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莫非(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從傳福音到信主後,我們都是繞著「恩典」在尋求一連串問題的答案。想要了解什麼是「恩典」?我們的生命為何需要恩典?待人處事上又為何要有恩典?最後一個問題則是,我們的生命中曾真正有過恩典的經歷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恩典不是一個功用,也不是一個目的;而是,恩典是存在於一段關係裡,是和關係中的種種掙扎有關。
因此「恩典」是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而非一個又一個的信仰理論或神學教義。是發生在關係的故事裡,牽涉到人的罪、神的饒恕,也牽涉到人的愛和神的愛。
而且恩典也很奇怪,要等到我們開始認識到自己有多不配、生命裡有多少虧欠後,才能真正認識恩典的價值,也才能完全地接受恩典的禮物。
粗獷漁夫竟成初代教會領袖?
聖經中有許多關於恩典的故事,但我覺得沒有比彼得的故事,更讓人體會甚麼是「恩典的揀選」。
照聖經所描述,彼得的職業身分是一名漁夫,教育水平低,是「沒有學問的小民」(使徒行傳四章13節)。因為漁夫的職業所需,要靠力氣吃飯,因此很可能粗獷豪邁,做事大手大腳。聖經也多次記載他個性衝動、血氣方剛,說話不經思考,拔刀出手過快。
不過,也因為他的缺點和人性相去不遠,讓我們也比較容易認同。
彼得的個性在耶穌基督的恩典裡,卻一再被塑造、被磨礪。雖然一開始他是個粗人,但卻沒有一線粗到底,反而在靈裡被神愈磨愈精細。到後來,可以為神所用且被大用,成為使徒初代教會的領袖,寫出《彼得前書》、《彼得後書》這樣細膩的教導書信。而且,耶穌還曾應許要把天國的鑰匙交付給他,這是怎樣一個厚重的託付?
神的揀選迥異於人的選擇
從彼得走過的路,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怎樣在恩典和知識裡長成,且看到人雖然不配,但神仍會揀選,這就是恩典。
聖經中記載彼得與耶穌的初次相見,是透過他的弟弟安德烈。初見面時,耶穌就看著彼得說出很奇怪的話:「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約翰福音一章40-42節)
西門是彼得原來的名字,「磯法」是亞蘭文(Aramaic),翻成希臘文就是「彼得」,彼得的意思就是「石頭」。像華人取名一樣,內中有一個寄望和祝福。這裡是指彼得將要成為「磐石」。
耶穌是在打什麼啞謎嗎?一開始就知道彼得是誰,但又說你要稱為「磯法」。就好像別人幫我們介紹一個人,對方開口便說你的名字是xxx,但是你要稱為「勇敢」。
此處,其實是有個現在和未來的差別。
「你是……」指的是彼得的當時。耶穌知道彼得是誰,出身於何種家庭,有過怎樣的過去。但是,耶穌更在乎的是彼得的未來,彼得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會做出怎樣的事。祂說彼得會成為一塊磐石。雖然在初見面的時候,彼得更像流沙。
耶穌的這番話裡面,已經出現了一個揀選。雖然人看起來彼得實在不怎麼樣,後來也做出很多離譜的事,但是,神要揀選彼得為祂做大事。
顯然這很不同於常理。現在教會或機構服事要找人,恐怕不太會用彼得型的人物了。衝動、血氣,做事不經過大腦,說話還很自以為義──說得很滿,到最後卻又做不到──甚至做出背叛人之事,誰還敢用呢?
這就是人的選擇。人的選擇是針對這個人的過去和現在而斤斤計較,不太有恩典。但是神的選擇卻是針對未來,有無限開放,且滿有恩典!耶穌知道彼得的軟弱,但還是揀選他作門徒,且大大地重用他,這就是恩典!
人的盡頭是恩典進入生命之始
這樣的恩典你曾經歷過嗎?不管是能力上、個性上或品格上,原本我們不配,但神仍然揀選。顯然,神的揀選不同於人的揀選。
聖經上充滿這樣的例子,亞伯拉罕很膽怯、雅各一肚子心眼、摩西口才不行、參孫好勇又沒有節制;大衛曾經犯姦淫和謀殺罪、約拿碰事就想逃、耶利米有憂鬱症、保羅也曾經迫害過基督徒……但是,神還是揀選!因為神揀選人不是因為人有多好,而是要在人的軟弱中,彰顯神自己的慈愛恩典。
而且在神揀選後,人雖可能走到盡頭,神仍會供應,因為在恩典中的長進,通常會和兩個字有關──盡頭。是「盡頭」讓我們不斷在恩典中成長。
當一個人尚未走到自己的生命盡頭時,無論是生命、工作、金錢、健康或人際關係,都很難真正地經歷到神的恩典。因為自己的能力、經驗、知識和身體健康,常會擋在我們接受恩典的前面。以為現在擁有的是出於自己的能幹或聰慧。只有當我們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才會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達到,這,即恩典進入我們生命的開始。
與神相遇使人認清自己是罪人
彼得第一次和恩典的相遇,就是在一次職業上的盡頭。照聖經上說,彼得專靠打魚維生,因此,對魚的習性與魚在海裡出沒的狀況較能掌握。他知道什麼時候要拋網,魚進網時網子又會有多沉,拉起來需要使多少的勁兒。在這方面彼得是行家,專業自信絕對有。
但是這一個晚上,彼得打魚卻觸礁了,徒勞一晚,沒抓到一尾魚。筋疲力盡地回航,然後在岸邊洗網,準備回家。此時,耶穌來了,且上了他的船,交代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路加福音五章4節)
清晨其實不是打魚的時候,因此可以想見,當西門照著耶穌吩咐下網,拉起網時會有多震撼!原來以為一隻手便可輕鬆地扯上來,卻未想到動用兩隻手都拉不動,網子都快破了,還要叫別人來幫忙!一看到這情況,他馬上跪下,知道這裡面有神聖的地方,也因此看到自己是個罪人。
人面對神的神聖力量即會如此敬畏。因為一下子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可笑,自己的生命方向沒有道理,也發現自己是如何渺小與骯髒。
那一天,西門和其他漁夫在天濛濛亮的時候,正在岸邊失望地洗漁網,而耶穌就站在岸邊等候他們,耶穌與人的相遇常是如此。
祂來到我們的生活,進入我們的工作場合中,更出現在我們問題的核心點。在我們最有需要又不知自己需要的時候,在我們疲倦、沮喪、感覺一事無成、一無所獲,對自己和環境極其失望的時候,耶穌霎時出現在我們的「盡頭」裡,帶給我們一種生命的沉靜和多種生活的豐收。更重要的是,讓我們一下就認識到自己是個罪人,而祂是神!
