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張恩慈報導】基督徒家長、老師或教會牧師,都會在不同環境和青少年、兒童相處,並鼓勵他們分享信仰。你可能已經意識到,分享福音對世界的重要性,也明白分享信仰不僅能幫助他人,還能使分享者本人的信仰更加成長。
基督徒作家蘇‧史勒斯曼(Sue Schlesman)同時也是教會領袖,目前積極從事轉化信仰的教學與寫作。她撰文寫道,在任何時代和文化中,分享福音都是一項挑戰,因為人性本能地抗拒任何質疑其信念的思想。
無論是在羅馬帝國統治下、宗教裁判所、共產主義還是人文主義的影響下,活出福音都需要勇氣和意志力。今日身處在後現代文化的最大禁忌之一,是宣稱只有一條通往天國的道路;因此基督徒需要儘快裝備學生們,曉得如何去傳遞這一信息。
學生們和父母一樣,每天都生活在宣教禾場上。他們與來自不同背景和信仰的孩子一起上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靈性追求;而基督徒學生在分享福音時,往往在過於強勢與過於退縮之間徘徊。
既然上帝告訴我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那麼即使是學生,也應該讓「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五章16節)
福音的意義是「好消息」,意思是我們一直在等待的解藥或答案,是必須傳遞給每個人的信息。那麼,無論年齡大小,學生該如何在學校分享福音呢?這是家長、老師和牧師需要身體力行並教導他們的內容。以下是蘇‧史勒斯曼所撰寫的五個建議:
一、依照神的原則生活:
青少年並不完美,他們會犯錯。但是,努力過著道德和符合聖經教導生活的學生,即使不說一句話,也會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他們可以提前離開派對、拒絕毒品和酒精、尊重地談論異性、講誠實話、去教會崇拜並尊敬長輩。那些堅持原則、以美好的生活方式代表基督的學生,將會引起其他師生的關注與提問。
保羅告訴年輕的提摩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四章12節)。
這裡的「榜樣」(example)一詞意指「談吐或生活方式」。學生只需過正確的生活方式,就能展現耶穌的樣式。當朋友問起為什麼他們不作弊或為什麼他們會去教會,學生就能分享自己的見證。
二、分享個人見證:
見證是一種個人的故事,不同於講道,沒有人能反駁你的個人經歷。每個認識基督的學生都應該能夠表明他們與耶穌的經歷。學生可以透過分享得救的見證,將福音信息自然地融入其中。
見證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1)信主之前:描述你在祈求耶穌拯救你之前的生活狀況。
(2)認識十架救恩:解釋你根據聖經所領悟到的、關於自己的罪和對耶穌的需要,並分享你當時的禱告內容。
(3)信主之後:談談你接受耶穌後,祂如何改變了你。
見證甚至可以簡短用幾句話來說明。然而無論長短,見證都應該清晰且真誠,正如撒瑪利亞婦人對鄰居們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約翰福音四章29節)
三、成為朋友:
許多基督徒犯了一個錯誤,就是試圖讓尚未接受耶穌者表現得像已得救的人。這是荒謬的。因為唯有聖靈的力量才能改變人心。我們不應該期望未信者馬上放棄世俗的追求,因為他們沒有動機或力量如此行。
當學生們想要向同學傳福音,首先要成為同學們的朋友。雖然你可能會基於信仰退出某些活動,但仍然可以關心他人,傾聽並支持他們。耶穌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即使基督徒學生因信仰受逼迫,這也是福音的一部分,而忍受苦難會讓他們更加成長。
四、邀請他們參加基督教活動:
這對大多數基督徒學生是簡單可行的行動。若他們已經與同學建立了友誼,那麼這些孩子很可能會接受參加教會活動的邀請,例如參加青少年團契、聖經學校、夏令營或退修會等。有時,最有效的傳福音就是讓朋友處於屬靈影響的環境中。然而,若沒有建立起足夠信任的友誼,這個方法可能不會成功。
腓力就是個激勵人的榜樣。當他邀請朋友拿但業來了解耶穌的服事,拿但業起初懷疑並嘲笑耶穌,但腓力沒有反駁,只是說:「你來看」(約翰福音一章46節)。
五、學習如何回答問題:
有時,尋求與上帝建立關係的人可能會有很多問題,也許他們對基督信仰或其他宗教有過痛苦的經歷。學生可以藉著積極學習經文和讀經,預備讓自己能隨時回答問題;若遇到難以回答的問題,可以邀請福音朋友來與家長、輔導或牧師一起尋求答案。
受邀參與這種福音對話的成年人,應該尊重既有的關係界線。我們可以藉著傾聽和分享恩典來保持好關係,比如可以帶孩子們去吃冰淇淋或共進午餐,並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如:「最近你有什麼事情發生嗎?」有經驗的屬靈領袖會嘗試引導學生面對他們的問題和恐懼,以便向他們傳達上帝的真理。
屬靈導師的工作是鼓勵學生帶朋友歸向耶穌,無論我們是否直接參與。我們無法拯救他們——那是聖靈的工作——但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帶他們的朋友進入一個充滿聖靈的環境,在那裡,他們可以接觸到其他敬虔的學生和成年人。
彼得說:「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三章15節)。我們可以裝備學生們自行回答問題,並尋找可以幫助他們的人。
家長和牧者輔導如何參與?
如果我們為學生提供分享福音的工具,他們可能就不會感到害怕。而當他們鼓勵未信者了解耶穌時,那些朋友可能會發現耶穌的吸引力,就像拿但業一樣。
若你在尋找培養學生成為富有同情心和成功見證者的方式,以下是一些作為家長、教師或領袖可以促進學生影響力和見證機會的建議:
*擔任學生團隊的教練或成為社團贊助人。
*在學生的學校中擔任志工或代課老師。
*為學生的朋友、隊友和社團成員舉辦餐會或休閒活動。
*舉辦生日派對,並邀請未信的朋友參加。
*帶學生參加教會提供的門徒訓練課程:青少年團契、領袖訓練、詩班、敬拜團排練、夏令營、靈修會等──鼓勵他們身處於屬靈成長的環境中。
*為鄰里舉辦街區派對。
*一起參與事工項目,如籌款或送禮物給有需要的人。
*結識未信主學生的父母。
*為鄰居烘焙糕點,並讓學生參與烘焙和分送鄰舍。
*送學生參加宣教旅行,讓他們學習同情心和服事精神。
*鼓勵學生在教會中服事(單獨或與你一起);教會有許多適合學生的服事,如主日學、招待、奉獻、敬拜、音控、錄影、宣教、整理場地等。
*與學生一起觀看有關各種文化、族裔和家庭結構的資料。
耶穌講述了許多故事,以幫助聽眾理解為他作見證的重要性。他說,信徒就像燈臺上的光、山上的城、食物裡的鹽。同時,我們也被指示「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約翰一書二章15節)。就像耶穌一樣,我們的使命是「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十九章10節),而非假裝他們不存在,或認為這不是我們的問題。
若我們幫助學生在學校與所到之處分享福音,他們的努力將為他們的餘生及以後的生命帶來美好持久的果實。(資料來源:Crossw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