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基督教論壇報 / 休閒旅遊

《世界文化遺產之旅》魁北克賞楓古城散步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魁北克市山頂的芳堤娜城堡飯店,映襯著秋季的色彩。

◎胡慧馨

如果秋天的大地是一塊畫布,上帝就是最棒的調色師,再突兀對峙的顏色,都能融合成最美的風景。

從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朗布朗(Mont-Tremblant,或譯川普朗)山頂俯視群山,一簇簇金黃、豔紅、深赭、鵝黃、亮橘、暗綠、秋香的葉片,參差錯落、隨風搖曳。看似無序羅列的色彩,卻有著協調、燦爛的鋪陳,毫無畫作上的俗艷。

在25-26度的氣溫下,無論搭纜車穿梭在各類變葉木、楓槭相間的山裡,或搭車從蒙特朗布朗到魁北克市途中,都能看到葉色繽紛的森林,更體會開拓者在130多年前選擇魁北克市山頂作為旅宿驛站,是需要多麼精準的眼光。

這座曾為新法蘭西(早期法國稱此殖民地的名稱)總督官邸,後由太平洋鐵路公司改建成的芳堤娜城堡飯店(Fairmont Le Chateau Frontenac),置身其中既可俯視魁北克老城區上下城的市景,亦可觀賞聖羅倫斯河、亞伯拉罕平原和堡壘。

從蒙特朗布朗山頂俯瞰秋季湖面與度假村。

英法爭奪兵家必爭之地
魁北克(Québec)源於美洲原住民語言,意指河流變窄之處。1603年法國探險家兼毛皮貿易者山姆‧德‧尚普蘭(1574年-1635年)在此登陸,並先後建立防禦工事和移民據點。

在18世紀中期,英、法爭奪殖民地的七年戰爭中,魁北克多次作為法軍進攻新英格蘭的大本營,後來英國獲勝,成為法國在加拿大殖民地的新主人。不過這次結下的梁子,促使法國在十多年後美國的獨立戰爭(1775-83年)援助美國爭取獨立,還在歐洲發動對英國的報復戰爭,讓蠟燭兩頭燒的英國疲於奔命。

1812年,獲得獨立的美國覺得芒刺在背,進攻英屬加拿大,雖然魁北克城未受攻擊,但仍修建「魁北克堡壘」防禦,並派駐英軍至1871年,其間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還選擇魁北克城為魁北克省省會。

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在此召開會議,第一次有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加拿大首相及中國外長宋子文,第二次是羅斯福和邱吉爾;而至關重要的諾曼第登陸計畫,主要在這兩次會議中制定,讓該市登上世界舞台。

早期由法國國王管轄的魁北克,只允許天主教徒移民。後來接管的英國為保護該省多數的法國人,在1774年通過「魁北克法案」,確保該區的法語地位和法國文化不受威脅,並保留法國法律系統與信奉天主教的宗教自由。日後加拿大也從隸屬英國、1867年成立聯邦,1931年成為獨立國家。

1960年代,天主教對魁北克人的影響日漸衰微,當地的身分認同漸漸從法裔加拿大人成為魁北克人,加上工商業發達,經濟條件優渥,使脫離加拿大的「魁北克獨立運動」的勢力抬頭。其中極端的恐怖組織曾進行10年的反政府行動,綁架過英國貿易官員和殺害魁北克勞動廳長。1977年贏得大選的魁北克人黨,還把法語訂為該省唯一的官方語言。直到1980、1995兩次針對「脫加」舉行的公投失敗,魁北克爭取獨立的行動才算平息。

歐風小鎮引人入勝
魁北克市的美,在於它濃厚的古歐風格,是目前北美洲唯一保有古老城牆的都市,由於老城區裡依然保留許多傳統建築,感覺就像歐洲小鎮。

老城區分為上城區和下城區。上城區有19世紀蓋的堡壘城牆和防禦大砲;17、18世紀的石材建築、芳堤娜城堡飯店、達費林平台木棧道和市政廳。在法國統治時期,上城區為防禦要塞,具戰略目的。英國統治後,上城為政府官員和神職人員住所,英法平民和商人則住在下城區,包括充滿法式風情的小尚普蘭街、石頭教堂、皇家廣場等景點。

老城區古城門。(作者攝影)

1.魁北克城門
現今的老城區仍保留四座古城門,分別為聖路易門、聖若望門,普雷斯科特門和肯特門。前兩座城門是市中心進城主要通道;肯特門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以父親肯特公爵命名送給該市的禮物,大門的奠基石則由露易絲公主放置。城牆旁有議會大廈、亞伯拉罕平原,由於老城區歷經數百年,石鋪的道路並不寬敞。

建築古典宏偉的芳堤娜城堡飯店。(作者攝影)

2.芳堤娜城堡飯店
上城區有著名的魁北克堡壘(法語:Citadelle),現為加拿大的軍事基地及總督的一處府邸。

另一著名景點是1980年被聯合國文教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現為魁北克最著名地標的芳堤娜城堡飯店。