這個認識就是「恩典的知識」。所有的屬靈知識都要經過生命中的試煉方能得到。
屬靈知識透過生命試煉得到
恩典和知識的關係也很微妙。只要你經歷過恩典,在恩典上有長進,對神的知識就定會成長。但若只有知識上的長進,卻未經歷過恩典,知識就有可能會被誤用為論斷人和定罪的武器,也可能會使自己落入屬靈的驕傲。
彼得跟隨主耶穌作門徒三年,可以看到他「混」得挺不錯,既是12使徒之一,又是三個核心門徒之一。耶穌在山上變像的時候,他是少數親眼見證的三個門徒之一。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他對耶穌的知識很有長進,他認識主耶穌。聖經也記載他有不同於他人的屬靈知識。在一次眾人都離開耶穌的時候,耶穌問門徒是否也要離去。彼得首先便帶頭說出:「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約翰福音六章68-69節)
彼得所知道的,可是極為與眾不同的屬靈見識。
另一次,又在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的時候,彼得帶頭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可以看到彼得成為門徒裡的帶頭者或發言人。而且認得出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這樣的屬靈知識很了不得,耶穌也當眾稱讚了他,肯定了他。
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馬太福音十六章16-18節)
難怪後來群眾會聽彼得的。在發生五餅二魚奇蹟的場合裡,他很可能曾指揮過5000人要怎麼排排坐。多次,其他門徒也都會先看彼得怎麼說,再決定怎麼做。彼得可以說在屬靈知識上很有長進,但也因此很容易跌倒,因為他開始會有屬靈的驕傲了。
屬靈知識帶來驕傲引致跌倒
在耶穌受難的那一夜,耶穌想要準備門徒的心,因此警告門徒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可是彼得馬上急著分辯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多大的口氣啊!耶穌便把將會發生什麼的細節都說出來了,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這仍沒有說服彼得,彼得還是信誓旦旦,推翻永生神兒子的話語,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
這有點像寫小說的伏筆,結果彼得就一定會栽在這點上跌倒。想想,在事奉上原本帶頭的一個人,是所有門徒裡的老大哥,自然會自以為有經驗。三年來什麼場面沒看過?法利賽人,文士攻擊耶穌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隨著耶穌出入不同場合,自以為擁有事奉裡該有的見識,卻沒想到還是跌倒了。
這讓我們認識到一點,屬靈知識和屬靈生命其實是兩回事。有屬靈知識,並不能代表碰到生命危機時,自己還可以站立得穩。我們也像彼得一樣,有時對自己的軟弱並不完全清楚,以為若懂很多就一定可以勝過。
沒有哪種人的不配阻止神的揀選
殊不知當試探來臨時,常常已非大腦的爭戰,而是肉體和靈魂的爭戰了。這是為何有多少屬靈領袖在性關係或名利上跌倒,犯下信徒都不一定會犯的罪。他們的跌倒並非因為屬靈知識不夠,他們其實擁有許多標準的屬靈答案。但是,生命裡所有的痛和掙扎,無人可以取代;生命的成長,只能人自己一步步親身走過,其中沒有什麼捷徑可言。
彼得的錯誤,也是許多服事熱心的人都會犯的錯誤,以為自己的屬靈知識懂得很多,論斷別人的時候句句在理,一旦碰到試探,自己卻摔得很慘,有時比不信的人摔得還要重!
然而,什麼是恩典?耶穌早就知道彼得的缺點和軟弱,卻仍揀選。受難前,先事先警告門徒會怎樣地跌倒,口氣裡沒有一點責備,只有完全地諒解。祂在準備門徒的心,而且要門徒知道:祂一直很清楚會發生什麼事,但仍選召他們,使用他們,也接納他們。這是何等恩典?
同樣地,每當我們自覺不配所要擔負的事工或責任時,就要思考一下彼得。在神國裡,沒有哪一種人的不配,會阻止神的揀選或使用。這就是恩典的揀選!我們對恩典的知識,就在自己一次次的跌倒中漸漸長成。
而且切記:神看重的,不是我們的過去和現在,而是我們的未來。我們願意努力長成神期許我們將來要有的樣式,才是神最看重的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