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你有「一問、二應、三轉介」? 年輕人自殺事件反映國人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大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近年來,年輕族群的心理諮商問題備受關注,日前年輕音樂家在直播後,突然輕生;剛升高中的女生,凌晨也在家人不注意下墜樓。他們在墜樓前,是否已經透露一些訊息?面對周遭類似情況的人,如何警覺接住或陪伴他們,度過這個難關?

「凡是與人接觸的行業,都應該具備相關的概念,因為他們都是自殺防治的守門人!」平安身心精神科診所魯思翁醫師受訪時表示,整體而言,國民對於心理健康、精神健康、自殺防治和憂鬱症的認識非常不足。如果缺乏相關概念和措辭,又如何關心身邊的人呢?他認為,不僅是學校教育需要涵蓋這些內容,教會在牧養弟兄姊妹時,也應該提供相關教育,幫助人們學會同理,並在需要時提供適時的幫助。

關懷的言語,接住身邊心情鬱卒的人。(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ca on Unsplash)

不友善環境 引發模仿效應

他說,試圖自殺的情況各異,我們每個人都是守門人,若能提供一個友善的環境,並在每個環節上知道如何應對,就可以挽救許多人。但是,他看到網路上不友善的環境傳遞了很多猜測和不友善的論斷,尤其是對於知名人士,這可能會影響很多病友,引發模仿效應,令人擔憂。

到底這些試圖自殺者,是否曾尋求幫助?魯醫師說,這些人可能會以更換工作,或頻繁休學的方式表現出來,其實他們在精神上或情緒上已經存在問題。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工作或金錢上的幫助。自殺防治強調「一問、二應、三轉介」。首先,「問」是關心對方是否有情緒上的困擾或是負面想法?「應」是以友善態度回應,體諒、包容、支持鼓勵對方,並為對方禱告;如果無法處理,就要「轉介」給專業的諮商或心理師。

如果周邊的人提供的保護因素更多,危險因素更少,保護網絡更緊密;身邊的人更友善,或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而不是隨意猜測和談論,這些做法往往於事無補,反而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年輕人需要同伴陪伴。(Photo by Helena Lopes on Unsplash)

想自殺的人 想法負面睡眠不佳

他說,很多人對自殺防治沒有概念,往往在親友尋短後,才驚訝他們為何走上不歸路?最常聽到的是「完全看不出來」。其實多數想輕生的人,應該都看的出來!魯醫師說,很多民眾有一個迷思,認為常說要自殺的人,絕不會自殺,這其實是不正確的。

試圖輕生的人,多數和情緒障礙有關,包括想法比較負面、睡眠受影響、胃口不好、言行表現與平常不同⋯⋯,這些蛛絲馬跡都要注意;尤其若曾有情緒暴衝的反應更要小心。

他說,男生自殺死亡率通常比女性高,這是因為男生通常是衝動型。他過去多年投入自殺防治,對象都是男生;因為女生常會分享心情,男生則比較不知道如何開口。身旁的人若有警覺,採用「一問、二應、三轉介」方式,了解對方心理問題,至少先讓對方能夠發洩出來;但是人們往往不知道該提問、或不知道如何提問,甚至不敢問。

翁醫師也提到,通常我們關心周邊的人,往往溝通時講話很直接、不友善,他很擔心很多人因說錯話而幫倒忙。他表示,台灣對這方面的教育基礎殘破不堪,任憑網路霸凌、酸民說三道四,甚至刺激低潮者走絕路,而友善的人不敢出頭,所以在網路看到的負面回應一面倒。反之,有這方面概念的人若愈來愈多,也知道如何用同理,用合宜的話溝通、關心低潮者,往往可以救很多人。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的守門人。(Photo by Iluha Zavaley on Unsplash)

最重要的從心理健康教育著手

衛福部推出「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年輕族群3次免費諮商的服務,從8月1日正式上路。魯醫師表示,年齡往下至15歲,主要是精神疾患包括憂鬱、焦慮等盛行率年齡往下延伸。這個方案是好的起步,政策一推出,診所看診的名額很快就額滿了,是否真的有效仍有待評估。

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心理、精神和憂鬱方面的健康教育要融入課綱,讓大家知道如何同理,不欺負弱小,並知道如何自助,甚至能夠幫助身邊的人。

凡是跟人接觸的行業,都是自殺防治的守門人。不管是就業輔導人員、櫃檯服務人員,看到迎面而來的人滿面愁容,都要知道如何開口關心,可能一個友善的態度,就能改變對方。

最危險時反而是身體變好時

他說,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患者要填寫心情溫度計。過去分數較高者採取壓力管理和心理諮商,現今規定分數到達一定的高分,建議轉到精神科,由專業醫師介入。但真正就醫者其實只占患者一、兩成,而且往往初診後,第二次就缺席,或是好一點就不再就醫;其實應該接受醫療到完全康復,否則很容易復發。

很多憂鬱症患者心情不好時不吃不喝,旁邊的親友都會去關心,等到病患身體好些,親友以為沒事就不再關心,但那才是最危險時刻。因為還沒有痊癒,壓力仍然存在;如果病患周邊沒有親友,最好有社工師或心理師介入,但是目前並沒有這方面的防護網絡。

教會遇到欲輕生者該如何是好?魯醫師說,每個自殺案例背後牽涉到家庭、個人身心問題,往往進到精神科,問題已經變得複雜。他認為,教會強調身心靈健壯,應該有這方面的概念。過去,他曾受邀在教會分享,小組長和區牧都要上課,讓大家認識憂鬱症、精神病、心理健康和防治自殺的概念。小組弟兄姊妹或周遭親友,都可能有這些方面的困擾,同理他人,知道如何「一問、二應、三轉介」,及早關心陪伴、及早處理,才可避免問題惡化。

《基督教論壇報》關心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相關新聞:發現憂傷心靈需要 陪他走一里路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