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曾經擔任過天韻合唱團團長、也是天韻資深製作人暨作詞人的「天韻詩人」葉薇心老師,是天韻合唱團第一屆的創作團員,在就讀大四時,就到救世傳播協會兼職擔任廣播撰稿,畢業後加入天韻合唱團,後來在彭老師「台灣教會要唱自己創作的詩歌」的鼓勵下,投入國、台語本土詩歌的創作,還曾獲得金曲獎最佳國語歌曲作詞人獎。
在教會與社會傳唱度都很高、很多人都能朗朗上口的〈野地的花〉,就是葉薇心的填詞作品,也因為對亦師亦友,又待自己像女兒和家人一般的彭蒙惠老師的感念,雖然葉薇心已經從救傳和天韻退休,仍願意協助天韻合唱團的詩歌創作填詞與製作。
彭老師是她的老闆 但更像是媽媽
葉薇心受訪時說,她的媽媽今年100歲,彭老師真的就像她的媽媽,她的親生媽媽也跟彭老師是好朋友,今年端午節時,彭老師還到她家裡來聚餐,飯後還貼心為當天預備飯食的外籍幫傭準備了一個小紅包,謝謝外傭的辛勞。
從1973年就和彭蒙惠老師相識的葉薇心感念地說,彭老師是她的老闆,但彭老師待她其實更像媽媽和家人,所以她對於彭老師的離世,情感上非常不捨。
葉薇心談到和彭老師生前相處點滴,葉薇心還記得自己剛進天韻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住在宿舍,彭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會帶她去吃飯,愛貓的彭老師,還會帶貓來叫她起床;而葉薇心跟彭老師一起跟著天韻去海外佈道時,彭老師會讓葉薇心幫她吹頭髮,而彭老師也曾幫葉薇心燙頭髮,就像母女一樣的相處。
而彭老師對她的關懷、愛與給予,也成為她創作詩歌的動力和養分,後來彭老師的傳記《一生的朋友彭蒙惠》,也交給她及另一位楊淑清姊妹擔任共同作者,這對她是非常大的鼓勵。
而彭老師看天韻的團員吃不慣國外的食物,還會特別帶大家去吃中國菜大快朵頤,葉薇心笑說,彭老師是個有好東西會跟大家分享的人,特別是吃到美食時,絕不藏私。葉薇心說,彭老師喜歡吃冰淇淋,每次吃到喜歡的,就會開心地像小女孩一樣,早年天韻在週六有青年音樂晚會,很多年輕人會參加,除了學英文及享受音樂饗宴,也接觸到福音。
1960-70年代時的台灣,並沒有像天韻合唱團這樣的音樂團體,彭蒙惠老師很有宣教士的遠見,就是廣納有音樂恩賜也願意事奉的弟兄姊妹,就是聘用他們可以安心在天韻全職事奉,業薇心說,彭蒙惠老師就像媽媽宣教士,帶著天韻的團員跟著彭老師到在世界各地,無論是對華人還是跨文化的普世宣教,都開創了英文結合音樂的文化藝術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的先河。
葉薇心說,早年天韻的海外佈道,一次就可能長達三個月,彭蒙惠老師就像是宣教士媽媽一樣照顧著她們,也鼓勵團員無論到哪裡去音樂佈道,到了當地就是要講那個地方的語言、學唱那個地方的歌,因為耶穌就是道成肉身進入人群,彭老師鼓勵她,人的一生就是在傳福音和宣教,音樂創作就是領未得之民可以接觸福音的管道。
早年的台灣學習英文的環境像沒有現在那麼那麼普遍,每個禮拜六在空英和救傳舉辦的青年音樂晚會,很多年輕人是在那時候透過青年音樂晚會接觸英文音樂和福音,也很喜歡來看彭老師,所以那時候大直的星期六的空英是非常的盛況。
彭老師鼓勵天韻 去宣教就是融入當地
近年來彭老師身體微恙,她曾多次接到彭老師電話,告訴她:「我很愛妳」,彭老師雖然後來坐輪椅行動不便,但總是滿有盼望和活力鼓勵大家「我的生命,就是全然交託給神」,即便是到了今年身體孱弱,但只要上台吹小喇叭,就是充滿生命力和活力,鼓舞了許多人。
很多聽過彭老師吹小喇叭的人都非常印象深刻,直到彭老師在世上的生命即將到最後的的時候,這個小喇叭彭老師其實都沒有放下來的,甚至彭老師生前還跟她們這群與她親近的天韻團員提到,如果身體狀況許可,有機會還要帶大家去去北愛爾蘭音樂佈道,因為那裏有需要,彭老師對傳福音的熱情,著實值得後代的教會和信徒學習。
葉薇心說,彭老師的愛神愛人愛台灣的榜樣,已經在無形中形塑了她,從早年她還住宿舍時,彭老師就鼓勵她看事情的角度要寬廣;這些年她也看見彭老師不怕辛苦,不管多早出發的福音佈道旅行,總是最早來準備好,從來不遲到,而彭老師離世安息前,也將自己全所有都捐出來祝福他人,這是很美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