信苦難中有上帝「化妝的祝福」。
他說,一般心理諮商,雖然也是一種社會的支持、關懷,幫助一個人的認知、觀念改變。但是,一時之間的觀念改變有限,長期仍需要有從神而來的力量,讓人即使在「三明治」的處境感覺很苦,還是能夠靠主站立得住。
父母年老身體退化及早預防
卓醫師建議三明治世代,在父母親身體還健壯之時,多留意父母的健康問題,他也提出幾點建議:
一、留意他們可能的憂鬱問題。
父母親年老時,需要留意他們退休後,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身體老化,腦部傳導物質缺少血清素,容易產生憂鬱。而老年人的憂鬱症,不一定會用哭或煩惱情緒來表現,而是碎碎念,嫌東嫌西,容易煩躁生氣;或是一下覺得哪裡痛、酸,胸悶或不舒服,一天到晚都去看病,但醫生檢查都很正常,這些都是憂鬱症的徵兆。如果忽略憂鬱症而沒有解決處理,就容易變成失智。
當腦部傳導物質的血清素減少,疼痛敏感度升高。每個人平時難免會有身體痠痛,但是不會因疑似關節炎而接連去看骨科、復健科、神經內科,最後才發現要看的是身心科。
鼓勵他們多動身體和多動腦
二、鼓勵他們多動動身體、動動腦,以及人際互動,甚至出去曬曬太陽。他說,父母如果天天在家裡看電視,容易血液循環不良、關節不適;如果手腳、身體沒有動,頭腦也不動,就容易退化,因此一定要鼓勵他們起來動一動,買菜、做家事或在家裡走動都好,不要因為有些家事有子女或媳婦代勞就不做。
他說,做家事,除了幫忙家人,對年老父母也有好處,可以動動腦,活動手腳,對心臟血管也有益。此外,也可鼓勵他們寫日記,背字典⋯⋯就不容易退化。
三、鼓勵年長父母參加教會長青團契或教會長照據點的活動。提供年長者柔軟體操、手工藝等活動,還有懷舊治療的老歌欣賞,看舊照片,以及短講,並在人際互動上,幫助他們身心靈健康。
對於孩子的照顧,父母常操煩了心,卓醫師提醒父母,過去認為小孩子成績不好是因他們不讀書,若他們看起來聰明,卻不管怎麼唸書,成績都不好。我們要留意的是,孩子是否有「過動」,或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腦部額葉發育不成熟,而缺少多巴胺,容易無法專心,這種病症可以服藥,刺激多巴胺分泌,讓孩子注意力更集中,功課進步,對將來也有信心。
留意孩子是否「注意力不集中」
他說,一個人抽象思考或執行功能的能力,都在於腦部額葉。如果我們沒有忽略或解決此問題,孩子再怎麼認真唸書,再怎麼補習,成績都不好,若個性忘東忘西,心不在焉,師長認為孩子不用功而加以責罵,錯怪他們,孩子經歷一再失敗,長大後容易變成問題青少年,更增加三明治世代的壓力,甚至不明白為何「我的孩子為何會變成這樣?」
總之,孩子成績不好,背後原因很多,根本的身心問題需要父母親重視,進一步了解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否則這也會成為父母和孩子壓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