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政治人物不能貪戀金權魔戒!」
何止政治人物,電影《魔戒》之所以廣受歡迎,就是因為其中涉及的人性刻畫細膩而深刻,以至於被許多人拿來引用。
十年經歷巨大起伏
這一陣子最引人注目的新聞,莫過於柯文哲主席的諸多爭議。姑且不論法律最後如何定奪,他的政治生涯受到重創是不爭的事實,所謂年輕「小草們」心靈受到的震撼與後續效應也難以估算。
身為基督徒,閱聽新聞不是像聖經中使徒行傳十七章21節所描述的「(雅典人和住在那裡的客人都不顧別的事,只將新聞說說聽聽。)」我們從身邊的事件回溯己身,是否也會遇到一樣的陷阱?
十年前素人參政,十年後的同一天卻羈押禁見(尚未定罪),說是「命運弄人」還不如說是「人性的十年之旅」。很少有人可以像柯主席一樣,在十年間經歷如此巨大的起伏,卻正因如此,一段難能可貴的歷史在眼前上映。
誰能拒絕魔戒之誘?
不論柯主席最終是有罪還是無罪,這段歷史,不免讓我們省思「魔戒之誘」!
每個人都知道魔戒的威力,所以《魔戒》三部曲電影演的就是如何毀掉魔戒。難就難在,每個接觸到魔戒的人都想擁有它。這只魔戒可以是金錢,可以是權勢,可以是愛情,可以是學歷,更可以是知名度。
其實,不只政治人物,每個素人的每一天都活在「魔戒之誘」的劇情裡。
年輕人想當網紅,何嘗不是另類魔戒?
基督徒醉心於教會增長,算不算魔戒?
太太整天抱怨先生不愛我,寧可追劇找幸福,背後追求的不也是某種魔戒?
男人整天跟人競爭成就,證明自己,說到底也是追尋魔戒。
當我們關注各類新聞的同時,不能不提醒自己要懂得對抗「魔戒之誘」。
當我們感慨於公眾領袖所面臨的試探,其實也很難確定,置身處地的話,我們能全身而退嗎?
正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面對「上億元誘惑」的機會,我們才會跟這個新聞連結;擺在眼前的劇情可以擴張引申為「安貧樂道的人,禁得起真正巨大的誘惑嗎?」
「到底多大的誘惑才能引發人性變質呢?」
耶穌三次拒絕魔鬼引誘
其實聖經是有答案的!
魔鬼拿出了三只魔戒來引誘耶穌,這應該是人類文明拿得出來的頂級魔戒了。
第一:無限能力的魔戒
眾所周知,魔鬼首先祭出的引誘就是「石頭變成餅」。這便是現代人所謂的「超能力」。不管是穿越時空、未卜先知、移山倒海、醫病趕鬼,或是五餅二魚、點石成金,只要具備阿拉丁神燈般的能力,達到無所不能的境界,我們就登頂了,這絕對是史上最大的誘惑。然而耶穌拒絕了。
第二:證明自己的魔戒
魔鬼虛擬了一個簡單情境給耶穌:你只要從聖殿頂跳下去,上帝派天使接住你,不就證明自己了嗎?
如果第一只魔戒是滿足自己的能力慾望,第二只魔戒就是滿足被他人肯定的慾望。魔鬼說耶穌需要向世人證明他是神兒子,否則只是自嗨。可是耶穌再次拒絕了。
第三:統治世界的魔戒
魔鬼拿出了壓箱寶,秀出世上的榮華,一句「都是你的」,徹底釋放了魔戒的最大威力。
一個人可以無敵,但他人未必願意被你統治,這是不同的概念。
一個人可以讓群眾啞口無言,但不等於群眾因此被你征服,這是不同的層次。
「統治世界」卻完全達到了「神」的至尊等級,這是魔戒的極致光輝,再沒有人可以質疑你了。但是,耶穌還是拒絕了。
成功與否交給上帝
一個人如何勝過「魔戒之誘」?耶穌的方法始終如一:拒絕戴上魔戒!不是跟魔戒奮戰,而是清楚地拒絕「魔戒之誘」。
基督徒拒絕走上「世俗成功」之路。這句話不代表基督徒不會成功,而是說「成功與否交給上帝」。我們不需要一心一意想得到能力,想發財出名,想證明自己,想名滿天下,更不必追求擁有別人得不到的東西甚至統治他人。我們只需要「榮神益人,好好生活」,以致於根本不起心動念想魔戒。
當然,魔鬼是不會放棄亮出魔戒來試探我們的,於是,就看「魔戒對我們有沒有吸引力了」。
耶穌的榜樣讓我們看到,他對魔戒是沒有興趣的,這才是拒絕的主因。
耶穌用「人活著是靠神的話」拒絕了第一只魔戒,再用「不可試探神」拒絕了第二只魔戒,最後用「單拜神,事奉祂」回絕了第三只魔戒。耶穌根本不理會魔戒,他的焦點在於天上的真理。
或許基督徒不必問「如果是我,能拒絕嗎?」來回應新聞事件。
我們只需問:「基督信仰是我的核心價值嗎?」
何需多言?
魔戒總有一天會被毀掉的。不只是電影的結局,也是聖經中世界的結局。這是何等的盼望呀!