這座由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委託美國建築師依造法國城堡樣式打造的飯店,係以1680年代總督Louis de Buade de Frontenac的姓氏芳堤娜命名。當時為推廣奢華旅遊,以招攬更多旅客搭乘火車而完成的一系列飯店,還包括西廬古堡酒店、班夫的溫泉飯店、露易絲湖城堡飯店。

魁北克城的城堡飯店,中央大門是通道式入口,頂部為梯型屋頂,和哥德式三角尖型的長窗,四周由多棟綠銅色的圓錐體及多邊形的塔樓和角樓環繞,磚色外牆,內部使用紅木、大理石、石雕、鑄鐵和玻璃等材料,在豪華古典的大廳裡有座在韓劇出現、寫著Royal Mail的金色古董郵筒。

城堡飯店大廳華麗引人。(作者攝影)

3.魁北克聖母院
飯店附近有座法國殖民時期蓋的天主教堂「魁北克聖母院」,是北美洲最古老的主教座堂,也是北美洲第一座因建築風格有特殊地位而被升格為「宗座聖殿」的教堂。內部有法王路易十四贈送的裝飾物,與四位法國總督與主教的長眠之處,目前被列為世界遺產。

4.達費林平台
城堡飯店旁的達費林平台是位在山頂旁的大型天台步道,漫步其中既可俯瞰聖羅倫斯河,也可以通向亞伯拉罕平原。遊客還可在此休憩吹風,觀看街頭藝人表演,或仰望魁偉的城堡飯店夜燈。

左:藝術家巷展示的作品。右:小尚普蘭街底壁畫,反映早期移民生活。(作者攝影)

5.藝術家巷
1960年代,魁北克市藝術學校的學生便開始在這條巷道展示和販售個人創作。沿路既能欣賞藝術創作,也可到精緻的咖啡館、餐廳、商店用餐或購物。而在韓劇《鬼怪》出現的聖誕燈飾用品店,則可以看到琳瑯滿目、造型各異的裝飾物。

老城區的小尚普蘭街遊人如織。(作者攝影)

6.小尚普蘭街
從上城區到下城區有付費的纜車,也可以採徒步的方式。有ㄧ個斜度陡峭、梯面不大,曾因發生意外而得名的「斷頸」階梯,連接著上下城區。下城區就能造訪小尚普蘭街(Petit Champlain)、皇家廣場(Place Royale)與凱旋聖母教堂(Église catholique Notre-Dame-des-Victoires)等。

在商店櫛比鱗次、深具歷史感的小尚普蘭街中,有許多歐式歷史建物、風格獨特的商店、咖啡店、餐廳,還有許多遊客專程到韓劇《鬼怪》場景來打卡拍照。據說這條街也是北美最悠久的商業區,步行到街底還有ㄧ面畫有精緻壁畫的牆壁,從中玩味早期移民的生活。

小尚普蘭街有許多特色店鋪。(作者攝影)

凱旋聖母教堂(作者攝影)

皇家廣場(作者攝影)

7.皇家廣場
皇家廣場是探險家尚普蘭在魁北克市建立的第一個法國移民社區,也是魁北克市的發源地。廣場兩旁的建築充滿古意,很像過去聖誕卡上的歐洲畫面。其中ㄧ座1687年修建,1723年竣工的凱旋聖母教堂,是加拿大最古老的石造教堂之一,也是英、法爭奪殖民地的多次戰役中,法國兩次戰勝英國的紀念。廣場中還有法王路易十四的半身銅像,意指法國曾是這裡最早的殖民先鋒。

建築採第二帝國式風格的魁北克省議會大廈。

8.魁北克省議會大廈
離開魁北克老城區來到新城區,引人注目的是在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從1877-86年建立的省議會大廈,有著當時最流行的第二帝國式建築風格。其正面壁龕裡,分別立有22座在魁北克歷史上有顯著貢獻的人物銅像。大廈前的噴泉,是2007年當地房地產家族紀念建城400週年時贈給魁北克市的禮物。

美景建設背後是移民辛酸
然而,世間的美景和建設都需要前人的付出,提到靠鐵路發展的魁北克市,就不能忘記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貢獻良多的華工和充滿血汗的人生。

根據史料,1880年,加拿大從廣東引進5千名廉價華工,也從加州招募7千名華人,雖然華工僅負責約400公里的工程,卻是最艱鉅危險的一段任務,例如在隧道中引爆炸藥的工作。

另從多倫多鐵路華工紀念館的資料得知,自1880-85年受雇的1萬7千名廉價華工,雖為包商省下3至5百萬美金,使其免於破產,卻有4千人在修築過程中死亡,可見每段鐵路的竣工,都有前人的辛勞與犧牲。而華人移民從當時被孤立排斥,直到二戰廢除排華法案,1971年加國實行多元文化政策才逐漸受到接納,這又是另一頁辛酸史。

秋季到魁北克賞楓是最棒的視覺饗宴。人們驚豔於樹葉ㄧ夕間的無窮變化,感受大自然營造出來的萬種秋景,體會神透過自然傳遞美好,藉由旅遊讓人了解各地的歷史變遷,感受人在時代的巨輪下雖然渺小,但只要願意發揮神給的恩賜,仍能像秋天的葉片ㄧ樣,在最適當的時機,綻放璀璨的色彩。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